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租電腦“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點租何以快速做到“市佔率”超70%?

繼之前拆解的名創優品與中公教育後,本文繼續拆解“易點租”以及它背後的商業邏輯與策略。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大家好,我是金爺。這是金爺拆解商業“淘金50”系列的第三篇。今天拆解的,是一家向企業提供電腦租賃的公司——易點租。

為啥拆解他呢?

金爺注意到,這公司打出了“租電腦免押金”、“隨租隨還”、“4小時上門修復”等標語。

金爺就比較好奇——因為電腦租賃這個領域,其實是個老行業,十幾年前就有人開始做了。

在前作《隱匿的互金帝國,拆解“10元店”外衣下的名創優品如何“一魚多吃”》中,金爺提到了俞軍的產品價值公式,利用這個公式,看看租賃的新舊體驗如何。

過去的做法是這樣的:

  • 付款方式上:押一付三;或者分期付款,進行硬件銷售,最終轉移所有權。
  • 客戶體驗上:設備出問題,預約維修,時間幾天到一週不等。

而現在的新體驗是:

  • 付款方式上:免押金,隨租隨還。
  • 客戶體驗上:4小時維修上門。

看起來,新體驗甩了舊體驗幾條街!

不過等等——按道理,凡是持續存在的東西,一定是站在牢固的原則之上。電腦租賃的舊模式,延續了十幾年,盈利模型是被驗證的。

易點租則打破行業規則,率先提出免押金、4小時就能上門,這種種區別於過去的做法,意味著打破了原有的盈利結構,看起來收入變少、成本增加,那新的盈利模型能否跑通?

以及短短5年,易點租就從服務幾十家中小企業開始,超越傳統玩家成為目前PC長租領域佔有率高達77%的龍頭企業,背後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接下來,就帶著這些問題,一層層拆解易點租的商業邏輯。

發現隱形天花板

傳統電腦租賃生意的特點:

  • 能夠盈利
  • 做不大
  • 競爭者多

根據DBI的數據,我國商用電腦租賃市場滲透率目前僅4.9%,而歐美市場滲透率約60%。差距非常大。

按說,企業運營過程中,大規模招聘、快速裁撤、區域總部轉移,引起的辦公資產採購,對企業會造成非常大的負擔。

而租賃模式能減少公司一次性支出,讓公司更加輕鬆,更加有彈性,持有更多現金靈活地應對未來變化。

租賃好處似乎挺明顯。

問題擺出來,對於那些已經知道了租賃模式的企業,如何預測他們會不會以租代買?為什麼他們中一些人成功地轉化成了租賃客戶,而另一些人沒有?

對於很多初創公司,甚至大型科技公司來說,什麼時候走到S曲線上由盛及衰的轉折點,或者是由平緩增長到指數增長的拐點,是個戰略性難題。

不過如果能及時發現蛛絲馬跡,並及早解決,就能清除掉戰略性增長的最大障礙。

這就是找到、並清除稱之為隱形天花板的問題。

所謂隱形天花板,就是按照公司或者行業現有的路徑、模式,勢必會遇到的增長瓶頸。這個概念,對各位創業者,制定戰略及商業模式,非常重要。

金爺看來,易點租能快速增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始人很早就發現了那個隱形天花板;並且一開始就著力解決這個問題,逐步迭代、完善,這是這個案子的勝負手。

這得益於創始團隊背景以及早期大量調研:

創始人紀鵬程,創辦易點租之前做了十年二手筆記本生意,深諳各類客戶的需求,並提煉出一個觀念:客戶要的不是硬件本身,而是硬件的使用——這本質上是一種服務。

同時,2015年公司剛開張的時候,做了大量調研:一方面找了能聯繫上的創業公司諮詢電腦租賃需求細節;一方面,直接在科技公司聚集的五道口,進行街頭調研。

經驗和調研,在同一個點上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這個單一因素甚至在整個泛租賃經濟中都至關重要。

——押金。客戶厭惡支付押金。

這似乎這是明擺著的,並不新鮮,誰願意多付出錢而不產生價值呢?但真正深刻理解了這一點,對於易點租實現高速增長居功至偉。

客戶已經不是簡單的討厭付押金而已,這種討厭實際上到了一種非理性的程度。

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客戶明明都知道押金是要退還的,今天雖然流出,明天卻會流回,除非違約;而押金的目的是為了讓客戶理性守約,避免違約。

但人們對這種理性分析並不買賬。根據前景理論,人們對虧損的反應非常強烈,以至於希望避免任何可能的虧損。

付出的押金,有可能變成真正的損失,而沒有可能產生任何價值。

在發現了這個隱形障礙之後,易點租便把如何免押金,就成了要攻克的核心障礙,併成功做到。

要知道,大家對一個障礙的厭惡有多嚴重,那當障礙被清除之後,需求的迸發就有多強烈。

有金友肯定要說,免押金後,一旦客戶違約,易點租是不是就少了一塊兒違約收入呢?

