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光緒皇帝的生父,溥儀(宣統)的祖父。

七王墳位於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餘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七王墳(圖)是清道光帝第七個兒子醇親王奕譞的陵墓。七王墳址早在唐代就是佛家聖地,"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醇親王生前在蔚秀園養病,到西山響堂閒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緒賜銀五萬兩買山建墳。七王墳於同治七年(1868年)開始籌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墓地有四個寶頂:正中大的為七王奕譞之墳,左右三個小的是他的三個妻子之墓。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七王墳的地理位置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

七王墳周圍景色墓地建築依山勢而設,由低到高,層層有序,順著一百多蹬石階拾級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碑樓,碑文記載著醇親王的生平。

碑樓西邊有數棵粗壯挺拔的古松,碑樓後是一個石拱橋。石階頂端,便是七王墳墓地。墓地的北邊,是七王墳的陽宅。該宅由四個院落組成,院內有祠堂、享殿、過廳、走廊、花園等,佈局幽靜完整。院中有大小建築數十間,最低層北跨院的一座殿堂內,有一塊石碑,記載著修建七王墳的經過。

墓地有四個寶頂,中間一個大的,就是這個一家出過兩代皇帝的顯赫一時的王爺醇親王奕譞和他的福晉葉赫那拉氏(慈禧的親妹)的合葬墓,兩邊是他的幾個側福晉,整個墓地遍植白皮松,蔥翠茂密,寄意悠閒。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七王墳碑亭前臺階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碑亭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過了碑亭是月牙河、石拱橋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石拱橋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石拱橋前方是陵區

奕譞的陵地,是唐朝法雲寺的舊址,金章宗時期,這裡又是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由此可見,此地真的是風水最佳處了。1869年,七王墳開工。修建了六個年頭,才告結束。這座園寢的地表佈局是這樣的:墓地的前方,是一百多級的巨石臺階,上了臺階,有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後面,是一條月牙河,跨河一座弧形的石拱橋。橋後,又是一排臺階。再往後,便是饗堂。饗堂後的開闊地,就是奕譞的墓地。碑亭、饗堂等,都用油漆彩畫作裝飾,不但典雅,還經久耐腐蝕。在墓地寶頂的旁邊,就是那棵古老的大銀杏樹。奕諼對它特別鍾愛,因為,在他看來,這棵大樹關係到他生前身後的運氣。銀杏樹旁,原有一口泉眼,因年代久遠,漸漸淤塞,奕譞將它加以清理疏通,並圍上石欄,供一幫達官貴族們觀光遊樂。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醇親王墓文物標識牌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從石拱橋前方的臺階上回看碑亭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前方是覆蓋綠色琉璃瓦的宮門

光緒16年,奕譞病死。他的葬禮按照帝王的儀式舉辦,慈禧太后親自去弔唁。光緒18年,奕諼移葬妙高峰。至此,七王墳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

奕譞本人生性謹慎,不張揚。當慈禧懿旨擇其子載湉為嗣皇帝時,他"五內崩裂,昏迷罔知所措"。奕譞晚年安分守己,力求讓慈禧放心少猜忌。

在墓地的北邊,是七王墳的陽宅:退潛別墅,為依山而建、步步升高的五重院落。宅構思精巧,顯示了中國園林建築之美。退潛,就像七王爺晚年內心的淒涼。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奕譞和他的福晉葉赫那拉氏(慈禧的親妹)的合葬墓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左面兩座側福晉墓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右面一座側福晉墓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墓碑

當年法雲寺內有兩棵千年白果樹,建墳時被保留了下來。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以後,光緒與慈禧已成了水火不容之勢,光緒夏天被囚禁在頤和園的玉瀾堂,冬季被囚禁在南海的瀛臺。此時又從李蓮英口內傳來了白果樹長在王爺墳上是大大的凶兆,這讓迷信透頂的老佛爺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為“白”字加“王”字正是個皇帝的“皇”字,不砍去白果樹必釀成大患。所以就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李蓮英率領內務府的工匠們砍去了七王墳前的白果樹,樹砍倒後從根部不時往外流血,這可把李蓮英一行人嚇壞了,以為驚動了神靈。

北京西山七王墳——醇親王奕譞之陵

奕譞的陽宅退潛別墅

經過百年滄桑,七王墳早已破敗不堪了,因為1900年鬧義和團時這裡做過壇址,八國聯軍來後燒了墳兩側的殿堂。目前只有墳前碑樓尚在,卻也斷簷殘瓦岌岌可危,成了電視劇中荒墳古廟的首選地。只有陽宅的上百間房屋保存完整,"文革"中做了五七幹校。

七王墳在抗日戰爭初期,在日本人揚言挖墳取寶前,就曾被以抗日為名的趙侗的隊伍給盜了。趙侗,東北清皇室的族人,"九·一八"後流落北京,後在燕大讀書,盧溝橋事變後拉起了一支百人的抗日隊伍,曾一度與平西抗日武裝有過合作,最後終於投入了國民黨的懷抱,被八路軍殲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