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美團點評正式上市,開盤價報72.9港元/股,總市值報4003億港元。
美團上市後,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排名再次更替。按實時股價計算,阿里、騰訊之後,分別為百度、美團、小米、京東、拼多多。
這其中,美團、小米和拼多多,均是今年上市的企業。6月,為了穩定資本市場緊張的情緒,有人發明了“MMP”的概念。資本市場上,這3家公司受到了特別的優待,小米和美團是港交所唯二“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納斯達克則將亞太區主席Robert McCooey和敲鐘按鈕一併送到了上海,以滿足拼多多紐約、上海同時敲鐘這一無先例的訴求。
在創業圈,MMP的概念一度深入人心。早兩年,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曾極度悲觀,認為“不論以何種方式跑到終點,你都會發現AT拿著支票等著你,笑臉相迎然後將你踹走”。
MMP的出現,證明了這種悲觀情緒並無必要。同股不同權,保證了雷軍、王興對於公司的掌控。招股書顯示,雷軍持有小米28%的股份,擁有約54.74%的投票權;王興持有美團11.4%的股份,擁有48.41%的投票權,他的創業團隊中,穆榮均投票權為10.64%,王慧文投票權為3.07%,三人的投票權之和超過60%。而在拼多多,黃崢以46.8%的股份佔比,持有89.8%的投票權。
作為美團最大股東、拼多多主要股東,騰訊也證明了,互聯網巨頭作為財務投資人,能發揮比戰略投資更大的作用。那種剝光吃盡、吸乾流量的做法,無益於中國的商業環境。
騰訊持有美團20.14%的股份,是最大股東,持有拼多多17%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但是騰訊並不覬覦這兩家企業的主導權,在拼多多,騰訊的投票權僅為3.3%。
騰訊和阿里均是市場上的大買家,各自投資企業多達數百家。但從結果上看來,騰訊投資的企業,結果大多好於阿里系。
僅以騰訊系美團涉足的領域為例,在外賣市場,美團已佔據59%的市場份額,超過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總和,而且還保持著高速增長;在線票務市場,貓眼的市場份額超過60%,高於阿里系的淘票票;在出行市場,摩拜單車的市場份額為56.56%,領先ofo近30個百分點……
與騰訊投資不同的是,阿里的投資幾乎都是戰略投資,不僅著眼於對於集團業務的增強和補充,很多更是直奔掌控甚至收購。目前,阿里已斥資近百億美金收購餓了麼,原創始人張旭豪出局,張勇成為餓了麼董事長,王磊出任餓了麼CEO;同時,有消息顯示,阿里也已接近全資收購ofo,戴威在內的創始團隊都將離開。
相較之下,王興、黃崢等人,則仍在展現自己過人的商業眼光與經營才能。作為財務投資人,騰訊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並沒有扼殺他們作為創業者的空間。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盡頭不止是BAT,也不應該是BAT。MMP作為第二集團的抱團殺出,證明了中國互聯網仍有巨大的空間,隨著技術和模式的更迭,不僅新的機會在持續湧現,就連過去做過的事情,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阿里巴巴前副總裁、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近日在虎嗅刊文表示,阿里不僅在美團上有先機,在騰訊之前也和點評接觸過,“起大早,趕晚集”,最後新美大卻最終走到阿里的對立面,很是可惜。在“投資與控制”這個問題上,他不得不直言一句:對於阿里來說,學會放手很重要,有些業務完全可以讓其他人去做。
張鴻平認為,如果阿里在這兩個公司佔有影響力的股份,讓王興團隊做出一個服務業的淘寶,像螞蟻、菜鳥那樣一個板塊獨立發展,和阿里共享服務業互聯網化這個萬億市場的大蛋糕,比起阿里自己要投入數百億去打這個戰爭,豈不更好?最後打完的結果很可能還是分享這塊大蛋糕。
每家企業都有不同的基因,讓所有新生事物、將所有創業者都強行納入自己的體系,按照自身思路來發展是否是一種最佳的競爭實現路徑?在新一輪的迭代升級中,傳統互聯網巨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騰訊和阿里選擇了不同的路徑。但對於新一代的80年左右創業者來說,上市後,他們將大概率能夠在巨頭大戰的縫隙裡繼續生存下去。
閱讀更多 萬能的大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