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宁夏黄河古灌区遗产,黄河自古富宁夏-----美利渠(蜘蛛渠)

美利渠是黄河进入宁夏平原后的第一个灌溉渠道,也是宁夏现存无坝引水最古老的一条引水渠,其设计思路与成都平原都江堰工程同出一辙。由于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黄 河水 流比降较陡的特点,顺水而为,美利渠有效解决了引黄灌溉的问题。

美利渠古称蜘蛛渠,意思是说这里曾经河网密布沟渠如织。

美利渠整个渠系有大干渠5条,全长110.12公里;支斗渠268条,共长390.1公里;建有配套建筑物651座。总引水能力每秒40立方米,最大引水量65.62万立方米,最小引水量41.34万立方米,年均引水量48.2万立方米。灌溉今沙坡头区文昌镇、滨河镇、迎水桥镇、东园镇、柔远镇、镇罗镇6镇和黄河北岸农林场站土地达24.09万亩,占沙坡头区灌区的75%。对中卫农业、工业和其他方面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夏黄河古灌区遗产,黄河自古富宁夏-----美利渠(蜘蛛渠)

美利渠历史悠久,《乾隆中卫县志》载:“美利渠,自元以来名蜘蛛渠。旧有石龙口,尾达胜金关。”其实,美利渠的开发远远早于元代。《元史·张文谦疏》载:“兴州古唐来,汉延两渠及夏、灵、应理、鸣沙四州正渠十,支渠大小共六十八。然大抵汉、唐故迹,文谦为之增治疏浚。”应理州的正渠正是美利渠。汉代,今中卫黄河两岸,遍布着汉墓群,说明当时中卫已有相当多的定居人群,引水灌溉的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基础。汉以后的南北朝时期,中卫属北魏薄骨律镇(治在今吴忠黄河边)管辖。镇将刁雍善于治理地方,在其管理下,中卫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粮食有了大量剩余,开通了中卫至内蒙古沃野镇黄河水运,把中卫的粮食往内蒙古调运。大量的粮食生产反映出当地的水利建设必然具备相当的基础。

明嘉靖时期的知县王业,作《美利渠记》,文载:“经始开凿,志遗莫考。按:镇(宁夏镇)之唐徕、汉延等渠,志载拓跋氏据夏已有之矣。元世祖至元元年,藁城人董文用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始复开浚。邢台人郭守敬为河渠提举,更立闸堰。今两坝皆其遗制,工作甚精,则蜘蛛等渠之间或皆董、郭二公为之也。”这段文字,把美利渠前身的创始与银川平原的唐徕、汉延二渠并列在一起,又说蜘蛛渠是董文用和郭守敬于至元元年改浚完善的。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于河岸移动,渠口淤窒,不能受水,毛中丞命令本省文武官员率领中卫丁夫三千人,于旧口西六里许做新渠口,渠阔六丈,深二丈,延长七里,复入故渠。竣工后,毛公非常高兴,易名曰“美利”,意在万物一开始生长,就能使民得利,这就是美利渠的来历。

宁夏黄河古灌区遗产,黄河自古富宁夏-----美利渠(蜘蛛渠)

其后,美利渠进行过多次疏浚和改建。县志有载者:清康熙年间,渠岸渐高,不能引水。康熙三十年,于旧口上流准备开石渠,但劳工费料好几年都未成,至四十年,宁夏镇副将袁钤开石坝迭坂,水才流通。可是渠口稍窄,北岸石根雄劲,南岸口埂较低,渠口受水不多。康熙四十五年,西路厅高士铎下决心开凿,比旧渠加深3尺,广阔一丈,南岸也砌成石坂,渠口进水少的问题得以解决。又革除渠道管理方面的积弊,设置新的管理办法;还增设闭水闸、减水闸各一道,堵水闸多处。渠尾出油梁沟胜金关西入河,渠身阔三丈五尺,深一丈,沿长二百里。自此,灌溉面积大增。从《乾隆中卫县志》的记载看,高士铎在开凿、疏浚、增修美利渠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县志编纂者 黄恩锡 认为:“农田为养民之本,而农田必资于水利,引河决渠,灌溉以兴……夫政在养民,立农务本,必先水利……然水之利在渠,而渠之患,有因天时者,有因人事者。”从高士铎的作为看,他和黄恩锡都有共同的认识,而且都勤于政事,能为民办实事,在美利渠的开发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

砌护改造后的美利渠支渠三干渠

有道是“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水是农业的命脉,中卫人得黄河之利,和美利渠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水多泥沙,渠道淤塞可由人疏浚,而河水大小人却无法控制。当河水小而渠口进不来水时,只得将渠口上移,数次后,移到沙坡头下,再无法上移了。聪明的中卫先辈,又想出新办法:在渠口前的河边垒起了石坝-这就是渠口以上的傍河导水长堤。

长堤沉没于水中,其顶稍高于渠道所需的水位,以争取水头,使河水小时有足够的水量入渠;河水大时又可从 石堤 缝隙或石堤上翻过去,仍然进入黄河,防止了大水进渠,冲毁渠道。今日美利渠首的十里长堤,就是从那时逐渐发展而来的。这是中卫的先辈们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而产生的一大发明创造,美丽动人的“白马拉缰”的传说也就因此应运而生。

为了彰显美利渠的巨大作用,祈祷神灵保佑渠道畅通,人们在县城西门外官渠桥畔建有河渠龙神庙、迎水亭。立夏之日,美利渠开闸放水,由官方主持,举行迎水祭祀。道士做道场,和尚诵经,还唱大戏,耍社火,跳单鼓舞以配合祭祀河神,历时3天。至秋后,又举行谢水之祭。每岁举办两次祭水庙会,成了法定的祭祀活动。美利渠的名声深深刻印在中卫人民的心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美利渠的水还是农田劳动人的饮用水。那时候,除黄河上游发大水,美利 渠水 混浊外,其他时间的渠水还是清凉的。人们在农田干活,渴了就喝渠水,热了就在渠里洗澡。县城西门外官桥一带,渠面开阔,渠水大,渠岸上有乘凉的柳树,还有一段树木成片之地,叫“快活林”,是天然的游泳后纳凉之所。从入夏至秋,每天下午都有许多人在这里游泳、乘凉,暑假一到,有学生加入,这里更是人头攒动。水稻播种季节,农田需水量大,那满当当的渠水 碧波荡漾 ,一泻而下,倒垂的柳枝浮在水面上,随着水面的上下颠簸而摆动。这时候风和日丽、微风拂煦,在宽阔的渠堤上散步,或在渠中游泳,那清凉、爽快、舒心,真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