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苏州美人,民国才女,出身书香门第,长大成女性词作“集大成者”

文|邱田

苏州美人,民国才女,出身书香门第,长大成女性词作“集大成者”

1936 年,南京玄武湖畔,热恋中的程千帆与沈祖棻

2004年11月,金陵,南京大学,时年80岁的诗词大家叶嘉莹演讲古典诗词,题目是“从李清照到沈祖棻”,意在探寻女性词作美感特质的推进与演变。在演讲中,叶嘉莹将沈祖棻称作是女性词作的“集大成者”,认为沈的词作“不但在女子之作中是难得的好词,就是在男子之作中也是难得的好词”,“她写出了跟男子一样的‘学人之词’‘诗人之词’‘史家之词’,而且写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品,那真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

1930年沈祖棻考入了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但入学不久祖棻便发现专业与性情不符,受到新文学的影响,她业余也喜欢写写新诗和小说。在1931年,沈祖棻转入了中国文学系学习,从上海搬到了中央大学的南京本部。当时的中央大学师资力量强大,不仅有汪东、吴梅这样的词学大家,还有黄侃、胡小石这样的语言文字大家。在这里,沈祖棻接受了系统而完整的学习,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也奠定了她成为一代词人的基础。

苏州美人,民国才女,出身书香门第,长大成女性词作“集大成者”

年轻时的沈祖棻,她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世家

在南京潜心读书的5年,沈祖棻除了随老师学词,闲时也喜欢参加师友间的聚会,在金陵古都处处留下了他们的游踪和吟迹。这种文人雅集不但是一种休闲消遣,也是相互促进和提高诗词水平的好机会。1934年的冬至夜,沈祖棻和游寿等同学前往吴梅家中过节,饭后众人一起联句游戏,又一同拍曲,呈现出一派文人乐趣。平日里老师和学生也会互相唱和,喜欢以文会友。胡小石、汪东、吴梅都与沈祖棻有过唱和之作。

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当时南京中央大学的才女们仿效古代文人结社的风气,在梅庵的六朝松树前成立了她们的词社“梅社”。她们每两周一聚,轮流做东,一起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并填词一阕,会后呈给老师批改。这些女孩子正值青春,像《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诗社一样,她们也给自己取了笔名,都是选用词谱里的词牌名,显得别有意趣。同时女孩子们还喜欢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自比,如尉素秋是探春,沈祖棻是宝琴,而她们的老师汪东是贾政。老师得知后竟也不生气,还作诗一首送给她们,最后两句云:“梦堕楼中忽惊笑,老夫曾有少年时。”由此可见师生间的情谊与相知。

苏州美人,民国才女,出身书香门第,长大成女性词作“集大成者”

沈祖棻手书词稿《浣溪沙》寄刘永济

沈祖棻在“梅社”给自己取的名号是“点绛唇”。其实这并不是她常填的词牌,之所以叫“点绛唇”,据祖棻的同学回忆这是因为她“是苏州美人,明眸皓齿,服饰入时”,而且祖棻平日化妆喜欢擦红色的唇膏,在素面朝天的女学生中显得很特别。原来沈不仅仅是好学的才女,也是妍丽的美人。老师吴梅在日记里记录了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说“沈极美,又是吴人,吾妇颇投契也”。

其实沈祖棻对诗词的兴趣并不是始于大学,而是从小受家庭熏陶。她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世家,是大家庭中备受宠爱的长孙女。她的曾祖名列《清史》,祖父入仕多年后退隐,与之交往的都是苏州名士吴昌硕、朱孝臧之流。从小抚育她的祖母也出自福建世袭骑都尉的名门望族。沈家的老宅是一座美丽的苏州园林,分为三路五进,其中的“四时读书乐”门楼1963年便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在园林中成长的沈祖棻受到的是既传统又现代的闺秀教育,家中为她聘请了私塾先生,教授英文、国文、算数和刺绣。除此之外她还学习过国画和西洋画。每年秋风起时家里都要在后花厅摆上数百盆菊花堆成菊山,大家一同持螯饮酒,对月吟诗。祖棻说自己“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她“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

苏州老家也成了她毕生的回忆和牵挂,直到老来她还在诗词中感叹:“人生只合住苏城,片石丛花皆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