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鎖江石,宜賓著名的歷史遺蹟。今存岷江鐵橋北岸第一引橋的橋墩下側。

資料顯示,鎖江石建於唐代,最初是防禦性軍事設施。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宜賓鎖江亭

唐會昌二年(842年)的一個秋夜,因馬湖江洪水沖毀了宜賓城,州府改遷至岷江北岸的舊州壩。當時,雷波至宜賓的金沙江段叫馬湖江,生活在兩岸的少數民族常常乘舟筏騷擾搶掠,岷江上游的羌人,也順流而下偷襲。

為了防禦少數民族的進攻,鎖江石登上了歷史舞臺,與對岸真武山下的巨石,成了固定鐵鏈之處,拉起的鐵鏈有效保障了宜賓的安全。

平定邊患之後,鎖江石成了古蹟,人們在旁邊修建了鎖江亭。

從宋朝起,鎖江石成為稅務關卡。在宜賓黃金水道鹽、銅必經之地,鎖江鐵鏈的升降之間,朝廷“官鹽榷賣”“官銅禁運”“官茶公運”得到保障。

黃庭堅、范成大、陸游都留下了吟詠鎖江亭的詩篇。鎖江石崖壁上題寫的1米見方的大字“鎖江”,按照署名“山谷”,很多人認為出自黃庭堅手筆。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何師心書“鎖江”

不過,清代版《宜賓縣城·古蹟·鎖江亭》記載:“亭下石崖鐫‘鎖江’二字,站闊四尺許。宋淳熙癸酉資中何師心書。”

其後,鎖江的意願還是在時間的沖刷中落空了,到了南宋末年,鐵鏈在蒙哥的鐵蹄下徹底地斷裂了,蒙古軍先後攻破宜賓五次,戰爭長達20年之久。

後來的鎖江亭,與對面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半邊寺交相輝映,成了宜賓的重要津渡。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半邊寺舊照

半邊寺位於岷江南岸真武山麓,廟門為三重簷歇山式閣樓,中間廊房臨江部分懸空而立,一半為吊腳樓,五六十根石柱懸空支撐,氣勢不凡。

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的宜賓,位於其黃金渡口位置的半邊寺更是聲名遠播,一度成為香港貨幣的圖案。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香港貨幣正面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香港貨幣背面半邊寺圖案

盛極而衰,1956年因建內昆鐵路岷江大橋,建真武山隧洞,半邊寺被拆除,只有一幅清末湖南提督鮑超在前往支援馮子材時,路過鎖江亭留下的一幅下聯作為憑弔:

鎖江石,石鎖江,鎖夷鎖羌鎖大江。

一時成為絕對,時隔多年,一名秀才遊覽時,觸景生情,對出上聯:

半邊寺,寺半邊,半崖半坎半路邊。

宜賓鎖江亭:空鎖長江不鎖愁

遠眺半邊寺舊照

此對雖琅琅上口,但平仄不合,也許,鎖江亭正等著您來一敘千古風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