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很多優質的企業不直接上市,而是要借殼上市?

貸款教授


許多企業因為不能上市,留下了很多遺憾,孫正義當年只用了2000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如今其所持股份總市值高達4000多億人民幣,每年還有十幾億美元的分紅。如果當時阿里能直接上市,也許故事就不會這麼憂鬱。



但是沒有如果,阿里不是不想上市,是因為不能上市,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公司都是3不能在A股上市的:

  1. 股本總額少於3000萬人民幣的企業不準上市。
  2. 成立不滿三年,不許上市,不能實現持續三年盈利,不能上市。
  3. 有關持續盈利的業務內容出現變化的不能上市。
  4. 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足 5000 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不足3億元,不能上市。
  5. 不是一股一權的不能上市。
  6. 有不良記錄的企業不能上市。
  7. 未獲得審批的企業不能上市。

這其中真正阻礙企業A股上市的有三條,持續盈利,股權要求,審批。


類似華為、老乾媽這樣持續盈利,不差錢的企業一般是不謀求上市的,想上市的企業都想通過融資改善經營,從而實現持續盈利,尤其是互聯網企業誰先沒錢誰完蛋。這樣就面臨一個尷尬的情況,老闆的看法是有貢獻才能加薪,你的看法是不加薪怎麼談貢獻,結果是談不攏。

股權要求也是一道大坎,看下BATJL就一目瞭然了,阿里巴巴是合夥人制度,騰訊、百度、京東、賈躍亭新能源汽車都是A、B股,同股不同權。都是強人管理時代,都不想為他人做嫁衣裳,護城河挖的又寬又深,控制權不能丟。A股在這方面還比較保守,變通不夠,但這些年吃了不少虧,距離變通的日子不遠了。


最後一個難點就是審批,這與A股本身有關。A股本身存在很大問題,老弱病殘重災區,指數不漲,股民被割,擴容一直被詬病,IPO的發行速度要照顧股民的感受。結果是,上市要等,等審批,等名額,但是企業的發展不能等,一等差不多就永遠起不來了。

借殼可以變通的解決“一股一權”的限制,可以迅速解決“審批排隊”的無奈,因此很多企業願意借殼上市,市場上的殼資源也成了垃圾公司最後最有價值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