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河南這些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招收研究生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信息工程大學(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以原信息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為基礎重建,隸屬戰略支援部隊,主要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培養信息領域高層次人才,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學校創建於1931年1月,前身是軍委工程學校第二部、第三部和東北民主聯軍測繪學校;先後由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合併組建而成。

擁有博士生導師153人、碩士生導師44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863計劃信息領域相關專家7人,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專家2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師33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5人,何梁何利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求是獎和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12人,全軍科技領軍人才2人、學科拔尖人才7人,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4人被評為“全軍資深翻譯家”;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

鄭州大學

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年,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經過多年的建設,2000年由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而成的新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 部省共建高校。現有46個院(系),9個附屬醫院,107個本科專業,5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1個專業博士學位點,19種專業碩士學位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萬餘名各類在校研究生,24名院士(專職6人,雙聘18人),230名博士生導師,2410名碩士生導師。

200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鄭州大學試辦研究生院;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鄭州大學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在學術水平方面,我校先後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4篇,獲得省級優秀學位論文數量也在逐年攀升;截至目前,我校歷年入選ESI數據庫高被引論文中,有研究生參與發表的比例高達97.3%,四個學科(領域)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注重開展教學研究,分獲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二等獎。

河南大學

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開封。100年前,這裡是河南貢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國會試曾在這裡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裡劃上句號。20世紀初的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這所大學。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這裡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政法幹部管理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後又經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

現有4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4000多人,其中專兼職工作的院士13人,正副高級職稱1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60000餘人,其中研究生博士生10000餘人,留學生近200人。學校擁有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特種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學、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實驗室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建有國家教育部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教育部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及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4個國家級教育、科研基地。辦有出版社和多種學術刊物,圖書館藏書400餘萬冊。校區總面積4000餘畝,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其中明倫校區近代建築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佔地面積2336畝,學校建有花園校區(河南省鄭州市北環路36號)和龍子湖校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136號),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

經過67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工科為主幹,理、工、管、農、經、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現有6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包括9個國家級、省級卓越計劃建設專業,15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著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王浩、周豐峻、王光謙、夏軍等為我校雙聘院士。學校現有教職工2111人,其中專職教師1564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4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人,國家‘千人計劃’外國專家1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42人。

近五年來,學校主持、參與各類研究項目1800餘項,累計到款科研經費7億多元,發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5200餘篇,其中被SCI、SSCI、CSSCI、EI等索引收錄近3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400餘部。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6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研獎勵140餘項,獲獎層次和數量穩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河南理工大學

始建於1909年,是我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河南省屬重點高校。歷經焦作路礦學堂、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和焦作工學院等重要歷史時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成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校本部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院士(含雙聘)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和省骨幹教師等2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3600多人。學校佔地面積4100餘畝,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

學校工科優勢突出,安全、地礦學科特色鮮明,理學、經管、人文等學科協調發展,建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二級學科(方向)博士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9個二級學科(方向)碩士點,75個本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推免權和開展本碩、碩博連讀資格,擁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招生權,並在4個專業學位類別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有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21個省一級重點學科,其中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在2012年國家學科評估中居全國前10位,安全科學與工程在全國排第5名。

鄭州輕工業大學

經國務院批准創建於1977年,原隸屬國家輕工業部,1998年轉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文、藝、經、管、法、農教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菸草專賣局省部共建高校。2018年12月更名為鄭州輕工業大學。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優勢突出。學校是河南省博士授予權重點立項建設高校,擁有工學、藝術學、管理學、法學和文學等5種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獨立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具有工程碩士、藝術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和翻譯碩士6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具有13個授權領域。有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與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聯合開展博士生培養。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不斷凝練學科方向,突出學科特色。目前擁有河南省首批優勢特色學科(群)“食品科學與工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3個、省級二級學科重點學科3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傳統優勢學科實力雄厚。

學校始終堅持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匯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餘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600餘人。擁有雙聘院士、國家“千人計劃”人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河南省“百人計劃”人選、省級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貼專家、省管優秀專家、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省廳級以上學術技術帶頭人等200餘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為核心,以學術造詣深厚的教授、博士為中堅,以中青年教師為支撐的專業技術職務、學歷層次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專兼結合,具有較高教學科研水平的師資隊伍。

