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引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結束,兩大陣營的對抗局面就已經顯現。這種情況迫切要求剛剛取得戰爭勝利的紅海軍能夠降低來自西方世界的海上威脅。應該說,與其他軍種相比,海軍有自身的獨到優勢:高機動性,可以長時間停留在可能(或實際)的軍事行動區域,同時不進入任何國家海域,因而也不會侵犯他國主權,自然也就無法引起國際糾紛,因為海上軍事存在的法律基礎是公海自由,而無容置疑的航行自由當然也是公海自由的組成部分。

當然,要做到並不容易,因為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保證蘇聯海軍可以進入世界大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區,可惜很不幸的是,戰後的最初十年,蘇聯海軍仍只是近岸海軍。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海軍已經開始構想在世界大洋的存在問題。首先蘇聯海軍研究了美國及其盟國海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活動的特點、戰略佈局、作戰樣式等。之後,1956年,蘇聯海軍北方艦隊與太平洋艦隊的潛艇開始全自給力航行,開始了初步的遠洋探索,目的在於掌握可能的敵方海軍作戰區域情況。2年後,蘇聯海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遠洋嘗試。

1958年,蘇聯海軍將一支由12艘潛艇組成的潛艇支隊從波羅的海分批調至地中海(阿爾巴尼亞的發羅拉灣),蘇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臨時駐泊站,潛艇所需的全部岸上設施一應俱全。該支隊(包括2艘供應船)由C.葉戈羅夫海軍上校指揮,在作戰上隸屬黑海艦隊。支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阿以衝突地區附近長期監視美國海軍第6艦隊和以色列海軍的艦艇。蘇聯潛艇自由地航行在地中海,令北約極為頭疼,美國總統肯尼迪說:“阿爾巴尼亞第一次使蘇聯成為‘地中海國家’,這一威脅是難以接受的。”不過遺憾的是,好景不長,3年之後的1961年12月,由於蘇方與阿方領導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蘇聯海軍失去了這個重要的駐泊點。由於這個重要後勤保障點的失去,對於之後幾年蘇聯海軍在地中海的戰鬥值勤活動產生了不少的影響,當然蘇聯海軍還是留下了一點禮品(4艘潛艇,其餘8艘潛艇從發羅拉灣回到原基地)給了阿方。

鏈接:發羅拉灣

地中海亞得里亞海東南部海灣。在阿爾巴尼亞西南,介於阿克羅採勞尼亞和隆加拉兩海岬之間。長17.5公里,寬約9公里。最深處51米。灣口薩贊島設有海軍基地。東北岸有發羅拉港市。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發羅拉灣位置圖

進入20世紀60年代,蘇美雙方的冷戰加劇。在這種形式下,蘇聯領導人強烈感覺到海軍對於遙遠地區軍事政治局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那些地區往往需要為局部戰爭或者武裝衝突的某一參戰國家提供援助或協助,當然,這些國家都是在蘇聯支持下的與“帝國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作鬥爭的國家,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反對西方政策,宣稱親社會主義思想。

蘇聯海軍第一次軍事活動的參與就落在了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此時的印度尼西亞,領導人蘇加諾,正與荷蘭為誰最終控制新幾內亞島的西伊裡安而發生武裝衝突。為了取得控制權,1962年8月初,印度尼西亞計劃發動“曼達拉”戰役,而戰役的主角就是印尼海軍,而印尼海軍的組建離不開蘇聯軍事專家的協助。

早在1958年,根據蘇聯政府1958年1月22日的第220號指示,當年就有21名蘇聯海軍人員抵達了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而到了1962年,這個人數已經上升到了1740人!同年,根據蘇聯部長會議1961年10月26日通過的決議,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1個潛艇支隊抵達了印尼主要港口泗水。蘇軍人員立即開始對印尼海軍人員進行培訓,並著手接下來為向該國海軍移交相關艦艇做好準備。不過,直到印尼方面準備發動這個戰役之前,這些工作還沒有完成。

