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謀臣姚廣孝的成功逆襲之路

有人說,決定命運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謀臣姚廣孝是如何逆襲的。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在歷代王朝興衰,更新迭代裡,計定江山的謀士不計其數。但,能夠集高僧的超凡脫俗和謀士的雄韜偉略於一身的,卻極為少見。而姚廣孝正是這樣一位身披袈裟的謀略家。姚廣孝還會告訴你,人生從來沒有太晚的開始,即便年過半百,人生才正待出發。

姚廣孝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一步步登上皇帝寶座的重要推手。可以說,如果沒有姚廣孝,朱棣就不可能建立永樂王朝。

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謀臣姚廣孝的成功逆襲之路

01

姚廣孝出生在元朝末年元順帝時期。這位元順帝對治國遠遠不及他對做木工的興趣大。據說他親自制作的一條龍船,彷彿是真龍在水上嬉戲,驚豔了眾生。當他醉心於木工、求仙訪道之時,各地農民頻頻發生暴動。

在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出身中醫世家的姚廣孝既不願學醫,但要走讀書科舉之路也難,於是便削髮為僧。因為,在元朝僧人雖不是官,但地位不低。姚廣孝這樣的選擇也算為自己另闢了一條出路。

姚廣孝身處亂世,他不僅修習佛法,還拜一個叫席應真的道士為師,向他學習陰陽術數,同時研究兵法和儒學。他一生博學好古,志存高遠,他的志向並不僅僅只做一名僧人,他是絕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史傳,姚廣孝早年雲遊到少林寺,偶遇了一位有名的相士,這位相士見到姚廣孝的第一眼,便被驚到了。“看你長著一對三角眼,像只病了的老虎。雖然身穿袈裟,但眉宇間充滿殺氣。你生性喜好殺戮,屬於劉秉忠之類的人。”

劉秉忠是一位傳奇人物,也為出家之人,儒釋道三家學問無所不會。他追隨忽必烈,最後官至宰相。姚廣孝聽相士說他像劉秉忠,非但不生氣,反而大喜。在姚廣孝後來的人生軌跡裡,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劉秉忠的影子。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的結髮夫人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所有的藩王都必須趕回來奔喪。他還廣選天下高僧,為已故的馬皇后誦經祈福。機緣巧合,一位高僧向朱元璋引薦了姚廣孝,姚廣孝才得以與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有了人生第一次會面。

這一年姚廣孝已經47歲,朱棣26歲。倆人從彼此的眼眸中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姚廣孝只是給朱棣悄悄說了一句“我將送一頂大白帽子給您”。(這句隱語,意指“皇”字。)朱棣一聽此話,便覺眼前的這個和尚絕非等閒之輩。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韜光養晦,隨時站在起跑線上,等待即刻出發的機會。姚廣孝於是追隨朱棣去了北平,這一去就是二十年。

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謀臣姚廣孝的成功逆襲之路

02

若不是朱棣的侄子,年輕的建文帝對各地藩王勢力的打壓和清除,也許朱棣繼續在北平藩地做他的燕王,姚廣孝繼續一邊做他的慶壽寺住持,一邊穿著朝服上朝,倒也歲月靜好。

然而,這削藩可不是作作秀的,那可是既要兵,也要人命的,逼死幾個叔叔,一點也不為過。對一直鎮守在中國北疆,實力最為強大的四皇叔朱棣,更是心頭之患。

在朱棣被朝廷鉗制,三個兒子被扣留為人質,甚至是自身性命不保之際,對於精通陰陽術數和權術謀略的姚廣孝,便成了朱棣最強大的後盾和精神導師。他一路運籌帷幄,指引明路,於是朱棣開始了與侄子建文帝之間的抗衡。這就有了之後的“靖難之役”。

話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那也是心中惶悚不安,困難重重的。畢竟建文帝是老爸朱元璋名正言順的接班人,向親侄子發難,對祖宗也是難以交待,定有“謀反篡位”之嫌。

糾結不定的朱棣,便向姚廣孝問計:“民心都向著他,怎麼辦?”而姚廣孝卻給了朱棣灌頂之言:“臣知天道,安問民心!”

話說起兵前夜,狂風大作,燕王府房簷上的瓦片紛紛墜地,朱棣心生惶恐,疑是上天對他的懲罰。而身邊的姚廣孝卻說:“這是吉祥的徵兆,自古飛龍在天,必有風雨相從,你的殿宇就要換上黃瓦了,也就是說你即將要做皇帝了”。大家本來還惴惴不安的,一聽此話,馬上士氣重振。

有了起兵的決心,但還要有起兵的本錢,畢竟憑朱棣現有的兵力,怎能以寡敵眾與朝廷的南軍抗衡呢?這時姚廣孝又給朱棣出了個好點子。

要知道,古代打仗多靠騎兵,崛起於大漠南北的遊牧民族,更是擅長騎射,勇猛剽悍,戰鬥力極強。當時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寧王,一直率兵鎮守在內蒙古赤峰一帶,他手下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輕騎部隊。在姚廣孝的運作下,朱棣便去寧王那裡“借”兵。

