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詩詞高潮線」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〇九)

【編者按】董元奔先生以七絕吟詠公元前1046年至1954年三千年間文人2600人,2600首以上。作者按歷史分期分別由《作家》、《古典潮》等不同公眾號分輯推出(今日頭條等相關大型網站同步):周至六朝300首(0001-0300),隋唐五代300首(0301-0600),遼宋金元1000首(0601-1600),明清近代1000首(1601-2600)。

「詩詞高潮線」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〇九)

【0397】張說貪利是瑕疵

吉利投懷玉燕人,甘承族滅也言真。

身官俸厚猶貪利,敢向黃泉孝母親?

註釋:

張說(667-730),字說之,有《張燕公集》。/據載,說母夢玉燕投懷而孕之。/張宗昌誣魏元忠,說不懼滅族,不作偽證。說晚年因貪汙落職。

/

【0398】盧從願非相終仕

罩選金甌榮未達,無非聖主弄家家!

休官滿祿真從願,宰相何人不懼疤!

註釋:

盧從願(668-737),字子龔,存詩2首。/玄宗拜相,以崔琳和從願候選,書二人姓名以金甌罩,著太子李亨猜射,琳中選。然從願終全祿致仕。/疤:碗大的疤,指殺頭。

/

【0399】張易之孝心難久

七寶帳中稱孝子,開銷源自武尊床。

玩權弄色能長久?奴婢群中阿母忙。

註釋:

張易之(668?-705),存詩4首。/易之為母制七寶帳,後易之被誅,母沒宮中為奴。

/

【0400】蕭嵩武功勝文治

治軍果敢涼州定,為相平庸決斷難。

直木彎枝無貴賤,才能正用皆琅玕。

註釋:

蕭嵩(669-749),字喬甫,存文3篇及詩2首。/嵩728年任兵部尚書兼河西節度使,在涼州打敗吐蕃。後拜相,唯唯諾諾無政績。

【0401】吳兢違法修國史

修撰蹉跎數十年,官高績少避朝煙。

私書國史臨終獻,犯法原因館閣蔫。

註釋:

吳兢(670-749),任史館編修三十年,遺囑子獻帝私修之《唐史》(私修國史違法)。/蔫:指人浮於事。

「詩詞高潮線」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〇九)

【0402】蘇頲馬棚大手筆

筆力雄深刻苦中,駒棚灶火有微紅。

元奔讚許蘇瑰智,紈絝如何射首鴻!

註釋:

蘇頲(670-727),字廷碩,蘇瑰子,存文9卷及詩2卷。/許國公頲與燕國公張說時稱燕許大手筆。頲父瑰時任州刺史,卻使頲住馬棚,苦其心志。

/

【0403】張昌宗文功誰記

姿容俊美非當罪,武后淫心出禍災。

族誅古今鹹不惜,珠英鉅著誰思來?

註釋:

張昌宗(670?-705),張易之弟,存詩3首。/張昌宗奉武后命,領銜召李嶠、員半千、張說、劉知己、魏知古、沈佺期等47人編著名詩歌選集《三教珠英》1300卷。

/

【0404】徐安貞一跑百了

宦場紛爭驚破膽,棄官入寺做勞奴。

這般謹慎斑毛者,作惡當初未有虞?

註釋:

徐安貞(671-743),存詩11首。/742年李林甫犯事,時中書侍郎安貞系同黨,逃遁衡山寺廟為奴,後被帶回朝,帝未咎,令致仕。

/

【0405】崔湜拜相不自持

晚出官衙自詠詩,惟憂拜相眾無知。

從來樂極悲哀至,富貴何來要細思。

註釋:

崔湜(671-713),字登瀾,存詩38首。/湜以姿容事韋后拜相,傲。後被李隆基賜死。

/

【0406】韓休行政非玄酒

文尊格式如玄酒,政重情形不蹈規。

喬甫只吟良士韻,杯中未見百年碑。

註釋:

韓休(672-739),字良士,存詩4首。/左相蕭喬甫薦休為右相,然休行政與喬甫之無為有別,故有隙被免。/張說謂休詩如玄酒循釀法而無味。

/

【0407】崔沔高筍蔭子孫

寒窗奉母茅叢裡,誰謂劉翁陋室銘?

高筍塘邊行孝事,兒孫拜相不華庭。

註釋:

崔沔(673-739),字善衝,存文12篇及詩1首。/父死,沔奉母耕讀,種高筍養母。/沔後官至秘書監,嘗作《陋室銘》(劉禹錫訛)。/沔子孫後多有拜相者。

「詩詞高潮線」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〇九)

【0408】崔液悲劇因為哥

狀元及第前途闊,無奈抬頭宰相哥。

玄武不能臣子效,只期政局莫生波。

註釋:

崔液(673?-713),字潤甫,崔湜弟,存詩12首。、液狀元及第,累官至吏部侍郎。開元初,湜以附韋后被賜死,液逃亡,死於途。

/

/


「詩詞高潮線」董元奔吟詠隋唐五代文人(連載〇九)

【作者簡介】董元奔,字奔轅,號時雨齋人,1971年生於江蘇宿遷,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知名輔導工作者,先後創辦宿遷市翰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培訓中心、淮安市博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培訓中心、宿遷師範學院特色大專部等,因成就突出兩次被江蘇省教育廳選為機關雜誌封面人物。曾參與《江蘇教育年鑑》部分文稿撰寫,但學業主攻古典文學及泛傳統文化。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數十萬字。其文史隨筆長篇的雍容典雅,短篇的潑辣犀利。其五言絕句清潤通達;七言絕句含蓄雋永。曾有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徵文比賽一等獎,部分詩文入選《中國詩典》等國內有關選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