學校設有河南省環境汙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食品生產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電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機械裝備智能製造重點實驗室、國家菸草專賣局菸草工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應急平臺信息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等省部級學科平臺27個,加入了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擁有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5個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近五年,承擔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180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200餘項,獲國家級獎勵3項、省部級獎勵90餘項。自然科學研究論文被SCI、EI、ISTP收錄的數量達100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400餘部。

河南工業大學

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鄭州,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國家糧食局共同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始建於1956年,1959年開始本科教育,1979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形成了以工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具備學士、碩士、博士三級人才培養體系,入選國家首批“2011協同創新計劃”、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經成為全國糧食行業、磨料磨具行業和河南省重要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基地。

河南工業大學是首批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高校。2013年4月,教育部公佈了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結果,我校作為第二主持單位聯合申報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2011協同創新計劃”,成為14個國家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又稱為“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兩項重點工程之後第三個體現國家意志的戰略性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能夠首批入選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是河南高校科技工作的重大突破,是河南高教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心自2012年5月組建以來,已成為中原經濟區小麥、玉米生產發展的智囊團和高產高效的引領陣地。

學校現有3個校區,佔地面積2800多畝,建築面積146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365多萬冊,中外文期刊5700多種;建有萬兆校園網。學校設有21個學院,有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8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13個,具有工程碩士(9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MBA)、農業推廣、新聞與傳播、會計、藝術等專業學位授予權,具有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32000人,教職工2188多人,特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省級特聘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25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部級優秀教師、優秀專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等40餘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獲得者等共200餘人。

近五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獲國家質量標準貢獻獎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 274 項,承擔省部級科技項目619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49項,授權發明專利205項;SCI、EI等收錄論文2298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665部。

學校現有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糧食局工程研究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教學平臺35個,校級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平臺近百個,教學科研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學校是國家火炬計劃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基地主要成員單位,也是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主體單位之一。《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河南省一級期刊。全英文雜誌《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中文名稱《交叉科學-計算生命科學》,是目前河南省唯一被SCI收錄的期刊。

河南科技大學

國家國防科工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三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讀研究生3600餘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留學生39000餘人。學校坐落於“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

學校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史、教和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31個學院,97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有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類別。學校現有28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三個國家“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

學校現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95人;擁有雙聘院士9人,“中原學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6人,省學術技術帶頭24人;博士生導師102人,碩士生導師967人。

學校有12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46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近五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包括子項)等項目3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333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科成果獎等140項;《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評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中原工學院

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是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於1955年,原隸屬國家紡織工業部,2000年劃轉河南省管理。

學校佔地1,610畝,分為南區、北區和西區,其中主校區南區毗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佔地1,390畝。現有教職工1,711人,其中專任教師1162人(高級職稱526人,博士346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2743人、碩士研究生604人。建校以來,學校為全國輸送各類畢業生8萬餘人。

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紡織服裝及相關學科特色鮮明,工、管、文、理、經、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設有紡織學院、服裝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機電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20個教學部門,開設60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8個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其中,紡織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中位居第七名,“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特色學科群獲“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期建設學科”特色學科A類項目立項建設。

學校大力實施“科研強校”工程,建成一批科研平臺,取得了標誌性研究成果。現有金剛石高效精密鋸切工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圖像分析與機器視覺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熱泵空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4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縱向科研項目1,044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8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入校科研經費1.51億元。

河南農業大學

創辦於1912年,前身是成立於1912年的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之後相繼經歷了國立開封中山大學農科、省立中山大學農科、省立河南大學農學院和國立河南大學農學院等階段。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由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建院,成為河南農學院。1957年從古城開封遷至省會鄭州。1984年12月更名為河南農業大學。2009年11月成為全國第一所省部共建省屬農業大學。

