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我們採訪了20個讀書人,收集了一份歲末年初的私人書單

我們採訪了20個讀書人,收集了一份歲末年初的私人書單

我們採訪了20個讀書人,收集了一份歲末年初的私人書單

圖源/視覺中國

這個時代,學者們都在研究怎樣的書籍,思考怎樣的問題?創作者們都在創作怎樣的小說與詩歌?出版人又在籌劃著出版怎樣的書籍?

我們採訪了二十餘位學者、作家與出版人,請他們回顧了自己2018年的閱讀收穫,也談及了2019年的閱讀期待。

對於閱讀這件事,相信你也有著自己的體會。剛剛過去的2018年,你讀到了哪些收穫頗豐的好書?即將展開的2019年,對閱讀又有著怎樣的計劃和期待?歡迎文末留言與我們分享你讀書的二三事。

採寫:宮子、徐悅東;本文來源:公眾號“新京報書評週刊”(ID:ibookreview)。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我們的閱讀之一

做研究的人

1、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我讀書大致可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專業書”,今年著重讀了“威廉斯哲學”與“決定論與自由意志”。這一類,與其叫讀書,不如說是啃書。此外的閱讀我統稱閒讀。

第二類是“坐讀”書,雖屬閒讀,書卻不是閒書,只是我不求甚解,有一二新知心得就好。讀起來還是得正襟危坐,故以此命名。這一類,我讀後受益最大的列幾本:

G.R.F.費拉里《城邦與靈魂》;張文江《莊子內七篇析義》;彼得·蓋伊《啟蒙時代(上、下)》;尤金·羅根《奧斯曼帝國的衰亡》;丹·瓊斯《金雀花王朝》;保羅·科利爾《戰爭、槍炮與選票》;蘭德爾·柯林斯《暴力》;包剛升《民主的邏輯》;卡洛·羅韋利《現實不似你所見——量子引力之旅》;彼得·蓋伊《現代主義》。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第三類是閒而又閒的閱讀,可稱之為“臥讀類”。並不是書的分量不重,只是讀來不那麼費力。這一類也推薦幾本:鄭唸的《上海生死劫》;弗里曼·戴森的《天地之夢》;塞巴斯蒂安·哈夫納《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

2、任劍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2018年,除去隨興所至的漫讀,在專業方面對三本書做了深讀:

《國王的兩個身體》,論述的是中世紀晚期神性化國王的問題;《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對日本的二戰責任之所以流失的分析精深獨到;《亢奮戰:納粹嗑藥史》,讓人對激進主義的精神提振極限有一個嶄新的認識。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2019年,我想研讀幾本政治思想史上的經典作品,以及列奧·施特勞斯的講課實錄、美國國父的著作集等等,以便深入思考和求解現代建國的理論問題。

3、毛尖,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影評人、專欄作家

朱迪絲·施克萊的《平常的惡》,它會讓我們為即將大量湧現的“次級文化”做好準備;劉統的《戰上海》,以極為詳實的資料,展現了大上海如何在各種時代關卡中突圍生長;徐則臣的《北上》,用一條河流寫下一個民族的秘史。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4、董強,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翻譯家

我屬於“職業讀者”一類,所以在閱讀範圍上可能有些傾向性。

中國文學:賈平凹的《極花》、王安憶的《考工記》、張悅然的《繭》;非虛構方面有閻連科的《田湖的孩子》、李敬澤的《青鳥的故事》和《會飲記》,都是好作品。開年準備讀一下李洱的新作《應物兄》。

外國文學:加萊亞諾的《火的記憶》、蕾拉.斯利瑪尼的《溫柔之歌》、昆德拉的《慶祝無意義》,勒克萊齊奧的《變革》。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我一直覺得近年來國內在社科方面的書籍比較缺乏佳作。所以如果我要推薦,有以下幾本:呂西安·若姆的《托克維爾:自由的貴族源泉》,布爾迪厄的《世界的苦難》,喬治·杜比的《布汶的星期天》勒龐的《烏合之眾》。

5、何懷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只談談2018年讀的幾本閒書,主要是小說。

羅特的《拉德茨基進行曲》,講述那個延續了六百多年的奧匈帝國的事情。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還讀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設計精巧,人情味十足。但也讀了他的《白夜行》、《單戀》等幾部作品,卻並不都是這麼有味。

村上春樹的《1Q84》不知何故沒有讀進去。

哈金的《戰廢品》、《池塘》和《新郎》等小說筆觸都相當冷靜甚至是精練的白描,但卻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悲哀,尤其是對像我這樣的與作者同齡的中國人。