錯。

易點租的免押金的策略,同時實現了兩點目的:

  • 快速佔領市場,把規模做上去
  • 保證違約收入不變

怎麼做到的?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交叉補貼

前面說了,傳統租賃,押一付三,如果違約,押金就不退。

易點租模式中,客戶下訂單時,並不收押金;但一旦違約,就要交納所謂的“服務費”。

易點租設計了詳細的售後違約費用體系: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易點租提供了5種租賃模式,其中以“隨租隨還”為主要。以此為例。

對不同租期的客戶,違約收取的“服務費”分為下面三種情況:

  • A類客戶,租期滿6個月,之後可以隨時退還,無違約費用。
  • B類客戶,租期3-6個月,服務費為“6-N”個月租金(N為實際租期);
  • C類客戶,租期不足3個月,服務費為“三個月租金”。

如果租期很短,違約費用最高達3個月租金;而如果租期很長,那麼可以隨租隨還。核心精神就是:鼓勵長租,懲罰短租。

而這個懲罰力度,大大超過傳統租賃模式所收取的一個月租金。因此,相對於舊模式損失的一部分違約收入,又在違約的短租客戶身上賺取回來。

這叫交叉補貼:用一群客戶補貼另一群客戶。在商業世界裡,交叉補貼用得太多了。

騰訊開發的微信,給你免費使用,他又不是活雷鋒,怎麼賺錢呢?主要靠遊戲;很少一部分遊戲客戶產生的收入,補貼到了大部分客戶所享受的服務。

淘寶的服飾賣家,引流的爆品往往不賺錢或者利潤極低,但是店鋪內周邊商品往往有高毛利;很少一部分購買了周邊商品的客戶產生的收入,補貼到了大部分購買爆品的客戶上。

網紅餐廳,主要菜品以極致性價比吸引流量,但是你不可能只吃主菜吧?得來點酒水、甜品,而這些毛利極高;這是產品之間的交叉補貼。

在易點租這個案子裡,具體地看,假定:

  • 租期超過6個月的客戶(A類客戶)佔比為80%
  • 租期3-6月的客戶(B類客戶)佔比為10%
  • 租期不到3月的客戶(C類客戶)佔比為10%
  • 總客戶數為V,租金為T

那麼,違約產生的費用為:

  • A類客戶產生0
  • B類客戶產生V*10%*1.5T(假定B類客戶平均租4.5月)
  • C類客戶產生V*10%*3T

總共收取違約費用:0.45*T*V

而在傳統租賃模式下,對不同租期的客戶一視同仁,一旦違約則押金不退,假定總違約佔比40%,其他假設同上,那麼收取的違約費用為0.4*T*V

兩者相差無幾!所以,由於存在交叉補貼,免押金模式,其實並沒有減少違約收入。

更別說,由於免押金降低了決策障礙,客戶數量飛速增長,上述公式中,免押金模式中的T遠遠大於傳統模式中的T值;違約帶來的收入得到增加。

關於不同租期客戶的分佈數據,是公司的核心機密。基於這個分佈圖,就可以指定具體的交叉補貼策略,哪些客戶補貼哪些客戶,以及補貼金額是多少。

在共享經濟領域,免押金,就像被壓住的彈簧上方壓力突然失去,需求瞬間爆發出來。

共享單車領域,哈羅單車是後來者,但在全國率先推出免押模式;免押金後的兩個月,註冊客戶增長了70%,日騎行訂單量翻了一番。

目前,哈嘍單車日訂單量超過摩拜和ofo之和,穩居行業第一。

共享充電寶領域,Trustdata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用戶規模達到了1.5億人次,免押金訂單佔比達到95.4%,逾期率低於0.5%。