學校學科覆蓋農、工、理、經、管、法、文、醫、教等9大門類,設有20個學院。擁有3個一級、二級國家級重點學科,3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7個博士點,63個碩士點,54個本科專業。建有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國家菸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24個國家級、省部級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700多人,其中雙聘院士9人,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專家3人,獲國家“中華農業英才獎”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7人,國家骨幹教師2人,省特聘教授5人,省管優秀專家34人,省創新人才7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9人,省骨幹教師60人。

河南科技學院

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始建於1949年,歷經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等歷史時期。2004年5月,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2004~2006年,河南省教育廳批准我校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聯合招生、獨立培養)了3屆28名碩士研究生,全部順利畢業獲得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7年開始獨立招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2011年3月,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4個一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現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碩士、工程碩士、教育碩士三種專業學位23個領域,在校研究生435人。現有10個河南省重點一級學科,7個河南省重點二級學科,22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形成了分層次重點建設的格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11個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雙聘院5人,省級、校級特聘教授5人;教職工1600餘人,專任教師1145人,其中博士、碩士生導師175人,教授122人,副教授423人;雙師型教師20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17人,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1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96人。聘請中科院院士趙其國、蓋鈞鎰、成卓敏等6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現有1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各類實驗室88個,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實習基地140餘處,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億元,館藏文獻182萬冊,中外文期刊3650餘種。

河南中醫藥大學

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建校較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前身是開辦於1953年的河南省中醫進修學校。學校位於省會鄭州,現有4校區,分別為龍子湖校區、東明路校區、人民路校區、東風路校區,佔地面積1579.76畝。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2年,學校進入全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序列,獲批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高校。是河南省中醫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醫療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龍頭和中心。

高度重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5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和2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醫事管理、藥事管理)。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2006年被人事部批准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13年,中醫學、中藥學兩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獲得河南省和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准。

學校下設3所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直屬附屬醫院,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隊伍實力雄厚,具有完善的教學輔助體系。已為全省乃至全國培訓各類人員1.66餘萬人次,促進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有國家級重點專科(專病)33個、省級重點專科16個。學校有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洛陽正骨醫院、鄭州市中醫院、安陽市中醫院、開封市中醫院、濮陽市中醫院)和125個臨床教學基地。圖書館各類圖書115.3萬冊,中外文期刊1515種,館藏的中醫線裝古籍文獻尤為豐富,收藏量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現有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有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程技術中心,1個產學研共建工程研發創新平臺,3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學校有分析測試中心、藥理藥效實驗中心等6個公共科研平臺及中醫內科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近5年來,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承擔科研項目863項,其中“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軟科學等國家級項目88項,省部級項目257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獎勵86項;獲國家授權專利217項;發表學術論文9402篇,被SCI、EI、ISTP等收錄216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共計604部。

新鄉醫學院

目前河南省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西醫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學校佔地面積1731畝,建築面積76.29萬平方米,校園風光優美,環境宜人。我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4萬多名本科、碩士研究生等各級各類專門人才。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明顯進步和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培養質量日益提高。我校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心理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六個一級學科授予權,可授予醫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碩士學位。在校研究生500多人。

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臨床學院等14個教學院(系、部),建有3所附屬醫院、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建有1個博士後研發基地,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擁有10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6個河南省醫學臨床特色專科,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14門省級精品課程;擁有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設有1個醫學實驗中心,1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11個研究所(中心),2箇中心實驗室;建有11個計算機教學中心,9個多媒體語音教學中心。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2522.35萬元,建有現代化的圖書館,館藏圖書84.60萬冊,擁有電子圖書2389.9GB,與國內外110多個學術機構建立圖書文獻資料業務交流關係;設有網絡信息中心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為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提供支持。創辦有《實用兒科臨床雜誌》、《眼科新進展》等4種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

為適應我校快速發展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先後在北京武警總醫院,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十多家單位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基地,並與齊齊哈爾醫學院和濟寧醫學院等多家省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生培養合作關係。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200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2015年實現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111計劃”。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25個學院(部),83個本科專業,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各類學生5萬餘人。擁有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28個;“化學”和“前沿物理與清潔能源材料特色學科群”分別入選河南省一期優勢學科A類學科和特色學科A類學科;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入選學科數並列全國地方師範大學第4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化學、物理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4個學科進入2019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其中化學學科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47位,學校綜合排名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59位、全球高校第349位。