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一度讓我被悲涼之水淹沒。

6、雷頤,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2018年,好書不少,有兩本書研究美國建國的書幾乎同時出版,互相對讀,相“讀”益彰。

一本是《美國秩序的根基》。從希伯來傳統、希臘傳統、羅馬傳統,到基督教、中世紀、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啟蒙傳統,再到美國殖民地時期的融合發展,最後是美國建國的構思。如此紛繁複雜的文明、思想的源流、發展、碰撞、變遷,作者提綱挈領,要而不繁,重點突出,舉重若輕。

另一本書是《阿爾比恩的種子》。這本書與上本書完全不同,從民俗的角度切入,從吃穿住用到閱讀、語言、性觀念性習俗等方方面面對“美國”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作了詳盡分析。以往有關研究關注的重點是思想、觀念的作用,本書則為人們打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別開生面,別有洞天。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7、陸銘,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8年,蘇力的《大國憲制》和施展的《樞紐》對於增進我自己對於中國歷史及其制度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啟示。

2019年伊始,我又關注了英國學者奧蘭多·費吉斯的著作《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其中有關俄羅斯傳統農業社會與歐洲現代文明之間的文化衝突,在我看來也是反映中國當下社會文化心態的重要借鑑。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8、孫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阿根廷學者皮耶爾保羅·巴維裡的《希特勒的影子帝國》,把納粹德國對西班牙內戰的干預以及英法等國可恥的綏靖政策放在經濟運行的背景里加以討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在整體的時代氛圍下,對現代歷史中那些最重大事件的評述仍在相當程度上為保守思想所佔據,因而像索菲·瓦尼希的《為恐怖辯護: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或死亡》就只能居於邊緣位置,要把這樣的書譯介給國內讀者恐怕需要更多一點的勇氣。

最後,作為正在興起的一股史學潮流中頗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朱羽的《社會主義與“自然”》也將毛澤東時代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重新帶入我們的視野。

9、雷思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師

2018年的新書很多,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先剛於2015年翻譯出版的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以全景的上帝視角展現了人類精神發展歷程的浩瀚與博大。

吳功青的《上帝與羅馬:奧利金與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政治革命》,是近年來這一領域的力作。

另外很喜歡懸疑經典《雙峰》,所以讀了《雙峰:神秘史》和《雙峰·最終檔案》兩本週邊書,漢譯製作出人意料的精良,讀來非常過癮。

2019年,準備閱讀丁耘翻譯並修訂的《現象學之基本問題》。專業之外,準備讀漫畫版的《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克蘇魯神話》、《巷說百物語》,還有克拉克、菲利普·迪克、舒爾茨等人的小說。

我們的閱讀之二

寫小說和詩歌的人

1、王家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詩人

我這一年的深度閱讀大都和研究有關:重讀了馮至的《杜甫傳》、2卷本的《穆旦詩文集》(增訂版)、《昌耀詩文總集》包括燎原的《昌耀評傳》。

另外還讀過奧登的《染匠之手》(胡桑譯)、《希尼三十年文選》(黃燦然譯)、米沃什的《凍結時期的詩篇》(林洪亮譯)等詩文集,也讀了英文版的由伊利亞·卡明斯基編選的一大本《ECCO世界詩選》,並從中譯過一些。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接著準備讀一本新出版的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林德爾·戈登著、許小凡譯)。我自己編譯的《沒有英雄的敘事詩:阿赫瑪託娃詩選》前不久剛出版上市,希望它也能成為給讀者帶來的新年禮物。

2、凌越,詩人、譯者

美國詩人安妮·塞克斯頓的《所有我親愛的人》、加里·斯奈德的《砌石與寒山詩》和《斧柄集》、史蒂文斯詩選《觀察一隻黑驪的十三種方式》、希尼自選詩集《消失的島嶼》。希尼顯然是今年外國詩歌出版的一個熱點,希尼作為詩人的形象在中文世界將會有一個全方位透徹的展示。

河南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的《菲利普·拉金詩全集》和《傑克·吉爾伯特詩全集》也頗為引人注目。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至於說到對2019年外國詩歌出版的期待,我首先想到的是鍾國強翻譯的《桑德堡詩選》,我以為鍾國強是香港最傑出的幾位詩人之一,他的詩細膩、紮實、敏感,就是放在大中華詩壇的背景上也足以媲美內地和臺灣最優秀的詩人,因此對於他的翻譯就格外有了一種信心和期待。