免押金訂單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主流。

免押金,以及隨租隨還的設計,目的都是促進獲客;而一旦獲客、開始使用租賃服務後,用戶就顯得被動了。

進來之前,用戶是大爺;進來之後,商家是大爺。

多元利潤點

易點租的收入有三部分:

  1. 租金收入
  2. 違約收入
  3. 服務帶來收入

三個盈利點的性質完全不同。

租金,

是客戶下訂單的時候確定的;租金太高,客戶可以選擇競爭對手,競爭相對充分。

而在商業中,競爭越充分,企業利潤率越低。因此在這個點的毛利率不會太高;

違約收入,是客戶使用之後產生的,在下訂單時已經約定;但是,在手機上看合同時,字體極小。。。有幾個客戶會認真看合同?

服務費,則完全是在客戶使用之後產生。由於客戶都是公司,使用電腦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電子化資料,比如形成各種文檔、裝載各種軟件等。

這些內容的沉澱,就對客戶形成了轉換成本——若要換其他電腦,則需要把數據、文檔複製,軟件重新安裝,太麻煩了!

於是商家最希望出現的局面出現了——坐地起價。

酒吧裡的酒比市價裡高30%以上,因為你在那個場景裡要喝酒只能在那裡買;

小區便利店的商品比超市高20%以上,因為大晚上你要買零食,大超市關門了;

在“淘金50”關於名創優品的案子裡,加盟商在加盟之後,付出的招聘費、培訓費的價格都是名創優品確定,加盟商沒還手之力;因為加盟商之前投入了200來萬加盟費,已經受名創優品制約了。

太陽底下無新事;收割的手法都相似。

在易點租,當你租賃了易點租的電腦,通過使用,形成轉換成本;那麼對不起,市場上的開箱清灰100元,官方需要150;硬件維修、更換,價格也較之於市價高。

不僅如此,由於存在轉化成本,成就了較高的續約率,根據公開披露,超過70%的客戶續約。

那不用易點租的後續服務行不行?

可以,不過易點租有非常嚴格的驗收標準,細分超過100多項,其中的非正常損壞判斷標準中,80%的項目定義為操作不規範所致;一旦判定為非正常損失,又會產生更多費用。

而誰最清楚這些自己制定的操作標準呢?當然是自己的維修人員啦。

所以,當你要找市場上的機構來維修時,易點租的客服會告訴你:小心哦親,我們有詳細的驗收標準的~

畢竟進都進來了,各種辦法不讓你跑。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看到沒?貪圖“免押金”的便宜,結果後續還有更多坑在那兒…

有人要說了,我就是不交錢行不行?

創始人一開始就設計好了,易點租有一套逐步迭代的風控措施。

大數據徵信系統

共享單車、充電寶等B2C行業,都是按照微信信用分或者支付寶信用分,來作為風控依據,分太低就不免押;

而易點租作為B2B公司,有自己的一套風控模式,將傳統信貸審批與大數據風險管理結合。風控包括三階段:事前、事中、事後

事前:客戶提交材料,根據公司的不同類型,進行評估,類似於傳統信貸審批;

同時,公司與9大徵信機構合作,獲取企業和法人相關的互聯網數據,進行綜合評估。一般20分鐘內授予“免押金額度”;

相當於信用卡額度,在額度範圍內免押金。

事中:易點租開發出一套SAAS系統,專門提供給客戶進行資產設備管理;

當然呢,客戶在管理資產設備時,易點租在後臺,通過這套系統瞭解企業的運營情況,實現在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免押額度、預警;

事後:如果客戶拖欠租金、費用,易點租會記錄這類負面信用信息,上傳到包括人行徵信、芝麻信用在內多個徵信機構;

同時,由於易點租服務了大量科技類中小企業,這類公司往往需要獲得股權融資,因此相關資料還會提供給VC、PE等投資人。

一旦違約,此類客戶未來的發展、後續的融資以及相關責任人都會受影響。

控制壞賬的效果如何呢?

