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我為什麼不建議這樣的豬場擴群?

最近幾個月,特別是九月份至今,找我諮詢想擴群的豬場很多,更多的是想建設新的豬舍,並把現有的育肥母豬配種擴群,想聽聽我的建議。

觀點:

對於現在的豬價引誘,我想很少能有豬場低檔的住誘惑,都想多養一點,多賺一點,這是無可厚非的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依然要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擴群就意味著更高、更大的風險,這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實力和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擴群之後,風險是大了還是小了?萬一遇到很噁心的結果,你有願賭服輸的心態沒有?

我為什麼不建議這樣的豬場擴群?

所以,我的觀點很清晰:那就是如果你想擴群的規模你能駕馭的了,且已經做好萬一遇到最壞且能承受這種結果的心態,你可以任性的玩,反之,把當前的豬養好,養穩定,在現有的基礎上穩定的精養或許更適合大多數人。

不確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豬市保持3年左右甚至更長的盈利週期是大趨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依然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

比如現在擴群和上馬的豬後市如何?能否養活?能否規避中槍的情況出現.........這都充滿著高度的不確定性。

但在這種高度的不確定下,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你要能把豬養活,你只要能保持豬場的相對穩定,你就擁有盈利的底氣和資本,只不過是盈利大小的問題而已。

也就是說,現在的現實情況下去豪賭,也可能會一夜暴富,更可能會一夜爆負,其中後者的幾率更大一些!

案例一:

有一個朋友原來是360頭母豬的規模,被折騰2次之後留下了80多頭母豬的規模。很想把現有的100多頭220斤左右的母豬配種做為後備擴群。

我問他現在的現金流充足嗎?工人的責任心及精細化管理能到位嗎?萬一遇到噁心的結果自己還能承受嗎?

我為什麼不建議這樣的豬場擴群?

最後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給他的建議是賣掉育肥,然後改造豬舍,把以前的限位欄養豬改成單圈的低密度飼養,然後是把賣豬的錢用來改造豬舍和產房,並在飼料原料、飲水、飼餵和管理環節上下硬功夫,小豬價格給力,全部賣小豬,只有價格不合適或者賣不出去的時候才自己養育肥。

至於其中的深意,沒經歷過摧殘的豬場是不會懂的。

案例二:

昨天上午有個小豬場去辦公室找我,也是想從20多頭的母豬直接擴群到50頭,我給他的建議跟上面的差不多。

我為什麼不建議這樣的豬場擴群?

但是我建議他利用現有的大棚改造,改造成母豬單圈豬舍,然後把母豬才能夠限位欄飼養改造成陽光單圈豬舍飼養。然後在產房和保育舍上下功夫改造,把基礎做好。

因為其實去年剛進入養豬業的,其首先要把養豬這件事情弄明白,弄順溜,這才是最現實的思路。

理由:

做事都是需要理由的,無論是觀點還是行為!

我的觀點源於一線豬場的真實狀態,對於當前大部分還有豬的豬場來講,都是炮火中走來的真英雄,一年多的折騰之後,大部分豬場的真實現狀是賺起賠不起的。

所以,對於當前的大部分豬場來講,穩定的賺錢,賺到足夠多的折騰資本之後,在靈活的去博弈,或許更穩定、更實用一點。

我為什麼不建議這樣的豬場擴群?

當我們被貪慾衝昏了理智,而盲目的去想著靠規模致勝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萬一中槍後,結果是不是我們可以承受這點?

站在相對理性一點的角度,我更希望經常讀我文章並喜歡我的豬場在當下能穩定的生存,最好能在現有的條件下穩定的盈利,而不是去參與那種壓上一切的豪賭。用戶都賭沒了,你還能服務誰?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建議:

所以,對於當下的豬市來講,能穩定的盈利堅決不去做拼命的賭徒,因為對於我們大部分豬場來講,你還是本分人,賭並不是你擅長的,也沒有投機鑽營的實力。

本分的、穩定的、低風險的賺錢不好嗎?

如果真想多賺點,好好善待你現在的豬,吃的你能把控、住的你能把控、喝的你能把控、細節你能把控,你才有成為王者的基礎。

看看最近豬場出現的流感、腹瀉、咳喘.........。這些基礎的條件性疾病你都尚未搞好,還想在更大的規模上賺錢,仔細想想靠譜嗎?

貪大不如做精,做精的路其實很簡單,就是務實的做,持續的做,並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的優化,最終形成自己真正的養豬實力,與自己當下規模契合的養豬實力,才是當前大部分豬場的取勝之道。

我不知道土豪有多土豪,但我知道一旦失敗之後會有多狼狽,在最近一年中,我見過了太多的豬場老闆從意氣風發、揮斥方遒變成狼狽不堪、生不如死的案例......

別人的都是故事,自己的就是事故!你不是局中人,你不會知道局中人的真實體驗。無論是基於自己的利益還是為用戶真正負責的心態,當前都不是糊弄自己的用戶盲目去擴群的時機。

而是要抱著負責、認真的心態,根據用戶自己的實力情況,給予他們最誠懇、最真實的建議,供他們去參考,我們能做到的也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