3、張楚,作家

作為職業寫作者,2018這一年想得多寫得少,出版了小說集《中年婦女戀愛史》。這是一本我很喜歡、也是我銷量最好的作品集。

作為職業閱讀者,儘管乾眼症時犯,仍閱讀了大量小說,尤其是中國作家們的小說。無論如何,這是段美好自知、冷暖自知的時光。

王鹹的《去海拉爾》,既有日常生活的隱晦暗澀,也在罅隙處透出散淡之光;張惠雯的《在南方》,領略到她書寫微妙幽暗的情感之時的玄妙與耐性;孫頻的《松林夜宴圖》,展現了一名作家的變革之路;李宏偉的《暗物質》,對先鋒意識和小說技術的追求顯示了這代作家的信念和偏執;南飛雁的《天蠍》對世相小說和官場小說進行了有趣的結合。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黃昱寧的《八部半》,對城市小說題材進行了某種不自覺的拓展;斯繼東的《白牙》,是作家從稚嫩到成熟的典型標本;艾瑪的《白耳夜鷺》,讓我感受到了小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純美;弋舟的《丁酉故事集》,用理解個人的方式來理解萬物;蔡駿《無盡之夏》,用懸疑小說的方式講述了自我救贖之旅;徐則臣的《北上》,在小說結構和歷史表達上的探索讓我相信他能抵達更神秘的遠方;李洱的《應物兄》只讀了部分,卻足以讓我心生敬畏……

之所以將這些書籍的名字和作者不厭其煩地羅列出來,是因為我對那種純文學已死或中國沒有好小說的說辭徹底厭倦了。

那些不讀書的人,或者讀不懂書的人,總在強調文學的式微和死亡。他們永遠不會知道,那些一心一意在小說之路上探索和行走的人,發出瞭如何的光亮和熱度,唱出瞭如何美妙的歌聲。

4、任曉雯,作家

近年讀書的趨勢,是越來越少,越來越精。圍繞自己的寫作和問題有意識進行閱讀。2018年的閱讀,和前幾年一樣,主要是學習《聖經》,翻閱中國古典文學和重溫西方古典文學經典。為了保持語言感覺,我每天讀點中國古典文學,今年開始精減到《聊齋志異》和《金瓶梅》兩本書反覆看。

因為這一年我主要在寫作短篇,所有對西方經典的閱讀以短篇為主,包括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奧康納、契訶夫、辛格、巴別爾、馬爾克斯、海明威等。

這一年最大的閱讀收穫是重新發現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他現在成為我最熱愛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我二十多歲時,就已讀過書店裡和舊書攤上能夠買到的所有辛格作品。但四十歲了才能夠熱愛上他。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2019年,一是要把托爾斯泰的作品繼續深讀,完成已經寫了二萬多字的閱讀筆記;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長篇小說書單繼續重溫經典。因為2019年我將開始寫作長篇。

5、張定浩,文學評論人、譯者

2018年,出版了兩本書——《取瑟而歌》和《竭盡全力的輕盈》,為此做了不少場次的讀書分享和交流會,也因為工作原因應邀參加了其他一些文學活動,去了很多城市,喝了很多場酒。

這一年最滿意的是終於把耽延多年的丁尼生《悼念集》初譯稿完成了,或許能在2019年問世。同時在2019年待付梓的還有《孟子讀法》,是對《孟子》全書的逐節解讀。

2019年的計劃與期待,首先是讓自己空下來,回到一個普通讀者和寫作者的樣子。2018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恰好是晴天,諸事暫了,遂把亂糟糟的辦公室好好清理一番,坐在書桌前,看著手邊堆放整齊的一直想看而未看的新書,如同面對一個個即將到來的日子,心裡有一種喜悅。

6、陳以侃,譯者

2018翻譯了三本書:《毛姆短篇全集第二卷》、湯姆·麥卡錫的《撒丁島》、改寫莎士比亞系列裡的《尋找鄧巴》。

2018年年末捲起褲腳管踏入了理查德·艾爾曼的一本文學評論集,他的王爾德傳和喬伊斯傳對我還是意義很重大的,只是那些評論學問太精湛,目前譯得很蹣跚。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2018年有一點新鮮,理想國和毛姆太受愛戴,於是在春夏之交,派我坐了好幾趟長途高鐵去代受好評,對於任何一個還把自己當回事的著譯者,這寥寥無幾的拋頭露面幾乎就跟出門喝趟酒一樣,第二天醒過來就忘了,但對於一個拙於言詞的社恐來說,任何一次在生人面前說話都可以癱瘓我前後大半個月。

可就像財務極不自由卻非要辭職翻譯寫作,我又很自不量力地認定對話是文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沒關係,那一通奔波磨礪的說話技能正好可以用來在年末說服高利貸派來的打手,讓他們相信我2019一定會非常高產。