面對緊張的局勢,經過印尼領導人與蘇方領導人的商議,蘇軍這支由6艘艦艇(包括613型C-236和C-292潛艇,供應艦“阿亞赫塔河”號)組成的支隊將參加印尼海軍的作戰行動。為此,支隊獲得了一個新編號-“第50支隊”,由具有戰爭經驗的魯留克海軍少將指揮。支隊的部分兵力隨後立即在西伊裡安沿岸陣地展開,同時還收到了蘇聯海軍總司令發來的戰鬥號令:“為阻撓貨物和設備從島上運出(後送),必須摧毀經過這一區域的懸掛任何旗幟的戰鬥艦艇以及尾隨船隻”。在兩週的時間裡,蘇聯潛艇實施了戰鬥巡航並做好了開始“無限制潛艇戰”的準備。但幸運的是,作戰行動沒有發生。荷蘭方面最後同意了進行和平談判。之後巡航的蘇聯潛艇開始返回基地,並全部移交給了印尼海軍。

注:在蘇加諾當政時期,蘇聯先後向印尼援助了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8艘巡邏艇、9艘潛艇和多艘魚雷艇。然而很不幸的是,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剛服役1年的巡洋艦就基本棄之不用,最終早早的在1972年就退出現役。

西伊裡安算是波瀾不驚,但遠在萬里之外的加勒比海事件則差點成為了全球性戰爭。

1962年秋天,為了對美國擴大對古巴的行動作出回應,尼基塔同志準備實施“阿納德爾”行動,目的就是在古巴建立強大的諸軍種戰役戰略集團,主力就是導彈兵部隊,此外還有其他部隊,其中就有海軍的各兵種力量。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蘇古兩國領導人

注:“阿納德爾”行動,這是冷戰時期蘇聯在世界上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的跨洲戰略戰役集團與戰術核武器變更部署。從當年7月15日-10月30日,蘇軍通過陸路和海路完成了超過10000公里的大調動,共向古巴投送了43000人的軍隊集團。蘇軍運送人員、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包括三個階段:在蘇聯境內乘坐火車從常駐地運送到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蘇聯港口(喀琅施塔得、利耶帕亞、波羅的海斯克、塞瓦斯托波爾、尼古拉耶夫、波季等);然後乘船運到古巴的港口;最後進至在古巴的陣地和駐地。為此,蘇軍國防部後勤部完成了如下物資的啟運準備:各類燃料31000噸;糧食6500噸;長期保存食品18000噸;彈藥215車皮,武器和配件11車皮,航空炸彈與彈藥40車皮。

蘇軍最終在古巴的軍隊集團包括:第51導彈師(師長斯塔琴科少將,3個P-12中程導彈團-共42枚、2個P-14中程導彈團-共24枚和5個移動修理技術基地),1個獨立殲擊航空兵團(裝備40架米格-21殲擊機),3個獨立直升機團(33架),1個獨立機動岸防導彈團(10枚),1個導彈艇支隊(12艘),1個水雷-魚雷航空兵師(裝備42架伊爾-28轟炸機),1個柴油機魚雷潛艇支隊(4艘),2個防空導彈師(每師3-4個防空導彈團,裝備C-75防空導彈,每師144枚),4個獨立加強摩步團(每團補編1個“月亮”戰術導彈營,每團2500人)。整個蘇軍駐古巴集群由普利耶夫大將指揮。

蘇聯國防部給予海軍的任務是和空軍與陸軍一起協助古巴革命軍殲滅敵方作戰艦艇和登陸部隊。同時,還負責保護古巴附近交通線上的蘇聯運輸船,佈設水雷封鎖關塔那摩海軍基地以及執行偵察任務。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1962年10月14日美國U-2偵察機拍攝的照片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蘇聯駐古巴海軍部隊計劃編入下列部隊:潛艇分艦隊(來自北方艦隊的1個導彈潛艇總隊-7艘和1個魚雷潛艇支隊-4艘)、水面艦艇分艦隊(從黑海艦隊抽調2艘巡洋艦,2艘導彈驅逐艦和2艘火炮驅逐艦)、導彈艇支隊(12艘)、岸防導彈團、保障船中隊、水魚雷航空兵部隊等。

