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3月26日的《物种日历》主要讲荠菜,顺便提到了苦菜,都是人们所熟知的“野菜”。正如其文中所说,荠菜是当之无愧的“野菜之王”,在广大劳动人民心目中接受度最高。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一: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

与其它乱七八糟的野菜相比,荠菜的优势在于味美无毒。荠菜所属的十字花科本就是蔬菜大本营,没有十字花科,菜市场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十字花科植物相对较为安全。但其它的就很难说了,特别是像“苦菜”这样个性鲜明的。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二:中华苦荬菜

苦菜是什么?若以俗名论,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太多,但至少我葱省人民认为,正版的“苦菜”是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在《中国植物志》中,本种为菊科小苦荬属的成员,正名为“中华小苦荬”,如今它跳槽到了苦荬菜属,名字也相应地变成“中华苦荬菜”。别怪分类学家没准谱儿,这其实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三:摄于泰安高铁站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四:摄于青岛胶南

《物种日历》关于中华苦荬菜的配图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图中的植株开出了白色的花朵。按《中志》的描述,本种的“头状花序通常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含舌状小花21-25枚......舌状小花黄色”,并未提及有白色型。然而本砖家小时候见到的“苦菜”基本都是白色花,黄色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青岛的“苦菜”则全是郁郁黄花,两地差异十分显著。

苦菜之名,来自于味道。前人不会白白赐给它一个“菜”字,肯定是可以凑合吃的,但我小时候并未品尝过。当年我外婆几乎将田野中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都吃个遍,我甚至吃过凉拌杨树叶,喝过国槐叶咸粥......即便如此,她老人家也从没把苦菜也列入食谱之中,所以我一直不认为它也属于野菜。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五:中华苦荬菜

第一次看见有人吃苦菜是在部队,人云此物“性凉”,有降火之功效。战士们将苦菜连叶带根全须全尾挖出来,然后“洗剥干净”直接盛盘上桌,或蘸酱或空口,如此这般干嚼生吞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白胖的教导员坐在饭桌前,满嘴燎泡,愤愤说道“怎么回事?昨天吃了那么多苦菜,火还是这么大!”于是再接再厉,一大盘苦菜顷刻间被消灭殆尽,看得我心惊胆战。

嘴上有泡,大抵是病毒作祟,“火大”之说实属虚妄。植物若有知,必定不愿意被人或动物吃掉,苦菜之苦也算是植物本身的防御手段之一,约等于宣示“有毒”。而人类对苦味物质的厌恶和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摄入有毒物质,这是自然和进化赋予人类的本能。换言之,那些喜欢吃苦的人绝大部分已经在进化中被无情淘汰了......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七:苦碟菜

然而人类毕竟是奇怪的生物,逆天行事者绝不鲜见,嗜好苦味儿的人也不算太少。不但中华苦荬菜难逃凌迟之祸,还有其它种类的植物也被以“苦菜”之名吃掉,比如上图中的这一堆,即是另一种经常被当做“苦菜”的倒霉植物,也被叫做“苦碟菜”或“苦碟子”,它和中华苦荬菜是一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难兄难弟。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八:苦碟菜和蒲公英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九:近圆形叶的苦碟菜

如果你觉得苦碟菜和蒲公英难以分辨,就来看一下二者同框的图七。上图中左边是苦碟菜,右边是蒲公英,都处在只有基生叶的状态,很明显是不一样的。蒲公英叶子是“倒向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或戟形,有一种低眉臊眼的赶脚,而苦碟菜的叶子是“大头羽状深裂”或不裂,相对较为圆润。它能圆润到什么程度呢?能长成圆形,如图九。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十: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十一:向基部心形或圆耳状扩大抱茎

“苦碟菜”只是俗名,它在《中志》中被定名为抱茎小苦荬,和中华小苦荬都是原小苦荬属的种类。这两种植物的花很类似,但本种的头状花序更小也更黄,而且其上部茎生叶比较特殊,呈“心状披针形”,且“向基部心形或圆耳状扩大抱茎”,“抱茎”之名即源于此。另外,本种的成株长势张扬跋扈,茎叶和花序同时向四面八方发展,以至于很难给它拍一张完整的证件照。

关于苦菜,可能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图十二:黄瓜假还阳参

中华小苦荬已经华丽变身为中华苦荬菜,抱茎小苦荬变得更狠。按目前最新的分类,它被更名为尖裂假还阳参/Crepidiastrum sonchifolium (Maximowicz) Pak & Kawano,为菊科假还阳参属的种类。青岛常见的黄瓜菜属羽裂黄瓜菜也归入假还阳参属下,新名字叫黄瓜假还阳参/

Crepidiastrum denticulatum (Houttuyn) Pak & Kawano。原来的假还阳参属在国内只有两个种,如今穷人乍富,一下子添了很多。

诗经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即苦菜。单看这八个字,好像作者味觉失灵一般,苦菜焉能与荠菜相提并论?这句话得联系上下文来解读,它的真正含义是这样的:苦菜的苦,和我心中苦痛相比,简直就像荠菜一样甘甜。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菜那点儿苦确实不算啥。

虽然不算啥,但我也不会去吃,人生实苦,何必再自讨苦吃呢?换一句科学化的表述就是:如没有已知的、明确的益处,对于那些可能具有潜在风险而且不好吃的食物,最好避而远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