我們的閱讀之三

做書的人

1、楚塵,楚塵文化創始人

2018年,我把自己的閱讀時間幾乎都給予了南美作家,我很喜歡科塔薩爾和波拉尼奧的作品。《跳房子》我幾乎每年都要拿出來翻翻。

閱讀之餘,我也一直在琢磨波拉尼奧的閱讀胃口,花了一點時間之後,我發覺他特別欣賞阿根廷作家塞薩爾·艾拉,這位作家的作品在歐美影響很大,我買了他六部作品的版權,2019年春天會陸續出版。我還在關注烏拉圭國寶級作家馬里奧·貝內德蒂的作品,有望引進幾部他的代表作。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此外,我還幸運地獲得了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十部作品的版權,他其實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一生寫過兩千多篇作品,國內八九十年代出過寥寥幾部,之後就無人問津了。但他影響過很多中國作家,尤其是那篇著名的《傻瓜吉姆佩爾》。他在中國出版界完全被低估或忽略了,我有一種撿漏的感覺。

雖然近十年來,出版業一直被唱衰,但我想,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願意把時間交給文學的讀者,那麼對於我們出版人來說,就值得繼續踏踏實實做有價值的內容。

作為文學出版編輯,尤其在乎小眾圖書的市場接受度,像《風格練習》這樣一部實驗作品,年初出版,發行十個月後也必須重印,說明讀者的需求在持續多樣化。

這一年裡,遺憾的依然是自己讀書的時間不夠,因為從事文學出版,業餘就喜歡看些非虛構作品,印象深的像《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一本研究抗戰初期中美外交的鉅著,還有臺譯本《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這本以老外視角看八十年代中國社會的書太有意思了,時時勾起諸多場景式記憶。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回首總結2018,乏善可陳;慶幸的是,踉踉蹌蹌,總算是度過了這一年,進入2019。

2018年我們出了一點書,沒有特別的亮點,但還是堅守了啟蒙編譯所的出版宗旨。我們出書少,不能像別家評選十大好書,評選了五本,大致能體現啟蒙編譯所的出版特色。《啟蒙觀念史》《科學之魂:愛因斯坦、海森堡、波爾關於不確定性的爭論》《叛逆精神:喬布斯與蘋果企業文化》《平等不公正》《“愛國的”獨裁者:佛朗哥傳》。

2019年,有好些出版計劃希望能實施,有些選題希望能順利出版。

4、卞清波,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9年,海外中國研究叢書就準備推出一個三國人物子系列。比如即將上市的《國之梟雄:曹操傳》,這是澳大利亞漢學家張磊夫的作品,也是西方世界唯一的一部曹操傳記,其最大限度還原了曹操的真實面貌,非常值得期待。

我個人的閱讀興趣與編書有關,從時間段上講,目前也集中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時期。

其他相關的,比如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甚至《晉史》《三國志》《世說新語》,以及釋慧皎《高僧傳》等著作,也想盡量翻一翻讀一讀。我是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的,最愛《莊子》,新的一年也還會繼續讀的。

5、周彬,北大出版社

2018年,國際關係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印象深刻,由此我們推出的加里·納什代表作《美國人民》,讓讀者透過現實怪相,重新反省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美國;而即將出版的《世界政治》《穿行社會》,則是我們對當今時代的更為深切的探索。

看中國,我們同樣不能脫離這塊土地的真實語境,而一味標榜遠在雲端的理想國。也許曹林《時評中國2》的副書名“用靜能量對抗狂熱”,剛好可以成為我們應對這個時代的註解之一。而本質上,我們看人。當兒童教育成為全民狂熱,我們是否願意冷靜地追溯《不平等的童年》;當教育改革邁入深水區,我們又該如何對應裹挾所有人的《文憑社會》。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詩漸微的年代,洪子誠老師把《陽光打在地上》,讓我們重新找回內心的溫暖;在抖音瀰漫的日子,呂正惠先生帶我們“在CD中流浪”,周志文先生陪我們數《冬夜繁星》;在電影被資本攻陷的當下,幸好有毛尖同我們走過《夜短夢長》。在蒼白現實裡堅守詩意生活,是培文引以為傲的品格。很快,我們就會看到曹文軒筆下如夢如幻的《甜橙樹》《火桂花》。

此外,謝冕老師畢十年之功寫成的《中國新詩史略》,是對經典的回望,也創造著新的經典。串聯起戴錦華學術脈絡的三部經典《隱形書寫》《浮出歷史地表》《霧中風景》,則是我們對學術與學人的深切致敬。而在邱華棟的《金瓶梅版本圖鑑》裡,我們看到了傳統經典與現代意識的全新結合……我們採訪了20個讀書人,收集了一份歲末年初的私人書單

意猶未盡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全國各省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310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5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3


我们采访了20个读书人,收集了一份岁末年初的私人书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