學校重視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成效顯著。建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45個,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共建科研平臺5個。“十二五”以來,學校主持承擔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及優青、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國家星火計劃、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高級別科研項目近2300項,獲得包括中國專利金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60餘項,授權專利1660多件。以第一作者單位在SCI、SSCI、A&HCI、EI、CSSCI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萬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620餘部。基礎數學、理論物理、綠色化學、生物工程、藥物研發、環境科學、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居於國內先進水平。一批以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和抗腫瘤、抗病毒系列核苷類藥物等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在國內外同行業中處於主導地位。

信陽師範學院

創建於1975年,原名為開封師範學院(今河南大學)信陽分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本科建制並改為現名,次年成為首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4年具有同等學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具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具有翻譯碩士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4年具有體育碩士和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6年具有法律碩士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學校有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7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與閩南師範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1個學科群入選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有7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3個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

學校現有教職工165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近60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1100餘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學名師等100餘人。學生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全日制在校碩士生、普通本專科學生2.3萬餘人。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工作。現有4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廳級社科研究機構;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產學研共建工程研發創新平臺、1個河南省省級大數據領域創新平臺、1個河南省科學技術企業孵化器、1個河南省眾創空間、1個河南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7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6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學校重視和加強協同創新,與河南大學、信陽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設“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與中國林科院共建“大別山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與信陽市人民政府共建“信陽市機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共建“綠色建材協同創新中心”等。2007年——2017年教師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0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4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國內外權威數據庫收錄1600餘篇;出版著作360餘部,獲地廳級以上科研獎勵3200餘項。《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發行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自然科學版先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哲學社會科學版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級期刊。

安陽師範學院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08年的彰德府安陽師範傳習所,1949年被命名為平原省立安陽師範學校,1958年更名為河南省安陽師範專科學校,1960年改名為安陽第一師範學校,1978年恢復為安陽師範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安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安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陽教育學院、安陽市第二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安陽師範學院。2011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成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

南陽師範學院

為河南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始建於1951年的河南省立南陽師範學校,1958年升格為南陽師範專科學校,2000年升格為南陽師範學院。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201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示範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2017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擁有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3個、二級重點學科8個。建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間文化中原曲藝研究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漢史研究基地等省部級平臺18個。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93項;先後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科技進步獎等315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69項;以第一作者單位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CSSCI、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47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近200部。先後主辦或承辦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歐盟—中國合作研討會、東漢史研究國際論壇、華夏玉文化大講堂、中國第九屆災害史年會、中西部無機化學年會、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國學(漢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高端學術會議和論壇。《南都學壇》《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均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在2018年年初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上,學校位列全國高校第114位,全省高校第4位,化學學科排名進入世界500強。

洛陽師範學院

前身是始建於1916年的河洛師範學校,歷經河南省立河洛師範學校、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河南省立洛陽師範學校、洛陽師範專科學校、洛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諸階段,200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為現名。2007年,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5年獲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資格。近年來,學校獲得"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河南省高校先進黨委""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實施"學科引領"戰略和應用科研攻堅工程。2016年入選"國際《基本科學指標》(ESI)數據庫排行榜176強",化學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旅遊管理學科獲批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期建設學科,現有中原經濟區智慧旅遊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旅遊管理學科入選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省級重點學科4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功能導向多孔材料重點實驗室、綠色無機保溫材料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棗科學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製藥工程院士工作站、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河南文化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與旅遊產業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等省級科研平臺20餘個。近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規劃項目和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0多項,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並被《SCI》《EI》收錄的學術論文1000餘篇,榮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300多項。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國家教育部2010年3月批准,由原河南財經學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幹,兼有文學、理學、工學等六大學科門類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之一,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校於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法學、哲學、地理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5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資產評估、法律、農業推廣、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等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學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等5個為省級重點建設一級學科,產業經濟學等25個為省級重點建設二級學科。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845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餘人,教授182人,副教授44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89人,碩士學位教師593人。擁有一批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省管優秀專家、省555人才工程專家及省級特聘教授、省級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平原省財經學校,1964年更名為鄭州航空工業學校,1978年升格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專科學校,1984年升格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學校隸屬關係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主管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為主的辦學體制;2013年我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了我校建設發展的一次大飛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人、博士174人。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1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管專家和省級學術帶頭人5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89人。教學科研實驗中心(實驗室)35個。其中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工程實驗室3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和其他一批市廳級重點實驗基地。

