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罕见的佛光,惊现京北第一天路,我却成了佛光中的那个人,震撼


傍晚入住坝上的天路驿站后,感觉到的是冷,不仅只是凉爽。上午从安徽到北京并没有觉得温度的变化,而下午半天的温度表是这样的:从30多度的北京到20来度的丰宁,再到10度上下的坝上京北第一天路,这是要从夏天直接到冬天的节奏吗......

晚上是盖着厚被子入睡的,提前体会入冬的感觉。清晨,四点多就起床了,想赶到千松坝顶拍日出。这两天坝上都有雨,昨晚放晴,今早出云海的概率应该是蛮大的,看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车子穿越云雾一路爬升,来到千松坝的南山观海景点时,恰好把云海踏在了脚下,天边泛起的红霞已将山峦上的云朵染成了淡红色。果然天随人愿,运气不错,第一次来坝上就能遇见了云海。赶紧支好三脚架,要把这美景全纪录下来。

今天的云海很特别,它是从千松坝内的低洼处生成,慢慢汇集后,又以汹涌之势向山岗漫延。而低海拔的坝下却无云海,这可能与这两天坝上坝下的降水量雨有关系吧。这样奇特的景致对我来说是大好事,东方拍日出,西边拍云海,一举两得。

千松坝南山观海景点的海拔有二千多米,今晨的风力不小,约有5、6级。刚才忙碌还没觉得太冷,现在才感觉到寒意来袭,见同伴穿着军大衣悠悠的上来,才知道这山顶的气温只有5、6度。就在我冷的跺脚时,一轮红日从天边喷薄而出......

这时,身后的云海已成功地漫过了山峦,似乎要来迎接黎明第一束阳光。在太阳的光芒照耀下的瀑布云,变的兴奋起来,恰似一妩媚的骄娘,在戏耍了山峦之后,融入到了绯红的天际。

东边的红日不甘心被那层厚厚的云带遮挡,努力挣脱着,从缝隙中洒落一片红霞,让远山行成了红、蓝相交,冷暖辉映的景致,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

“大风车”是京北第一天路景区的一大看点,在大大小小的山岗之上遍布着无数的风车,它们迎来朝霞,送走晚霞,默默地向人类输送着电能,晨曦中的“大风车”沐浴着霞光,舒展着身姿,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站在南山观海景点的山冈上,既能欣赏到东边红日与那条云带的博弈,又能观察到西边云海对群山的围攻,这是光与影的交流,云与山的碰撞,分分秒秒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让人如痴如醉。

我已完全融入到这美景当中,痴痴地屹立在山岗,任由寒风侵袭我自岿然。就在这时忽然发现:在西边山脚下的云海层中,有一若隐若现的七彩光环,这难道是佛光吗?!以为是幻觉,揉了揉眼睛再看,的确是佛光!而光环中的人影是随着我的移动也在移动,难道佛光中的人影就是我吗?!我被震撼到了,心中不自觉地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佛光,我曾经在黄山见过一次,那是一座突兀的山尖映衬在山谷的云海之中,两者之间相差很远。而这次在千松坝我似乎能触摸到,并且我还是那佛光中的那个人,能不让我惊奇吗?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

关于“佛光”民间有很多的传说,其中乐僔和尚与莫高窟最为出名。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敦煌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呈现,被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僔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今天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

如今,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让在《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碑文上记载了这一段莫高窟创建时的佛光事件。文献中有将所谓的“金光”解释为霞或因幻觉所见的“光象”,也有将它解释为“佛光”。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用白话文对碑文中的这段“乐僔……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作了除了详细的阐释。


其实我不是佛教徒,或许我与佛有缘吧!物理学认为佛光是一种“日晕”。当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佛光是一种自然奇观。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云彩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佛光”奇观的出现要有阳光、地形和云海等众多自然因素的结合,因此比较罕见。

无论是科学的解释,还是莫高窟的传说,它们都有一共性:“佛光”的出现,除了阳光、云海外,一定与地形有关!我今早在攀爬南山观海景点时,远远地就看见山顶上有三堆小鼓包,原以为是坟冢,鼓足勇气爬上来,发现并不是,它们是用石块堆砌的,类似“尼玛堆”的构件。

而今早行成佛光起源的折射物就是这“尼玛堆”,我只是佛光中的那个人。或许可以认为:这里的佛光并不是今天才出现,而是以前就有。那么这“尼玛堆”是何时,又是何人堆砌,与佛教有关联吗?


翻阅了不少资料也没有找到这“尼玛堆”的信息,但丰宁并不缺少历史,它的名字就源于乾隆皇帝御赐,取字"丰阜康宁"。只是这“尼玛堆”无从考证,它是否是庙宇的遗址,还是祭天的圣坛?这些谜团,期待大家前往去探索......

再过十来天,京北第一天路将迎来最美的金秋,若您去赏秋之时,别忘了去千松坝的南山观海景点,那里的云海、日出、佛光在等你,还有那未解的“尼玛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