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最近,一篇文章《初中優秀,為什麼上了高中卻不行了”》引發熱議。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很多人一生都在沿用小學裡習慣的學習方法和路徑。這也許就是你學習質量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

1. 在小學,只要你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及時完成作業,就會是優秀學生。因為,小學階段你的首要目標是“規範”。

在高中,若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及時完成作業,你可能依然會是一名“好學生”。但不會成為最優秀的學生。因為,你還需要廣泛閱讀、深入思考、積極提問。

小學是培養全體公民的教育,高中是為大學輸送合格新生的教育。就我國目前境況,理論上不是每個高中生都能上大學的,即使都上了大學,也並不是一樣的大學。

2.小學,你想到一個問題馬上問老師,老師會誇你“勤學好問”。老師還鼓勵你“問題不過夜”,為的是讓你多學知識、快學知識。

高中裡,你想到一個問題,不宜張嘴就問。你要先獨立思考,不行網上查查看別人的思考,有時會出現多種看法。

這是學問的複雜性所致。世界不是非白即黑的,有時會有半明半暗的灰色地帶,需要你慢慢適應和接受。

更為重要的是,高中你需要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你還需要提升思考力,以及通過廣泛涉獵、深入思辨,慢慢形成對於各個學科乃至整個世界的認識,此乃核心素養是也。

問題是你學習的素材,提問能力本身就是你學習的重要目標。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不是一句空話。

哥德巴赫猜想因陳景潤而在中國家喻戶曉。它被徹底解決了嗎?還沒有。但正是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促進了數學發展。

進入高中,你必須養成“讓問題在自己腦袋裡過夜”的好習慣。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3. 在小學,你每坐滿45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因為你的肢體發育需要這種調整,你的大腦也需要到室外補充新鮮氧氣。

在高中,你的學習是不是仍要以45分鐘為單位我說不好,課表依然是那樣排的,但我覺得有時會打斷思路。

從功利的視角看,你要逐步培養自己適應大型考試120分鐘、乃至150分鐘(比如高考的理綜和語文)、180分鐘(競賽)的能力。

所以不是走班必需(比如連續自習課)的時候,建議你逐步訓練自己連續坐住較長時間的能力。

4. 在小學,因為你閱歷淺,知識積累不足導致理解力不甚到位,教科書需要老師幫你解讀,所以“先聽課後做作業”是常態。

在高中,書裡的語句你都可以自己讀懂了,還靜等老師解讀教科書顯然是效率太低了。教科書已經不是你學習的上限,而是下限。

你要習慣於搶在老師集中講解之前獨立閱讀教科書,廣泛聯繫自己已學的知識進行提問、質疑,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並提出你的問題或見解、觀點。

你要在此基礎上,通過跟同學跟老師討論,逐步形成自己對於學科知識的認識。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5. 在小學,你的學科相對少,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基本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高中,眾多學科裡,你要學會協調這些學科的學習。有時即使不能當天完成作業,你要習慣於跟老師溝通交流。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也是你的學習目標之一。

6. 小學提倡按時完成、按規定時間交作業,不會就及時去問。

高中階段,你將同時學習八九門學科,按照我國一直以來的教學“傳統”,每節課都要佈置作業。

可是,你的各科老師卻很難做到每天集合起來討論協調一下,“今天咱們根據**同學的具體情況,給他佈置的作業*學科少點、*學科多點。”

如果你不學會自我協調,還想著當“好學生”,恐怕難以按時完成並上交全部作業,結果事與願違,自尋苦惱。

跟各科老師的溝通非常重要。這也是一種能力,叫人際交往能力。你需要通過跟老師溝通交作業的時間慢慢鍛鍊。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7. 小學階段,你可能通過背公式、套公式,解決大多數問題。

高中階段,你若不努力弄通公式是怎麼來的,只簡單背、套公式解決問題,你的學習就會越來越難,最終掉隊。

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深度理解,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顯著特徵。

學習本身就是動腦子的活,你不想動腦筋,總想“聽老師多講講”,只靠記住老師總結的要點、解題訣竅來應對考試,你的學習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8. 在小學,面對一道題目,你的第一選擇也許是儘快把它解答出來,不會的話就馬上向同學、向老師求教。

在高中,我們認為,一道題只要經過反覆閱讀、冥思苦想,那麼解答出來得100分,解答不出來也可得99分。

相反,如果沒有反覆閱讀就斷定自己不會,向別人伸手,雖然看上去別人只是提示了一句話、甚至只有幾個字,你於是“恍然大悟”,迅速地寫出答案。

此題對於你來說得的是0分,甚至負分。因為你已經拋棄了訓練自己閱讀思考能力的重要機會。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9. 在小學,你可能認為一道題目只有一個答案,有時老師還沒有說完題目你就舉起了小手搶答。

在高中,你要習慣於思考問題,那些老師話音未落就舉手的學生,都是看似思維活躍、實則思維膚淺的。

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多方面考慮;問題的完整答案往往需要你多想一步。

每年高考結束,幾乎所有考生都感覺“終於考好了一回(跟模擬考試相比)”,因為“都答上了”。最終結果如何?依然是700+的和400+ 的同學大量共存。原因在於,那些400+ 的同學缺少“多想一步”的思維習慣。

10. 在小學,你可能只學好教科書就可以考得100分。

在高中,如果你依然只是死讀教科書,即使能夠倒背如流,考到優秀(85分)的水平恐怕都很困難。

學習需要積累,課外閱讀來的東西,雖然不夠系統、條理,但他們像施在莊稼地裡的有機肥一樣,緩慢、持久地發揮著作用。

11. 在小學,你也許會每天寫日記,主要以記錄事實和過程為主,訓練文字表達能力。

在高中,如果你仍然堅持寫作,建議你增加對事物的評判、感悟與理解、欣賞與讚美的內容。你要寫出思想與觀點,表達能力也由此練成。

中高考請關注:北清霸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中學怎樣才能學得更好?這位名師勸學生不要“太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