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魏惠王在任初期是魏國祖孫三代努力下創造的巔峰時期。

祖父魏文侯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的第一任君王,政治方面任用李俚主持變法,魏國成為戰國諸侯第一個變法圖強的國家,早秦國商鞅變法一百年;軍事方面有吳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攻城略地,縱橫天下;父親魏武侯在這一基礎上,將魏國的霸業推向又一個高峰。

這種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魏國很有可能更進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從而走上吞併諸侯,一統天下的道路。

而且魏惠王本人年輕時一直被認為有祖父之風,禮賢下士,寬厚仁義,從而成為王位繼承人。從《孟子見梁惠王》一文中可以看出,魏惠王對於賢才的態度是非常尊敬的,能夠放下君王的姿態虛心請教,並且面對孟子傲慢近乎指責的態度不動容,虛心接受,實在是有聖主明君的風範。

可惜這只是他禮賢下士的虛禮罷了,只用其表,不用其實。魏惠王實際上既無惜才之心,也無識人之明和用人之度,其麾下曾經先後有三位絕世英才不得重用,或報國無門,或為敵國所用,直接導致魏國的由極盛到衰敗的一落千丈,淪為諸侯爭相蠶食的弱國。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第一人,衛鞅。

時任魏國丞相的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看望,並且問道,先生之後,何人可以承繼重任呢?

公叔痤毫不猶豫的舉薦了衛鞅,魏惠王敷衍式地點點頭,公叔痤知道他沒有聽進去,就接著說,如果大王不重用他,一定要殺了他,免得未來成為魏國的隱患。魏惠王也不置可否,君臣話不投機就離開了。

公叔痤做人很圓滑,魏惠王前腳剛離開,他轉頭就跟商鞅說,我是先君後臣,剛才建議大王要麼重用你要麼殺你,看他應該不會重用你,你就趕緊逃命吧!

衛鞅哈哈大笑,他既然聽不進您的意見重用我,又怎麼會聽你的殺了我呢?

果然,魏惠王一出公叔痤的大門就對身邊的人說,公叔痤這個傢伙老糊塗了,竟然要我重用衛鞅這個乳臭未乾又默默無聞的小子。

對於公叔痤這個人,熟悉吳起的讀者應該有印象,魏武侯時期吳起就是因為公叔痤的讒言排擠而從魏國逃到楚國的,公叔痤有識人之明,但是私心太重,排擠吳起純粹是出於保全自己的相位。

衛鞅的才華他是深知的,在臨死之前舉薦有兩層意思,一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臨終之時力薦的人可以託付大事;二是為何之前沒有舉薦,那是怕公孫鞅搶了自己的位置,一直到死的時候才說這句話,算是彌補一下對君王和對衛鞅的愧疚。

可惜魏惠王這這一層是看不明白的,前有周公吐哺,後有祖父魏文侯為榜樣,如何這般不懂惜才識才。既放走也得罪了衛鞅這樣一位法家奇才,後來到了秦國主持商鞅變法,一躍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而後衛鞅用詭計奪去秦晉爭奪三百年的西河之地七百里,致使魏惠王不得不把都城從安邑遷到大梁。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第二人,孫臏。

魏惠王在龐涓和孫臏之爭中沒有起到調停和解作用,還放任龐涓殘害孫臏,並且讓孫臏被齊國給救走,這是最大的識人不明。

而魏惠王重用龐涓可以說是他用人方面唯一的成功,也是最大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

龐涓也算是當時天下奇才,用兵如神,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魏惠王祖父魏文侯和父親魏武侯打下的國力和軍事基礎上,龐涓一支鐵騎縱橫天下,殺得諸侯恐懼不安,鄰國秦國更是龜縮在函谷關內不敢邁出半步。

可是武力不是萬能的,以德服人也並不都是迂腐之言,龐涓的窮兵黷武對內是消耗國家實力,民不聊生,表面強大實則是一天天虛弱;對外威名太盛,對跟魏國骨肉相連的三晉兄弟趙國和韓國下手,失去最親密的盟友,引起諸侯的危機感。

所以龐涓一死後繼無人,諸侯聯手瘋狂報復,“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魏國一落千丈。

龐涓孫臏本是同窗,但是孫臏之才遠遠勝過龐涓,用三國一句話說,好比鸞鳥比鳳凰,遠在千里之外的齊威王都聽說了孫臏的赫赫威名,專門把被龐涓整殘的孫臏從魏國偷渡到齊國委以重任。

果然孫臏不負期望,一個圍魏救趙,一個減灶計,就把龐涓耍的團團轉,一連串天衣無縫的計謀,把龐涓誘到馬陵道口亂箭射死,國恨私仇一起報了,將戰爭藝術演繹到極致。

魏惠王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放任嫉賢妒能的龐涓去殘害這一絕世英才,實在是有眼無珠。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第三人,惠施。

惠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並且還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作為合縱抗秦的倡導者,在各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常常作為六國的使者往來聯繫,可以說是繼蘇秦之後又一合縱領袖。可惜魏惠王採用張儀連橫的策略,親附秦國,惠施極力反對而被驅逐出魏國。

惠施學識很淵博,魏惠王曾十分讚賞他的博學,經常聽他講學,還十分器重他,拿他與管仲相比,但是這種信任只是表面的,魏惠王在識人用人方面只用其表,不用其實。

值得一提的是,惠施跟莊子是很好的朋友,《莊子·秋水篇》記述了莊子跟惠施非常風趣又有哲學深意的對話,就是濠上觀魚的故事,兩人之間的著名辯論。

莊子與惠施交遊於濠水的橋上,看見水中魚兒悠然戲水,便說道:“你看魚兒在水中多麼快樂呀!”惠施反駁道:“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

惠施死後,莊子曾感慨世上再無可言之人。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昏庸愚鈍,小人當道,賢才不得進,這當然是君王的責任了。

上天賜予他三位蓋世雄才,一法家鉅子,一兵家戰神,一縱橫奇才,衛鞅,孫臏和惠施,魏惠王卻視而不見,天予弗取,必受其咎,魏國敗落在他手裡也不冤了。

如果上面三人能夠得以重用,以積累三世的強大國力,中原地理位置優勢,擴大李俚變法的紅利,外加一支縱橫天下的鐵騎,退可獨霸中原,進可取代秦國一統天下,何至於落得被蠶食瓜分,吞併滅亡的境地呢?

魏惠王一生錯失三人,否則戰國一統天下的就是魏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