根據公開披露,壞賬率不超過1%。能做到這點,跟創始團隊對金融、風控的理解有關。聯合創始人張斌是金融學博士,之前從事多年金融大數據。

到這裡,基本把易點租圍繞免押金的邏輯講完了:

  • 要快速增長,就要免押;
  • 要免押的同時還要能盈利,必然要加強違約懲罰及後續收費;
  • 要讓客戶對懲罰不耍賴,必須要有完善的徵信風控系統。

這些,都是為了增長採取的環環相扣的措施,從而能夠突破隱形天花板。

但是增長,只是硬幣的一面。

金爺這個“淘金50”系列是要通過各種具體案例讓各位金友鍛煉出商業能力、眼力;把概念、理論、方法,融匯到具體的商業案例、商業邏輯裡去講。

比如在前作《公務員考試“不過退款”的誘餌,拆解中公教育千億市值背後的秘密》中,結合中公教育的業務邏輯,進行了財務推理,反過來加深了對業務前因後果的理解。

而上述關於增長的分析,只是商業分析框架的一部分。

商業分析框架,有一大堆。波特5力,平衡記分卡、安索夫矩陣、GE矩陣、價值鏈…裡面各種要素繁多,有些長得還挺相似,直接能把你繞暈

其實對多數情況,只需要記住兩個詞,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a.增長

b.競爭

為什麼這兩點就夠了?

回到公司價值這個原點。公司價值由什麼決定?

答案是收益增長率(g)和投入回報率(ROIC)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上式中,你只需要關注g和ROIC,其他都是給定的。

進一步,長期來看:

  • 收益增長率主要由公司業務增長決定;
  • 而投入回報率取決於競爭情況。壁壘越高,甚至能近乎壟斷,那麼投入回報率就越高。

因此,抓住了增長和競爭,就抓住了公司分析的全部關鍵要素;其餘的,都是細枝末節。

在本案,易點租是如何面對競爭、構築壁壘的呢?

答案:極致運營+規模效應

前後端協同構築壁壘

目前易點租已經在北上廣深等10個城市建立了自營的服務團隊,實現了4小時上門維修。

通過建設前置倉,把故障率高的備機、配件放在離客戶近的地方,這些措施避免工程師來回折返的時間,以最高效的速度達到現場。

同時,公司在武漢建立了自己的整修工廠,每個月可以翻新約2萬臺設備。整修過程要求唯快不破:問題次日上報、一週結案….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為什麼要死磕前端上門效率、後端整備效率

通過這些措施,將競爭的門檻拉高几個層次;當客戶習慣了這套由易點租樹立的服務標準時,就會對低於這個標準的服務感到不滿。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客戶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是不可逆的。

新進者要進來,好,你必須要提供同樣的服務:前端極致上門效率、後端敏捷反應速度,再加上免押金背後對徵信能力的要求。

而這些,沒有規模化運營,盈利模式是沒法跑通的。一般的新進者,又何談規模化運營呢?

競爭優勢的極致體現是:對手除了虧本,沒有任何辦法跟我們競爭。

根據源碼資本的研究,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租賃方案設計本質是基於業務鏈條各環節上的優勢能力,構建了一條自己的“內部跌價曲線”:

  • 供應鏈能力使公開市場的外部跌價曲線向下平移;
  • 回收處置能力使其向下壓縮;
  • 整備能力又使其沿時間線向右平移;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上述三方面的能力優勢,才留出了有競爭力的租賃方案設計空間。

另一面,如果站在客戶視角看看,租賃真的有利嗎?

答:取決於公司的借款成本

本質上,租賃類似於貸款購買資產,租賃代替購買就好像得到某個金額的貸款:

  • 如果租賃的隱含融資成本,大於公司借款成本,那應該選擇購買;
  • 反之,則應該選擇租賃。

目前國內不同企業面臨不同的借款成本,簡單區分:

  •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無形資產佔比高的企業的借款成本較高;
  • 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實物資產較多的企業的借款成本較低。

由此推斷:易點租的客戶應以前一類客戶為主。

商業事實與財務推理的結果一致:根據公開信息,公司50%以上客戶來自互聯網企業、創業公司群體。

到這裡,基本把易點租的商業邏輯拆解完了,核心就三點:

  • 免押金策略快速佔領市場;
  • 極致運營構築服務壁壘。
  • 而快速佔領市場帶來的規模效應,又為極致運營提供了相對成本優勢。

商業邏輯由此閉環。

租电脑“免押金”的套路:拆解易点租何以快速做到“市占率”超70%?

《隱匿的互金帝國,拆解“10元店”外衣下的名創優品如何“一魚多吃”》

《公務員考試“不過退款”的誘餌,拆解中公教育千億市值背後的秘密》

本文由 @金爺挑燈拆酒錢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