當然,整個行動處於秘密進行。艦艇做好了全自給遠航的準備,不過艦員未被告知將在哪裡完成什麼任務。當年10月1日之前,海軍部隊已有12艘導彈艇、1個岸防導彈團和1個航空兵團抵達古巴。不過,根據蘇聯國防委員會1962年9月底通過的決議,取消了原計劃中調動水面艦艇的措施,而潛艇分艦隊的展開也沒有進行。當時正在海上的幾艘潛艇執行了在部分航段為運輸船護航的任務。

10月1日,北方艦隊第4潛艇分艦隊的4艘潛艇組成了第69潛艇支隊,用於保障最後航段的海上運輸。4艘潛艇從波利亞諾耶出發,開赴古巴沿岸執行該任務。4艘潛艇分別是Б-4、Б-36、Б-59和Б-130,由阿加福諾夫海軍上校指揮。指揮官與艇長知道出海後打開特製的袋子才瞭解到了出航的目的與任務。之後,潛艇以12節的平均航速穿過了一系列反潛區於10月26日進入了馬尾藻海。

然而之後的海上事件發展卻是悲劇性的。由於赫魯曉夫警告可能會下令蘇聯潛艇擊沉美國艦艇,作為回應,美國總統肯尼迪命令海軍部長盡全力尋找蘇聯潛艇,必要時可以擊沉。隨後,美軍集中了大西洋艦隊的大部分兵力(8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118艘驅逐艦和13艘潛艇),開始海上封鎖與反潛。

面對對方完全優勢的兵力,蘇聯潛艇依舊按照原計劃向指定海域實施突破。但是,由於潛艇自身不適合在熱帶緯度航行,艇內人員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由於沒有空調設備和蓄電池冷卻系統,在空氣熱交換系統長時間工作時,電工艙的溫度竟然達到了65攝氏度!這使得值班人員常常失去知覺,因而不得不將他們短暫送到別的艙室進行調整。此外,淡水儲備有限,導致每人每晝夜分配額度不到250克。由於大量出汗和嚴重脫水,結果導致艇上所有人員都患上了最嚴重的化膿型汗症。

由於潛艇本身是常規動力,為了給蓄電池充電、進行通信以及確定方位,潛艇必須經常上浮;再加上海域的水質高度透明,都大大增加了被美方反潛兵力發現的概率。在百慕大海域,美軍發現了其中的3艘,僅有Б-4未被發現。美軍對於發現的蘇聯潛艇進行了恐嚇,例如在航線上進行射擊,投放深水炸彈等。當然,蘇軍也是不甘示弱,Б-36和Б-59在完成充電以及排除故障後又一次重新下潛,繼續貓捉老鼠的遊戲。只有Б-130號由於柴油機故障和蓄電池完全放電,最終只能在CC-20號救援船拖帶下從亞速爾海域回到了基地。這幾艘潛艇最終到達了指定海域並停留到11月中旬,之後在接到總部返航命令後於12月20日回到基地。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在關塔那摩和珍珠港附近蘇聯海軍各有1艘預先部署的潛艇。但是,事實讓蘇聯領導人明白,僅靠自身海軍的水面或者水下艦艇不定期的出現在對方航母編隊巡弋海域或者核潛艇戰鬥巡航海域,根本無助於防止可能之敵從海上發起進攻;將己方海軍的部分常備力量預先部署到指定海域,才能在軍事政治危機發展失控時迅速採取行動,而這也促使蘇聯海軍日後的對外行動發生了質的變化。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蘇聯海軍參與行動的潛艇