學校現有科學研究機構30個,同時省教育廳在學校設立了“河南航空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學校設立了“中國航空工業質量與生產力改進研究中心”。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成立於1963年,原隸屬冶金工業部,1999年轉製為科技型企業,現歸屬國資委所屬的中央企業——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中鋼洛耐院是全國耐火材料專業領域唯一的大型綜合性研究機構,是我國耐火材料行業技術、學術和信息中心,也是我國耐火材料科技成果的主要輻射中心。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創新型企業。企業技術中心是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並設有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耐火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耐火材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全國耐火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耐火材料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耐火材料產業化基地、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技術部等國家行業研究機構、國家學術團體和標準化組織均依託或掛靠在中鋼洛耐院。2010年5月成立了中鋼洛耐院為牽頭單位的河南省耐火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鋼洛耐院編輯出版的《耐火材料》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英文版《中國耐火材料》雜誌是我國耐火材料行業唯一面向全球發行的,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定的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中鋼洛耐院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科研單位,是我國大學和科研機構中第一個具有耐火材料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並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申報並獲准設立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博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四十多年來為全國耐火材料行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層次研發人才。

河南這些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招收研究生

鄭州機械研究所

始建於1956年,是中央直屬大型科技型企業,集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人才培養、規模化生產、自主進出口經營於一體,是國家工信部、財政部聯合認定的“國家創新示範企業”以及河南省首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鄭州機械研究所是我國齒輪傳動、機械強度與振動、新型釺焊材料和化學標樣等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建有新型釺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國家齒輪產品檢測中心等15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和行業服務平臺,承擔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重大裝備的科研攻關任務,成功解決了三峽、葛洲壩、長征二號火箭、核電、海洋工程、航天載人工程、武器裝備配套工程等多項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技術難題,研製填補國內空白的首臺(套)新產品180餘個,制修訂國家標準178項,獲得各種科技獎勵100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220餘項。

鄭州機械研究所由位於鄭州市區的嵩山園區(研發總部)、楓楊產業園區、科大產業園區和龍湖產業園區四大園區組成。現有員工1000餘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原學者1人。現有研究員61名,高級職稱以上人員近200人。

鄭州機械研究所是國家較早具有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的科研院所,自1981年以來,已培養了近200名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現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加工工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並能夠招收培養“機械設計及理論”、“工程力學”2個學科博士學位研究生。

中航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

創建於1961年,是國家專業從事空空導彈、發射裝置、地面檢測設備和機載光電設備及其派生型產品研製開發及批量生產的研究發展基地。

研究院坐落於古都洛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建院48年來,研究院堅持預研與型號相結合、引進與自研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軍品與民品相結合、型號發展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品研製與手段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方針,完成了從測繪紡制到自行設計、從單純科研院所到科研生產一體化中心、從單一品種到多品種多系列的轉變,實現了空空導彈技術國內領先地位。

研究院在職職工5000餘名,其中科技人員2000餘名,國家級專家3名、研究員160餘名、高級工程師700餘名,博士、碩士600餘名、高級技能人才1600餘名。研究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廠房、實驗設施,各類高精尖儀器設備10000多臺(套),涉及紅外成像制導、激光制導等100多個專業領域。並設有四個碩士點、一個博士點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先進的精密製造、成型工藝、光學加工、電子裝配、探測器製造等批量生產能力和現代化的計量、理化、環境試驗等手段。具有與國內接軌的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通過了ISO14001/OHSMS18001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保密體系認證,6S工作通過銀牌驗收,精益六西格瑪推進工作在集團公司名列前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

我院現有“飛行器設計”、“導航、制導與控制”、“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5個專業碩士點,“飛行器設計”“導航、制導與控制”2個專業博士點,並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河南這些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招收研究生

