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民國有很多大師,這些大師都有很多身份: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大師和日本都有著不解的情緣。

這些人要麼在日本留過學,要麼在受到"迫害"時流亡日本,要麼仰慕日本文化,和日本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民國著名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就經常穿著一身和服。但比較有意思的是,他之所以穿和服,完全是因為"不懂"漢服。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和服的章太炎

章太炎為什麼穿和服?這和他在日本的個人經歷有關

章太炎有一個經常被人們忽略的身份——晚清時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和孫中山一樣,都是當時的"抗清義士"。

早年間,章太炎為了表明自己和清朝的決裂,率先剪掉了辮子。剪掉了辮子之後的他雖然可以和洋人多加接觸,但是也觸怒了清政府,經常遭到官府的追捕。

光緒二十三年,也即是1897年,因為維新運動失敗,章太炎作為參與者也被清廷通緝。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往哪逃呢?和當時的革命者們一樣,章太炎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

在日本期間,章太炎發現日本人都喜歡穿和服,看起來"彬彬有禮"的樣子,似乎有許多"漢家風範"。於是,他也穿上了和服,並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自己去世,也都幾乎和服裹身。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章太炎

所以,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很多關於章太炎的照片,他身上穿的都是和服。包括中學教科書中的章太炎照片,使用的也是文章開頭身穿和服的那一張。

為什麼章太炎要穿和服呢?

是因為在日本他看到了"大漢遺風"。在滿清的統治之下,漢人已經很久沒有再穿過漢家衣冠了。所以,和服,正好符合章太炎等人的期待——穿上它,就等於是和滿清徹底決裂了。

在此時許多文人的眼中,長衣大褂也被打上了政治烙印。頭上頂著長長的辮子,身上穿著長長的大褂,這是清朝人的標誌,如果想和清政府劃清界限,徹底割裂文化和政治上的聯繫,那不僅要恢復漢家文化,也要恢復漢家服飾。

從晚清到民國,人們已經近三百年沒有穿過漢服了

但是,這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明朝滅亡後,到晚清民國,漢人已經近300年沒有穿過漢服了。所以漢服到底是什麼形制、到底有何講究,其實很多人是搞不懂的。

我們現今的導演們在拍唐宋明時期的電影和電視劇時,十分苦惱服飾問題,在晚晴和民國時期,這種苦惱自然也存在。

一方面,孫中山等人打出的革命旗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另一方面,這"中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漢人的"中華",還是滿漢交雜的"中華"?亦或是古代與現代結合在一起的"中華"?

人們都很糾結,章太炎也很糾結。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留學日本的革命人士大都有和服照片存世

所以,當他看到日本人都十分自信地穿著和服走在街頭的時候,他也萌發了穿上漢服的想法。但是,當時身在日本的他,由於無法考據並找人制作漢服,不得不穿上和服。

他曾經寫道:

斯衣制於日本,昔始與同人提倡大義,召日本縫人為之。日本衣皆有圓規標章,遂標"漢"字,今十年矣。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

這件和服制於日本,曾源於和流亡日本的同志們一起提倡民族大義,於是便請日本裁縫縫製了它。日本人穿和服,都會在和服上放上家徽。我是漢人,所以在和服上標上一個"漢"字。從那時起到現在,這件衣服陪伴我已經有十年時間了。

這件和服陪伴了章太炎許多個年月。

如果有漢服來代替,為什麼不穿漢服呢?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 確實鮮有漢服。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馬褂的章太炎

所以他也不得不和同時代的其他人一樣:一邊尋求漢人的文化和政治復興,另一邊也不得不繼續遵從滿清三百年所給漢人生活打下的文化烙印。

於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章太炎身穿長馬褂的照片存世。

也許他不想穿,但是他不得不穿。除了這些服飾,以及他在日本期間所縫製的和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漢族文化初步復興的年代,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不止是章太炎,魯迅、秋瑾、李大釗等人,其實都穿過和服

穿和服丟人嗎?未必。

不止是章太炎,其實魯迅也穿過和服。我們現在一般對魯迅的印象就是,身穿長衣大褂、橫眉冷對: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魯迅

但其實魯迅年輕時身穿和服的樣子看起來更像是一位鄰家小哥,剛剛參加完大學軍訓:鬍子稍長,頭髮蓬鬆,臉龐年輕稚氣。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和服的魯迅

魯迅為什麼也穿和服?因為魯迅本人曾經在日本留學過。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有留學日本的經歷,並且在1909年娶了一位日本籍的太太羽太信子。這兩兄弟和日本都有著非常深的"情緣"。

在日軍侵華後,周作人更是當起了汪偽政權的"漢奸"。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和服的周作人

除此之外,中國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也穿過和服,這也源於他的一段日本留學經歷: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和服的李大釗

這張李大釗年輕時期的照片,就拍攝於日本東京。當時是1914年。

抗清義士秋瑾也穿過和服,在20世紀初期,秋瑾曾自費前往日本留學,並且在此之後多次前往日本。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身穿和服的秋瑾

我們現在從這些晚清到民國時期的文人義士的照片中可以感覺到,這些人穿上和服時的形象似乎毫無違和感。

和服,在日本也被稱為"吳服",日本人實際上是承認和服源自於中國"吳"地的。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式微的大環境下,中國人穿上和服,不僅可以理解,也別有一層特殊的政治含義。

恢復傳統服飾之難,到底難在哪裡?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看到日本人穿著和服堂堂正正地走在大街上。

但是,相比之下,漢服卻在我們國家遭受很多非議:如果你穿著漢服走在街上,肯定少不了別人的指指點點。

這也不一定怪路人,因為很多人穿的漢服,其實要麼都不是漢服,更像是影樓裡面的戲服;要麼是設計得太醜,絲毫沒有美感。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現在的街頭最為常見的“漢服”

在民國時期,其實許多文人義士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何為漢服?

根據陳存仁先生的記載,章太炎結婚的時候,身上穿的就是明制漢服。但當時的場景十分喜感,在場的文人和政治家們都像是在看馬戲一樣,多次捧腹大笑。當時的人們是多麼不瞭解漢服,可見一斑。

章太炎的弟子錢玄同曾經寫過一篇《深衣官服說,這篇文章意在考據漢服的深衣服制。他本人也曾經親自穿過深衣上下班,試圖恢復"中華衣冠"。

但是,他僅僅堅持了幾年,之後不僅沒有繼續弘揚傳統文化,反而用惡毒的文字來詆譭它。

章太炎為何喜歡穿和服?其實民國人大多不懂漢服,只能以和服明志

錢玄同

這是那種中西交融、古今匯聚的時代,所有人都必須面臨的一道難題:

到底是古代的好,還是現代的好?到底是中國的好,還是西方的好?到底是唐宋的好,明朝的好,還是清朝的好,亦或是帶有民國特色的好?

如果放到今天,這種疑問依然有效。

章太炎的父親去世時說道:"吾家入清已七八世,皆用深衣殮。……吾即死,不敢違家教,無加清時章服"。

章太炎去世時,差不多也是同樣的場景。但是,伴隨他的是一件和服。以和服明志——表達恢復漢家衣冠的志向——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