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熙真的是自然死亡吗?还是雍正弄死的?

用户65292723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那肯定看过很多描写康熙皇帝生平跟身后的影视作品。所以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康熙皇帝的一生。

生平事迹

康熙皇帝就是爱新觉罗·玄烨。


生于1654年5月4日,逝世于1722年12月20日,享年69岁。他是顺治皇帝第三子,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1661年 - 1722年),也是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雄才大略,一生功业无数。在位期间,康熙皇帝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取得了与沙俄战争的胜利;
打败了蒙古准格尔部;

消灭了台湾的明郑政权;
稳定了中国疆域,对促进民族融合,以及近现代中国版图的确定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熙皇帝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二、九子夺嫡

对康熙皇帝这样的有为君主而言,除了建功立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大清朝选择一位合适的接班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皇长子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八阿哥)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废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八阿哥)严加提防。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诅咒)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八阿哥)勾结胤褆(大阿哥),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复胤礽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年(1711年),有人向康熙皇帝告发太子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


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后世争议

康熙皇帝死后,昔日与雍正皇帝争夺皇位的兄弟们仍旧不太平,在雍正皇帝登基初期,他们制造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也散不了许多的流言蜚语。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条。

1.一是康熙皇帝的死因

当时流传康熙皇帝骤然去世是因为被雍正给毒死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说法啊站得住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 有人说,康熙是中毒而死。

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曾写供词:“传言圣祖皇帝(康熙)畅春园病重,皇上(雍正)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这也是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

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但清朝官方记录却有明确记载。

《清圣祖实录》有载: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 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

康熙病重时,雍正并不在畅春园。他正奉命在代皇帝行郊祀大典,可见康熙在自己身体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很大可能选定的继承人就是雍正。

康熙是精明之人,早知诸皇子争夺皇位,身边时有提防,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况且当时雍正并不在畅春园内,另外皇帝用膳有严格的规定,参汤在入康熙口前肯定要经过必须的检查。加了毒要想不被发现,应该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当时康熙弥留之际还召见了在身边的诸位皇子,王公大臣。若是中毒,很难能做到时间这样恰到好处,都交代完了再去世吧。

根据官方史书,《圣祖实录》的记载,我们可以相信康熙大概率属于病死。

康熙四十七年冬开始,康熙皇帝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

康熙皇帝可能患老年心脏和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加上狩猎劳累,死得比较突然。

2.二是关于雍正皇帝即位合法性的质疑。

后世的许多人也认为,雍正皇帝即位并非是遵循康熙帝的遗诏,而是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谋害了康熙皇帝,并且篡改了遗诏内容。




后世的故事、戏曲普遍演绎是:雍正将遗诏里“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上面加了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这个故事在雍正一朝以及后世广为流传。



好像改传位诏书的说法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相信。

但事实呢?真的是这样么?

雍正皇帝即位后,因曾静反清的案件,雍正皇帝刊印发行了一部名叫《大义觉迷录》的书,此书有许多宝贵史料,其中有他对即位情况的自述:当时胤禛替代其父在天坛祭天,听闻康熙身体不适,屡次请求探视均未果。

十一月十三日,突于祭所接到召见通知:“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塞思黑……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这段记载即为隆科多所传上谕,也是后来遗诏的内容。但对于它的真伪,历来争论不休。根据雍正自己的说法,他是在京诸皇子中最后一个到达畅春园者,而当时,康熙已告知在场的诸皇子与隆科多,胤禛将即位为帝,只有他本人因晚到而不知。

“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

据此则他到后与康熙曾有一段关于病情的交谈,但其间康熙并未透露让他继位的意思。直至康熙驾崩后,方由隆科多宣诏告知。好像这样没法证明雍正即位是康熙皇帝的意思。幸好康熙皇帝的传位诏书流传了下来。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


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1721/22年带回,途经伦敦出版。
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而且,于是现代简体字的写法,过去的繁体字写法是“於”。因此,没有矫诏的可能,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

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后,始建秘密立储诏书,封于匣内,高悬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死后取出,昭告天下,终结了皇子们为了帝位而相互倾轧的局面。

结论

综合上述内容,不才以为康熙皇帝不是被雍正皇帝毒死的,雍正皇帝即位称帝也是合理合法的。

若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通读历史


1722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摇晃着畅春园里的宫灯,烛光摇曳,悲声凄凄,69岁的清圣祖康熙驾崩了。康熙死后的遗诏,让人不得不怀疑康熙是被人谋害还是自然死亡?

这份遗诏到底写了些什么?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其中写有“雍亲

”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后,始建秘密立储诏书,封于匣内,高悬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皇帝死后取出,昭告天下。

海峡两岸的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描述部分缺失,两份满文遗诏缺失的部位也在同一位置,不知是否巧合。在当时,康熙的继承人有“贤王”之称的八阿哥,有晚年格外得宠的十四阿哥,可是继承人偏偏是不受宠的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继位如此突然,再加上康熙遗诏满文的丢失,病逝的原因是偶感风寒,这种种现象的累计,让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起了康熙的死因,到了如今,还是有很多的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因为当时康熙死时只有雍正一人在身边……早年清史专家孟森先生对康熙帝之死深感怀疑。通过文献的辨析,他认为康熙死于胤的阴谋,这是胤“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所造成的。清史著名学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也认为康熙帝被谋害致死之说不是捏造的,并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近年,学者许曾重指出:康熙帝去世和胤嗣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针对康熙帝被谋害致死说,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雍正)较为信任,临终传位,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