中國航空工業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

(現名稱,後簡稱中航光電所)創建於1970年,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唯一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統研究所。經過40年的艱苦創業,中航光電所逐步形成了以火力控制系統總體為核心、硬件為依託、軟硬件相結合、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軍民品相結合的發展格局。目前,中航光電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科工貿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學科、現代化研究所,是我國航空工業航空系統產品重點研製和生產單位。

中航光電所依託航空火力控制與指揮技術、航空電子綜合技術、光電探測與對抗技術三大專業平臺和一個國家級的XXX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開展國防新技術研究,單位下設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定向聯合培養博士生點、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進出口自營權。中航光電所擁有固定資產近XXX億元,其中大型、微型計算機、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近萬臺,研製了多型號先進軍品裝備,並研發了一批具有高技術水平和較好市場前景的民用產品。1995年通過國家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本所現有職工約160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近1000人,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近800人,省部級以上專家39人,共獲得科技成果千餘項,其中國家級成果近百項、省部級成果數百項。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

我所創建於1963年,位於鄭州市區,佔地約50萬平方米,現有職工900餘人,其中研究員40餘人,高級工程師200多人,博導4人,碩導20人。先後有6人被評為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有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我所主要從事兵器發射、艦炮、機械工程、自動控制、液壓、電子設備、隨動系統及微機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設計、開發、生產和經營,是一個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性的現代化研究所,是國家重點國防科研單位。 我所科研實力雄厚,課題任務充足,設計手段先進,科研設施配套,經費充足,有200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為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所現有“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兩個碩士學位點,與哈爾濱工程大學聯辦了“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創建於1961年,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及國防科工系統唯一從事艦船材料研製及工程應用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所。建所以來,承擔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點科研和工程研製任務,獲科技成果700餘項,申報專利300餘項,為海軍裝備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七二五所下設8個研究室,13個控(參)股科技產業公司,4個海洋試驗站,在北京、青島、廈門、三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設有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4個國家級材料試驗、檢測、驗證中心及一流的科研生產設施;具有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材料學博士學位聯合培養點及博士後工作站。全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近千人,其中研究員53人,高級工程師240餘人。

七二五所主導研究專業包括:艦船結構鋼及其配套材料研製與應用研究、艦船鈦合金材料研製與應用研究、海洋腐蝕防護技術與材料研究和工程應用、減振阻尼及其它非金屬材料研究、艦船銅合金材料及製品研製和應用、防腐防汙及特種塗料研究與應用、艦船用鋁合金材料研究與應用、特種功能材料的研製與應用研究、艦船材料評價及表徵技術研究、海洋自然環境腐蝕試驗研究。

河南這些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招收研究生

鄭州菸草研究院

成立於 1958年,是唯一直屬中國菸草總公司的綜合性菸草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磨礪,我院始終緊跟世界菸草科技發展的前沿,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致力於菸草行業應用基礎研究及前瞻性、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究,不斷解決菸草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技術問題,支撐菸草行業科技發展,提升菸草行業核心競爭力。

我院匯聚了從事菸草科技事業的各領域科技與管理人才:現有在職職工33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9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菸草行業學科帶頭人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研究員36人,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17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192人。建院50餘年來,鄭州院科研人員求真務實,堅持創新,承擔完成了國家和省部級等各類科技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2015年底,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百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全國科學大會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22項、三等獎77項;在各類科技期刊發表論文1100餘篇,申報專利1047項,獲得專利授權64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83件。

經過長期發展,我院已形成菸草農業、菸草工藝、菸草化學香精香料、菸草基因等五個學科及研究領域,擁有國家菸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菸草科技信息中心和中國菸草標準化研究中心等三個行業中心,有菸草化學、菸草工藝、香精香料三個行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我院編輯出版的《菸草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為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菸草文摘》(《TA》)和國內幾大數據庫收錄期刊。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設備先進,科研條件優越。

我院是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生聯合培養單位。自1982年招生以來,向行業和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的科技工作者。

河南這些院校、科研院所可以招收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