史上曾有“寧王善某”的說法。要想從寧王手中奪愛,並非易事。如此善謀的寧王,跟高手姚廣孝過招,也一不小心就被栽了。朱棣愣是從寧王那裡“借來”了精銳騎兵,這下朱棣有了起兵的本錢,信心大增。

打仗的人有了,那打仗需要的兵器,姚廣孝也給考慮周全了。為以免走漏風聲,就在燕王府邸打造兵器,當時養了大量的雞鴨鵝,整個府邸一片家禽的叫喚聲,正好掩蓋了打造兵器發出的噪音。這樣朝廷派來的耳目也無從探知。

萬事齊備,朱棣便發動了這場靖難之役,它歷時三年。朱棣率領的燕軍與朝廷的南軍戰事膠著,一時沒有明顯的獲勝跡象,並且在數量上,還始終處於劣勢。就連北平城,若不是姚廣孝,也差點被建文帝所派的五十萬大軍給一舉拿下。這讓朱棣看不到前景,越打越無望,便有放棄之意。

在這節骨眼上,姚廣孝這個年近七旬的老和尚,以他高於常人的膽略,才情,不僅給朱棣一路鼓勁打氣,更重要的是,他最後給朱棣指明瞭一條無比正確的路,改寫了朱棣的人生。

於是朱棣按照姚廣孝的授意,率領燕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抵兵力空虛的南京城,一舉奪下京師。三年的“靖役之難”以建文帝帶著他的璽印不知所蹤而結束。朱棣正式稱帝一統大業。可以說沒有姚廣孝的偉略深韜和永不言敗的信念,朱棣就不可能打贏靖難之役,更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寶座。

縱觀姚廣孝對目標堅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臨危不亂的情緒管理能力,給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情商。

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謀臣姚廣孝的成功逆襲之路

定都峰上定都閣,姚廣孝與朱棣在此勘察後,將皇都定於北京

03

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並對幫助他發動靖難的功臣論功行賞。明成祖朱棣給予姚廣孝極高的評價:“靖難之役,道衍出力最多,論功勞應為第一。”

朱棣對姚廣孝自然是極盡恩寵,封他正二品官職,直接進入國家權利核心。還擔心姚廣孝每天朝廷和寺院兩頭跑太辛苦,命他蓄髮還俗,又給他賜名“姚廣孝”。

朱棣想得可是周到,想想姚廣孝清苦了一輩子,老了也該享享福了。不僅賜兩名宮女,伺候姚廣孝的生活,還送一幢豪華的府邸,更贈有大量的金銀財寶。

朱棣這麼做,可謂有情有義。可姚廣孝卻偏偏不領這份情,除了接受“姚廣孝”這個名字外,其他的賞賜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白天上朝,退朝後繼續回到慶壽寺,做回他的一介高僧。所以後世又稱他為“緇衣宰相”。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人可能會奇怪,姚廣孝作為一介高僧,照理不該染指俗世紛爭,他卻反行其道,不僅鼓動朱棣起兵造反,還助推朱棣榮登帝位;你若說他貪戀俗塵,可他對功名利祿又無所欲求,終生以寺廟為家,安守清貧。很多人看不懂他,這究竟是為哪般?

為何這樣做,總有明白人能看懂他。用明朝嘉靖年間著名的思想家李贄的評價,再中肯不過。“我們國家二百多年來,百姓能安於飽暖,遠離戰爭,休養生息,一直到今天,都是我們成祖文皇帝朱棣與姚廣孝的功勞啊。”

姚廣孝,以他的才情,學識,膽略註定讓他比世人看得更高,更遠。他看到的,不再是一個關乎小“我”的世界,而是一個關乎天、地、蒼生的世界。他不為取悅眾生而行小善,而是用平生所學,去撬動一個時代,以實現宏大的精神抱負。

朱棣登基稱帝后,進入古稀之年的姚廣孝,用全部的激情在和時間賽跑,繼續行走在追夢路上。他不僅一手推動《永樂大典》的重新編修,還是朱棣遷都北京的總規劃師。

如今看北京城的建造,從宮城,皇城,內城,外城依次向外發散,以城牆串起。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都極具宏觀性和科學性,讓人嘆奇。而這一切都凝聚姚廣孝不同凡響的謀和略。

正因為姚廣孝他知進退,懂分寸,永遠固守著他和朱棣之間的君臣邊界感,但同時又相互成就,共同締造了永樂盛世。

像姚廣孝這樣高情商的人,既知道自己的需求,也知道對方的需求,而且將二者的需求儘可能兼顧,實現互惠共贏。姚廣孝這一生很好地踐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抱負,過得熱烈而豐盛。他名留史冊,對後世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