這些變化的實質是,蘇聯海軍正在轉變為在各大洋部分地區保持部分兵力長期存在的體制。最初是偵察機,然後是單獨的水面艦艇、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最後就出現了艦艇編隊。1964年9月,黑海艦隊作戰艦艇中隊為了跟蹤美國航母編隊而首次前出到地中海,之後,給予了第14分艦隊的番號,正式於1965年5月組建,艦隊此時擁有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

而與此同時,在蘇聯海軍的術語中也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戰鬥執勤。按照蘇軍的解釋,她的目的是“使海軍戰備保持在軍事行動一開始即能完成所受領任務的水平,以及在世界大洋具有重要戰役意義地區保障國家利益”。主要任務則是:使用預先部署的海軍集團採取措施和行動,防止美國和北約海軍對蘇聯發動突然進攻,或者將導彈核打擊可能性減小到最低限度。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沿岸國家社會政治局勢,必要時還可以對那些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與蘇聯對外政策一致的國家提供支持。

從1966年開始,蘇聯海軍總司令部在訓令中規定,每年從各艦隊抽調一定數量艦艇去遙遠地區執行戰鬥執勤任務,會以命令形式下發給各艦隊。最初,蘇聯海軍對航行持續時間作出的規定是:潛艇和偵察船不超過自給力的80%,水面艦艇不超過45個晝夜。之後,這個期限被一再延長,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艦艇保持時間達到了6個月甚至更長。

此時的蘇聯海軍領導人也開始逐步流露出了進軍大洋的味道。1966年海軍節,時任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宣稱:“。。。要結束由傳統的海軍列強完全控制海洋的局面。。。蘇聯完全可以建成一支完成進攻性戰略任務的遠洋潛艇和火箭導彈艦隊的新途徑。”1年之後,戈爾什科夫向美國發出警告,“或遲或早他們將不得不認識到他們對於任何海洋都沒有絲毫的控制能力。今天,蘇聯海軍的旗幟正自豪地飄揚在各大洋之上。。”當1968年海軍節到來的時候,海軍元帥就前不久剛結束的演習發表評論道:“我們現在擁有的兵力,不但能夠制止帝國主義的侵略,而且能在必要時給予侵略者以使它不能恢復的打擊。我們的艦隊不僅能粉碎入侵者的進攻,而且能夠在遠洋和深入敵人領土的地區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打擊。”

為了顯示自己在地中海的真正存在,1967年6月14日,根據蘇聯海軍總司令第0195號命令,第5分艦隊做為一支有著常設指揮官和司令部的戰役兵團,開始在地中海部署。分艦隊首任司令是鮑利斯•彼得羅夫海軍中將,參謀長是維塔利•普拉託諾夫海軍少將。分艦隊直接接受蘇聯海軍總司令和海軍總部的領導,對其指揮則通過蘇聯海軍中央指揮所實施。分艦隊陸續編入了由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調入的40艘水面艦艇與潛艇。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第5分艦隊首任司令彼得羅夫海軍中將

而蘇聯海軍在地中海的對手美國第六艦隊在當時的實際編制體系如下:

第60航空母艦突擊編隊:包括2艘攻擊航空母艦,2艘導彈巡洋艦,2—3艘導彈驅逐艦,2艘導彈護衛艦,10艘普通驅逐艦與護衛艦

第61兩棲作戰編隊:包括5-7艘登陸艦

第62海軍陸戰隊作戰編隊:1個海軍陸戰加強營

第63服務保障作戰編隊:2艘供應艦,5艘油輪,3—4艘專用船隻。

第64導彈核潛艇作戰編隊:8-10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第65特種作戰編隊:

