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中原王朝與周邊遊牧民族或者說少數民族,一直處於戰和交錯的不穩定關係中,如何穩定雙方關係,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到了漢朝,終於有人想出了一種雙方通過婚姻結束敵對關係的辦法,這就是和親。

漢朝的和親,在漢武帝以前,基本是漢朝送女人取悅匈奴以保和平,這和宋朝對遼金的歲幣是一個性質,屬於委曲求全,毫無尊嚴可言。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王昭君撫琴圖

到了漢武帝擊敗匈奴,封狼居胥以後,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才開始有了以上對下,以強對弱的恩賜性質,此時的和親,是安撫和籠絡,最終目的是分化匈奴,昭君出塞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之所以漢朝的和親政策前後會出現改變,在於漢武帝前後,漢朝國力和軍力改變,漢朝前期軍力和國力弱,和親就是變相的對匈奴交保護費,因為每次和親,漢朝都會奉送一大筆嫁妝隨著公主到匈奴。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昭君出塞圖

而漢武帝以後,漢朝軍力和國力強大,對匈奴的和親就成了一種恩惠,匈奴諸王中,誰聽話,誰賣力,漢朝就可以賞賜一個漢朝的公主,此時的和親已經沒有了恥辱,完全變成了一種消弱匈奴實力的手段。

但是因為政策不到位,並沒有把匈奴問題徹底解決。

到了西晉後期,東漢和親留下的隱患開始作怪,內附的各遊牧民族開始了反叛作亂,導致了歷史上最血腥黑暗的五胡亂華。

唐朝建立後,中原王朝開始走向富強之路,但是此時,在大唐西南邊出現了一個吐蕃國,範圍也就是現在的西藏和部分川西、部分青海地區。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沒有同意。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文成公主圖

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青海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揚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唐太宗派侯君集為主將,執失思力、牛進達、劉蘭為輔佐,率唐軍迎擊吐蕃軍。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還未出手,牛進達已經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

松贊干布大懼,退出青海吐谷渾、党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大量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文成公主入藏圖

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死後,吐蕃大權掌握在大論祿東贊手中,吐蕃開始向四周擴張,與唐和好的國策發生逆轉。唐朝與吐蕃開始了斷斷續續,大大小小的戰爭,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處於守勢,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時期,吐蕃處於守勢。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後,吐蕃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後來唐朝聯合回鶻、南詔、大食,合圍吐蕃,加之吐蕃連年征戰,國勢大衰,最後於877年分裂崩潰,持續二百多年的唐蕃戰爭這才結束

小小的吐蕃,領土不及唐朝,人口不及唐朝,經濟經濟更不及唐朝,為何有能力的人與唐朝爭雄,根本的原因在於,唐朝和親政策的失誤。

自唐太宗李世民開始,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對吐蕃加強籠絡,就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因此才千方百計地對吐蕃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目的是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文成公主入藏路線圖

出於這種愚蠢的心態,不僅同意吐蕃和親要求,而且還隨行陪嫁了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和親團組成人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糧食種子和各種技術人員。

這些技術人員和糧食種子,不僅提高了吐蕃的生產力,也提高了吐蕃的糧食產量,讓生產力極其落後的奴隸制吐蕃王國,大步縮小了與唐朝國力和軍力的差距,為以後唐蕃的長期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文成公主入藏隊伍圖

後來的金城公主入藏,還是大唐不改初衷,依舊送女人,送技術,送人才,愚蠢如此也難怪堂堂盛唐,兵精糧足,對佔據一隅苦寒之地、人少地貧的吐蕃王國無可奈何。

到了明朝,由於二愣子性格,對少數民族是一百個看不起,和親根本不考慮,導致蒙漢對峙了二百多年,長城成為了邊防線,但是一個人的出現,巧妙利用和親方式,把明廷的世仇蒙古人拉到了自己隊伍裡,後金和蒙古人由朋友變成了兄弟,這個人名叫皇太極。

皇太極此人雖為滿人,但是雄才大略,政治手腕極其高明,他一改漢唐王朝單向和親的方式,而採用雙向和親,既讓滿人貴族娶蒙古貴族女人,也讓蒙古的貴族娶滿人貴族女人這樣一改變,和親變為了聯姻,雙方由牽手變成了擁抱,由翁婿之情變成了手足之情,蒙古人的騎士就此變成了後金的蒙古八旗了,後金就此一躍成為了大清。

中國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是弊大還是利大?此人不說,漢唐就只能閉嘴

皇太極圖像

剪除了蒙古人中的刺頭後,皇太極開始了蒙古八旗化,在後金的兵威下,曾經的野馬――蒙古人,也被八旗這一個個框子,牢牢的固定在了大草原上,從此,為禍中原數千年的北方邊境問題,被皇太極徹底化解。

比起漢唐兩朝,皇太極不僅改進了和親方式,而且親自帶頭和親,他的幾個福晉就是蒙古女人,他的兄弟中也有多個人娶蒙古女人,皇太極家族中也有許多後金女人嫁蒙古貴族順治之母孝莊就是蒙古女人,正是滿蒙聯姻,為後金戰勝大明,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沒有滿蒙聯姻,後金想打敗大明只能是一個夢。

如果說聯姻對蒙古是拉,那麼八旗化蒙古則是對蒙古的消弱和打擊,皇太極又拉又打,終於降服了蒙古這匹瘋跑了幾百年的野馬。

漢朝的和親,分化和安撫為主,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差點滅了中原文明,唐朝的和親,人傻錢多,籠絡加輸血,為吐蕃輸血為主,愚蠢和親政策的後果,就是帶來了二百多年的唐蕃戰爭,後金的滿蒙聯姻,籠絡加消弱,以削弱為主,蒙古八旗化,蒙古鐵騎化身八旗勇士,為大清的開疆拓土衝鋒陷陣,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國運,滿蒙聯姻功不可沒。

和親的利弊,皇太極整合滿蒙的過程和結果,已經清楚的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