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祝光权 40年扎根乡村教坛不言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家陶行之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 ——冰心

以上是在2017年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中,获评全国十大“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祝光权老师的教育座右铭。

导读:

祝光权,今年58岁,古蔺县桂阳小学数学老师。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乡村教育岗位。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虽然右手残疾,但却身残志坚,乐观自强,用生命散发着光和热,谱写了一曲残疾教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时代先锋曲,书写出最美乡村教师的美丽乐章。

祝光权 40年扎根乡村教坛不言悔

祝光权老师修改作业

只想排除万难搞教育

1977年2月,18岁的祝光权成为古蔺县丹桂镇壕口村壕口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他还记得走进学校的那一刻,简陋的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更别说操场和实验室,然而,他没有皱一下眉,脑海中竟开始谋划如何改变和发展。也许是当教师的愿望终于实现,也许是21名学生那渴盼知识的双眼打动了他。总之,他毅然留了下来。

1992年暑假,在丹桂镇政府和龙洞村支部的支持下,祝光权自己带头捐资400元,发动村民投资投劳,为学校修建了围墙,翻新和粉刷了教室,硬化学校操场,添置课桌凳椅和办公用具等,使学校普九验收工作一次获得成功,为师生学习生活创建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2010年,桂阳小学遇到迁址和土地转让金两大难题,祝光权和当时的雷校长、王村长、朱书记一道,挨家挨户劝说学校周边村民出让土地,同时积极筹款。教学楼修好后,学生们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但祝光权觉得学生的桌椅板凳太陈旧于是又动员侄子为学校捐献了380套崭新的课桌椅和二套室外乒乓球桌。

2014年,桂阳小学附属工程施工,祝光权主动请缨,在完成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余,当起了监工,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保障工程顺利施工的义务工。水不通了,他爬山越岭,去找漏水的地方;电不通了,他左手提上工具箱,找线路在哪里出了问题;运材料的车陷泥里了,他扛上锄头和师傅一道排除困难和障碍。

这项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不管是炎炎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人们都可以看到祝光权在工地上的忙碌身影,身边的同事和附近的村民都觉得,一个快退休的人,这么拼死拼活图什么?祝光权告诉新报记者,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我对我的学校很有感情。我不图什么,看到孩子们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师上课,看到老师们能洗上热腾腾的热水澡,我就觉得很开心,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得。

祝光权 40年扎根乡村教坛不言悔

祝光权老师到学生家了解情况

只盼孩子健康成长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祝光权都从没想过离开讲台,离开校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只求用真诚和智慧润泽孩子们的生命,让他们在美好的学生时代,树立起各自的美好梦想。一定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风雨讲台四十年,祝光权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帮助过的学生很多很多,却谦虚地直说应该的应该的。小林,是一名贫困儿童,又是留守儿童。小林放学后还要帮年迈的公婆做一些农活,学习时间少,功课渐渐跟不上。祝光权是他的数学老师,不想小林就这么为家所困,于是从二年级开始给小林补课,小林的成绩从最初的二十多分、三四十分到现在四年级八九十分,逐渐变得自信,并且踊跃参加班集体活动。祝光权不仅补数学,还补语文、音乐,并且不惧山路难走,坚持家访,跟其家长了解情况。学习上、生活中处处关心小林,小林的父母回来后,还特地邀请学校的老师去他家做客。至今,祝老师还记忆犹新:虽然那天我们坐在一间墙壁被柴烟熏黑的屋子里;虽然那只是一顿炒土豆、炒腊肉,但是我和小林都很满足,这是我们师生幸福的美餐。

祝光权 40年扎根乡村教坛不言悔

祝光权老师辅导学生

只图学生全面发展

祝光权无时不在关注国家教育改革,乡村教育现状。然而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他告诉新报记者,由于是乡村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外务工,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多数孩子从小性格内向、沉默少语、胆小易紧张。他们虽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也完全有能力回答出老师提的问题,但就是不愿意开口,久而久之会产生逃避心理。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够理想而受到家长的训斥,逐渐丧失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祝光权总是细心观察,仔细分析,换位思考,尽力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解除心理困扰,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能力,同时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场所,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祝老师用他那亲切的笑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以及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表现教材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从而促使学生吸收和掌握学习内容。尽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推动他们自觉前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精心分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既让一部分学困生恢复了自信心,又让优秀学生增强了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祝光权 40年扎根乡村教坛不言悔

祝光权老师修剪校园花草

只愿影响更多人

祝光权不想过多地讲述自己的残疾。他对孟子所言“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很有同感。有德行、有谋略、见识的人,残疾或疾病也常常伴随,虽然不尽然,但却是对祝光权坚守讲台近四十年最好的诠释。

从教这么多年,祝光权觉得亏欠家人很多。母亲生病无法陪伴在她身边尽孝心,女儿的成长自己也付出太少。庆幸的是,家人对他忘我工作从无怨言,工作有压力时还帮他分担,特别是经济上,当初自己拿家里的钱捐献给学校建设和学生学习,都不曾有一丝埋怨。

今年教师节,祝光权去北京参加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颁奖典礼,台上的他西装革履,精神抖擞,在炫目的灯光下充分体现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庄重从容。祝光权的优秀表现获奖无数,去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获得“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他不想为名所累,接受采访宣传,也只是希望自己给后来人做一个榜样,影响更多的人,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桂阳小学,你会被这所校园深深吸引:高大挺拔的天竺桂,挺立在操场四周香飘四里的桂花树,还有红得似火的红叶石楠,尊贵典雅的芙蓉花。还有,崭新整齐的教学楼,宽敞平台的操场,响起教室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格外悦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