07.18 一種山區易推廣的中蜂活框飼養方法:王瑞生 、譚宏偉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是我國獨有的優良品種,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存方式繁衍至今,由於它具有利用零星蜜源、躲避胡蜂、抗低溫、採集力強、飼料消耗少等優點,特別適合山區、半山區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 。我國飼養中蜂的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採用傳統方法飼養,該方法飼養的蜂群群勢強,但管理、取蜜等都不方便,而且具有“毀巢取蜜”、蜂蜜產量低、蜂群分蜂不易收捕等缺點。19 世紀朗氏活框蜂箱發明以後,養蜂者用活框蜂箱養蜂。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中蜂也開始採用現代活框飼養方法進行飼養。與傳統養蜂法對比,現代活框飼養方法可以移動巢脾,具有容易對蜂群進行檢查、處理、取蜜等管理優點,成為了現代中蜂科學飼養的主流技術 。

隨著我國生態的逐漸恢復,山區的蜜粉源植物越來越豐富,野生中蜂及飼養的人也越來越多,加之現在中蜂蜂蜜的價格攀升,農民對中蜂的養殖技術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是在多年的技術推廣和長期的養蜂實踐中發現,大多數養蜂者很難在短時期內把目前的中蜂現代活框養殖技術理解和應用到養蜂生產中,只有少數文化水平高及有一定養蜂經驗的養蜂人員能靈活運用,中蜂現代活框養殖後獲得了較高的效益。多數蜂農經過一段時間活框飼養後中蜂蜂群出現群勢越來越小、抗病能力下降、易飛逃等不良情況,使得活框技術對一些中蜂養殖戶覺得很難,最終放棄了活框飼養又改回傳統飼養 。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技術沒有全面掌握,管理過程中沒有順應蜂情,而是反覆檢查、蜂常離脾、蜂團不呈球形、加脾過多、取蜜過勤、盲目分蜂等過多的人為管理,嚴重干擾了蜂群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如老法飼養的局面[5-7]。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養蜂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出了中蜂十框標準蜂箱、GN 式、FWF 式等中蜂專用蜂箱,提出了精準管理、按順序平行位移加脾法、過渡式飼養法、半改良式飼養法等中蜂科學飼養管理技術,使得中蜂活框飼養得到較快的發展[8-11]。為此,結合多年技術推廣和養蜂實踐,筆者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套山區中蜂簡易活框飼養裝置及方法,目的在於使年齡大及文化水平不高的中蜂愛好者能夠在短時期內接受,並熟練應用到養蜂生產操作過程中去。

1 方法

1.1 蜂箱製作

蜂箱的構造與郎氏蜂箱的巢箱基本一致,只是高度增加、箱長變短、箱體厚度增加,箱體後下部多了1 個檢查口、增加 1 塊隔板,根據當地的群勢、蜜源和氣候箱體尺寸可以適當調整。為了管理上方便互換,一般箱體內徑長 40 cm、寬 38 cm、高 45 cm,箱體厚度增加為 3 cm 或以上。巢框上樑長 41.5 cm、寬2.7 cm、厚 2 cm,側條長 35 cm、上 1/2 寬 2.7 cm、下 1/2 寬 1.5 cm、厚 1 cm,下樑長 35.5 cm、寬 1 cm、厚 1 cm。箱體後板下部留寬 38 cm、高 15 cm 的活動檢查口。為方便檢查,蜂箱放在約 40 cm 高的架子上,如果蜂箱是靠牆放可將檢查口開設在箱底或側邊。

1.2 管理技術要點

1.2.1 蜂箱的使用

將原有蜂群的子脾綁到巢框上,按脾的大小順序從蜂箱正中間向兩邊以蜂路 8~10 mm 依次排列入新蜂箱,將蜂群抖入蜂箱,促蜂全部上脾後兩邊加入隔板。

對於收捕來的蜂群可從其他蜂群提 1~3 張帶子、蜜的脾放在蜂箱中間,蜂路調整為 8~10 mm,抖入收捕來的蜂群,促蜂全部上脾後兩邊加入隔板;如果沒有活框蜂群的脾,則直接將 3 個巢框上部的 1/4~1/2 上好巢礎,噴上糖水放在蜂箱正中間,蜂路調整為 8~10 mm,抖入收捕來的蜂群,促蜂全部上脾後兩邊加入隔板。

