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聚焦】走,帶你到曲阜新增的兩家“國保單位”看一看!

【聚焦】走,帶你到曲阜新增的兩家“國保單位”看一看!

【聚焦】走,帶你到曲阜新增的兩家“國保單位”看一看!
【聚焦】走,帶你到曲阜新增的兩家“國保單位”看一看!

10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佈的國保單位合併。其中,曲阜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曲阜師範學校舊址2處入選。

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少昊陵

少昊陵位於曲阜縣城東約四公里的舊縣村的東北高阜之上,陵座北向南,是少昊的墓葬處。

少昊是史前傳說中的五帝之首。《帝王世紀》講:“少昊邑於窮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雲陽山”。顏師古講:“雲陽在曲阜,邑人謂今陵居一丘為雲陽山”。《兗州府志·帝跡志》載:“少昊金天氏……黃帝之子玄囂也……隆居江水,邑於窮桑,……登帝位,都曲阜。冢在雲陽,即今曲阜東北二里,即今少昊陵也”。

曲阜為少昊肇邑建都安葬之地,故古史通稱曲阜為少昊之墟。《史記·周本紀》載:“少昊之墟,曲阜也,在魯城”。古代帝王的墓葬稱之為陵,因少昊為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一,故名曰少昊陵。隨著後世對少昊帝的祭祀,此陵也不斷地擴建與重修。現存今陵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修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謁陵時,又下令曲阜知縣孔傳松種植柏樹421棵,檜樹4棵,形成現今的規模。建國後,為保護文物古蹟,進行過三次重修。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少昊陵石坊

神道、少昊陵坊、陵門

神道位於少昊陵石坊的前部,宋真宗修建陵園時建立神道。兩旁翠柏古樹,如龍似虯,夾道而立,前來拜謁少昊帝陵園時,頓有肅然起敬之感。

少昊陵坊為石質,立於高臺之上,建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坊四柱三間。中間額坊上刻火焰,中額刻“少昊陵”三個字。柱為八角形,以石鼓夾抱,柱高於額坊。

陵門三間,三門,無斗拱,綠瓦懸山頂,兩側接陵園牆垣。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清乾隆年間重建,現存為清代建築風格。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享殿

享殿五間,前出廊,無斗拱,綠瓦懸山頂。殿始建於宋真宗年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殿內有神龕及木刻貼金“少昊金天氏神位”牌主,神龕上方懸掛乾隆皇帝手書的“金德貽祥”匾額。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萬石山

萬石山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真宗大修少昊陵墓,疊石固之,並雕刻了石像、石欄置於石臺之上。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將陵園四周用2662塊磨光石塊修砌起來,為形容用石塊之多,故稱之為萬石山。此陵墓底大上小,呈稜臺形,陵墓闊28.5米,坡高15米,上頂方11米,其形狀稱之為東方金字塔。頂上面有小室一間,東、西、北三面為牆,南面設門,黃琉璃瓦硬山頂,乾隆年間(公元1738年)改建為黃瓦廟堂,內供宋宣和年間刻漢白玉少昊像。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千百年來,歷代前來憑弔少昊帝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絡繹不絕。清代孔子六十八代孫、衍聖公孔傳鐸曾有詩曰:“古陵皇寢不知年,尚有穹碑聳道邊。荒殿想曾陳俎豆,廢爐無復起香菸。遠村望裡遙疑塚,近郭耕人認是田。帝力到今良亦泯,獨留遺蹟鎮山川”。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壽丘

典籍所載,多以曲阜為黃帝的出生之地,傳說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曲阜。壽丘位於曲阜舊縣村東,是一座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土丘。

據《史記·五帝本紀》集解記載:“黃帝母曰附寶,之效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而附寶孕,二十四月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也就是後人所稱為軒轅黃帝。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宋真宗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軒轅皇帝為趙姓始祖。於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閏十月,詔曲阜縣更名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之西,又興建了景靈宮奉祀黃帝。“祠軒轅曰聖祖,又建太極宮祠其配曰聖祖母。越四年而宮成,總一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廣壯麗罕匹。於是琢玉為像,龕於中殿,以表尊嚴,歲時朝獻,如太廟儀,命學老氏者侍祠,而以大臣領之”。當時的景靈宮各種殿、宮、門等1320間,規模宏大;玉琢成像,富麗莊嚴;祭祀時用太廟禮儀,等級最高。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景靈宮在宗仁宗天聖年間遭火災,旋即修復。宋徽宗政和年間,金世宗大定年間,蒙古(公元1250年),元順帝至正七年(公元1347)多次重修。此後再沒有關於景靈宮的記載,大約在元代末期或明代初期景靈宮被毀,現存遺址已埋在地下。地上僅存有原來的石碑兩幢。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石坊上刻有“壽丘”二字,是集漢禮器碑的漢隸而刻。在舊縣村東,327國道北側立有“黃帝誕生處”石碑,折而向北行,迎面是壽丘石坊,神道北端為三間大門,灰瓦歇山頂,仿宋代建築風格而建。門內為照壁,壁後一泓碧水,兩塊巨碑並峙,東西隔水相望。碑前有重修記碑,碑文有“肅立碑前,仰望雲際。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壽丘石碑原來有4塊,據楊奐《東遊記》(公元1251年記)記載:“大碑四,諺雲‘萬人愁’者是也。而二碑廣二十有二尺,闊半之,厚四尺,贔屓高十有三尺,闊如之,厚四尺,龜跌十有八尺。二碑廣二十有四尺,闊半之,厚四尺,贔屓高有十有八尺,闊十有六尺,厚四尺,龜跌十有九尺。一在城之外,一在城之內。無文字,意在垂成而金兵至也”。現僅存兩碑。

曲阜師範學校舊址

曲阜師範學校 始建於1905年,初名“曲阜縣官立四氏初級完全師範學堂”。1914年春,定名為“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東省立曲阜師範學校,1946年改稱曲阜師範學校。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即到曲阜二師從事黨的宣傳活動。1926年,中共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支部成立,隸屬於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是魯西南地區最早的黨組織。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曲阜師範學校校內曲師禮堂與教學樓(含考棚),是當時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的早期建築。禮堂建於1925年,是當時共產黨員和進步師生進行集會演講等活動的主要場所。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曲師工字樓是當時學校的主教學樓,始建於1931年,1995年重修。2005年,學校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曾經讀書的教室按照原樣恢復,命名為“萬里學習教室”。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考棚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是中共山東省立第二師範支部誕生地,2006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今年成功入選“國保”。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聚焦】走,带你到曲阜新增的两家“国保单位”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