第66反潛艦艇作戰編隊:1艘埃塞克斯級反潛航空母艦,6-8艘驅逐艦與護衛艦

第67戰場反潛作戰編隊:18架P-3反潛機

第68掃雷反潛作戰編隊:4艘掃雷艦

第69魚雷核潛艇作戰編隊:2-4艘潛艇

根據對方的作戰組織,蘇聯海軍將第5分艦隊執行任務的整個海區分成東區、中央區和西區,其中每個海區各有1-2艘作戰艦艇準備進行跟蹤和實施偵察。整個分艦隊兵力編為6個編隊

第50作戰編隊:指揮艦和護衛艦艇,行動地點視情況及遂行任務而定

第51作戰編隊:潛艇(6-8艘),在中央區和西區,搜尋彈道導彈核潛艇

第52作戰編隊:攻擊型導彈-火炮艦艇,當對方航母駛入地中海中央和東部時對

其實施跟蹤

第53作戰編隊:反潛艦艇,與航空兵和潛艇一起在中央和西部及其部署路線上搜尋彈道導彈核潛艇

第54作戰編隊:登陸艦(2-3艘)和火力支援艦,駐紮在塞得港以及1個海軍

海軍步兵營

第55作戰編隊:保障艦船 ,主要在亞歷山大(另外,1972年初,黑海艦隊受命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設立後勤保障點,供潛艇前往維修)。

同時,在蘇埃關係較好時期(1967年底-1972年7月),蘇聯海軍還在開羅西機場有1個偵察機大隊(12架圖-16P)和在馬特魯駐有1個反潛機中隊(4架伊爾-38)。另外,1970年2月至1972年7月,蘇聯還在埃及駐紮了防空部隊,包括:1個防空導彈師(4個防空導彈旅以及11個電子對抗分隊等),1個殲擊航空兵團又1個大隊(裝備米格-21殲擊機)。其任務如下:在埃以戰爭中參加支援埃軍的作戰行動;為第5分艦隊的艦船提供掩護——基地防空火力掩護和海上空中掩護(米格-21作戰半徑之內)。

鏈接:塔爾圖斯

塔爾圖斯位於敘利亞西南海岸線,距離大馬士革220公里。港區由南北兩條防波堤圍成,堤長分別為2650米和1650米,入港口寬250米,水深10.5-13米。港內有4條突堤,北突堤與防波堤間是軍用港池,水深6-9米,其他港池為商港和漁港。岸上有大型裝卸設備,可靠泊3.5萬噸級散貨船。港區還有兩個海上泊位,可停泊10萬噸級油輪。

1970年,阿薩德上臺後,敘利亞轉向蘇聯尋求支持。1971年,兩國簽署條約,蘇聯在塔爾圖斯修建基地,以便為其地中海分艦隊(第五戰役分艦隊)提供保障,這也是蘇聯首支以外國港口為母港的艦隊。

雙方達成協議後,蘇聯開始大規模利用這一基地。從1967年至1976年間,共有361艘蘇聯軍艦前往敘利亞港口停泊。1977年4月,敘利亞首次允許少數蘇聯軍人駐紮在該基地,塔爾圖斯港對蘇聯海軍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每年有7艘潛艇和8艘水面艦只在該基地維修,基地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即便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地中海分艦隊被解散,但塔爾圖斯基地卻沒有被撤銷,只是縮編為“物資技術保障站”。1991年至2007年,俄艦隊每次進出地中海,都要經停塔爾圖斯基地進行補給。目前,該基地共有2個PM-61M型碼頭,其中一個為1999年修建,另外還有一個水上修理浮塢、一座倉庫和多幢營房,長期駐紮50名俄羅斯官兵。2010年至2012年,俄羅斯在塔爾圖斯大興土木,目的是將其升格為可停泊巡洋艦與航母等大型戰艦的現代化基地。很顯然,只要俄羅斯不放棄黑海艦隊以及在地中海的軍事存在,那麼塔爾圖斯港的戰略價值就不會下降。

逐鹿大洋-冷戰時期的蘇聯海軍對外行動1

塔爾圖斯港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