1.2.2 蜂群的檢查

剛組建蜂群時要查清蜂群內的工蜂、蜜脾、子脾的數量。平時主要通過巢門外和箱下方的觀察口查看工蜂出巢,蜂團、脾下沿的巢脾是尖還是平,是否有雄蜂房或王臺等。如果巢脾發白下沿呈薄刀片狀可減少檢查次數,原則是沒發現問題不提脾檢查。提脾檢查按現代活框飼養方式進行,還脾時原則上不打亂以往巢脾順序。

1.2.3 蜂群的飼餵

新過箱或新收捕的蜂群應從當天傍晚起連續飼餵,喂到脾上方有 3~5 cm 貯蜜為止。缺蜜期脾上方無貯蜜應飼餵,飼餵方法同現代活框方法。

1.2.4 加礎造脾

當兩邊的脾造到 1/2 時且其餘巢脾下沿呈薄刀片狀時,可在兩邊新加 2 張上部有 1/3 巢礎的空巢框造脾。新加的 2 張空巢框的蜂路應調小,等在巢礎加高後調成 8~10 mm。

1.2.5 人工分蜂

當檢查到蜂群在築雄蜂房時,要加大檢查次數,每 2~3 d 要從箱底檢查。如果有人工育的王臺,則將原群向一邊移半個蜂箱距離,在另一邊緊緊靠 1 個顏色新舊一致的蜂箱,從原群中間隔 1 脾提出 1 脾組建 1 個新群,調整好蜂路,觀察 2 個蜂箱巢門進出的工蜂。如果哪個蜂箱工蜂進得多就把 2 個蜂箱同時向蜂多的方向移動一些位置,直到 2 個蜂箱內進入的工蜂大約一致為止,半天后誘入 1 個王臺;如果沒有育好的王臺,待巢內起王臺時,應常檢查,一旦王臺有卵就可按前面的方法一邊留王、一邊留王臺進行人工分蜂。如果蜂王過老,不想分蜂,則等出現有幼蟲的王臺後即可控制老王,留臺除王。

1.2.6 取蜜

用該方法飼養原則上 1 年取 2~3 次蜜,在主要流蜜期的尾期取兩邊巢脾上的蜜,中間 2~3 脾子多的不取,取完後按原來巢脾順序還脾。

1.2.7 淘汰老脾

春繁前抽出無蜜的多餘脾,割掉蜜脾下面的幹脾。當氣溫進入 20℃以上時,可逐步淘汰老脾,主要結合取蜜進行淘汰,取蜜前 1 個月將中間的老脾提出靠到邊脾上,依次將其餘脾不打亂順序向中間靠,調整好蜂路,等取完蜜後直接退出。

2 小結

該技術在重慶山區多地進行過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特別是初學者及以往是傳統飼養者最歡迎,該方法主要有以下特點。

(1) 管理簡單省事:基本與傳統飼養相似,不需要太多人力及太複雜的技術投入。

(2) 檢查時較少干擾蜂群:蜂群檢查主要從箱底觀察口進行有目的檢查,發現問題後提脾動蜂有針對性,符合中蜂喜靜的生物學特性。

(3) 擴巢方式蜜蜂自主調節:該蜂箱下方空間大,蜂群可自由向下擴展,加空礎造脾杜絕以往人為盲目加脾破壞原有蜂團結構或蜂脾不相稱的弊端。

(4) 蜂巢呈球形:蜂群處於球狀利於蜂群哺育繁殖,特別是弱群和低溫時。

(5) 蜂群的抗劣性強:由於該方法採取了不過度干擾蜂群、分蜂在分蜂期進行及取蜜不狠等技術飼養,加大了蜜蜂的福利,增強了蜂群的抗劣性。

(6) 能夠與現代飼養方式接軌:用該方法飼養的巢脾可以移動,能夠和現代飼養新技術結合。

一種山區易推廣的中蜂活框飼養方法:王瑞生 、譚宏偉

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正確請糾正與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