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宣城:大道如虹 歲月如歌


宣城:大道如虹 歲月如歌


70年來,宣城市交通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318國道,是宣城人最耳熟能詳的一條主幹道。

這條始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道,從時光深處穿行而來,見證了宣城大地上的交通鉅變。

始建:一條老國道

在老一輩宣城人的記憶中,橫穿宣城市的318國道,多少年來一直是宣城市僅有的兩條主幹道之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百廢待興。同全國各地一樣,宣城也掀起了交通建設的熱潮。1950年10月,皖南公路大整修工程拉開大幕,318國道整修工程在當年11月初開工,次年8月竣工。整修後,這條源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泥土路胚,變成了寬7.5米的泥石路面國道線,並在沿線設立了道班進行養護。

1969年至1972年,省交通部門投資66萬元,對當時宣城縣境內22公里的318國道進行裁彎取直和降坡,將泥石路面改鋪成渣油路面,這也是318國道第一次鋪上柏油。

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葉家灣道班房是一處極具歷史年代感的老瓦房,大門門頭紅色的五角星下方,用繁體字從右到左寫著“安徽省公路局葉家灣道班房”,似乎在無言地訴說著歷史。從1972年調到葉家灣道班,直到1992年從班長的位置上退休,宣寶華在318國道邊整整守護了20年。“70年代初,交通系統從全縣的各個道班抽調精兵強將來修柏油路,我們到後面的山上採石打碎,鋪到平整好的泥地上,然後灌注大鍋熬好的柏油,上面再撒上一層碎石。”宣寶華回憶著當年的往事。他感慨地說,那時候修路完全靠工人們手抬肩扛,鋪好柏油後還要幾個人拖著石碾子反覆碾壓,他們所負責的12.5公里路段就修了一年多時間。

從泥石路面到柏油路面,318國道迎來了第一次“變身”,鋪設柏油路面後,大大提高了公路的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效應很快開始顯現。

318國道的建設,給沿線帶來了經濟的增長和人口的聚集。郎溪縣十字鎮雙鋪村的毛家店就是一座依託318國道發展起來的村莊。“咱們這裡50年代的時候只住著一對賣涼茶的老夫妻,一直髮展到現在的有幾家工廠,上千人居住,這一切都是318國道帶來的。”今年77歲的何勝江是土生土長的毛家店人,他告訴記者,最早的318國道是一條泥土路,路上來往的車輛並不多,過往的人也主要是畢橋和洪林等附近幾個地方的群眾。60年代中期,路邊開始有雜貨店出現。“要說第一次大發展,那就是柏油路鋪了以後,短短的幾年裡,毛家店的人口從原來的十多戶人家增加到了數百人。”因為這條國道,毛家店的發展日新月異,甚至吸引了周邊畢橋、洪林和姚村等地的村民搬到這裡居住生活。

從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318國道一直都是宣城市乃至皖南地區唯一一條通往蘇浙滬地區的主要道路,歷經五十年歲月,發揮了重要作用。“翻開我們公路部門當年的路誌,就能看出318國道對宣城的重要性,每一本路誌上,首先記載的就是318國道。”市公路局工會副主席李軍告訴記者,“在很長的時間裡,318國道可以說是宣城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升級:第一條高速路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通行車輛越來越多,路況越來越差,作為一條已經建成多年的三級公路,318國道也逐漸不堪重負。“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318國道上的車輛就開始逐年增多,到了九十年代初,堵車也成了家常便飯,冬天夜裡堵車的時候。路上停滿了大貨車,318國道成了宣城市交通的‘腸梗阻’。”宣廣高速黨總支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利宏當時在廣德交通部門負責道路的養護工作,他對當年318國道的堵車情況記憶猶新。

時間到了1992年,宣城地區領導下定決心改變這一狀況,經過多方努力,促成了318國道高標準改建工程。宣城地區318國道宣廣段改建工程指揮部成立,全地區各單位抽調技術幹部、工程設備,舉全地區之力修建318國道一級汽車專用線。

1997年9月,是宣城交通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個重要節點——改名為“宣廣高速”的318國道一級汽車專用線一期工程建成通車,這是我省長江以南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也是我省第一條由地方政府組織修建的高速公路。

宣廣高速的建成通行,是318國道的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暢通了宣城通往蘇浙滬方向的交通大動脈,對沿線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

高速公路建成後,宣城汽運公司便設立了宣廣快客和宣郎快客專線。宣城汽運公司汽車服務公司副經理吳毓順,是當時宣廣快客成立後的第一批司機。吳毓順回憶說:“當時在高速公路上跑車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既快捷又平穩。”

此後,隨著蕪宣高速和蕪湖長江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宣廣高速的作用不斷凸顯。“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通行車輛數量從1999年的205.23萬輛,快速增長到2001年的566.45萬輛,宣廣高速成了我省甚至附近中部省市通往蘇浙滬地區的主要通道。”黃利宏告訴記者,進入本世紀之後,全國高速公路網逐漸成型,沿江高速、宣南銅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宣廣高速的作用更加重要,至2010年,宣廣高速的年通行量突破1000萬輛。

飛躍:一張交通網

如果說,前50年宣城交通在克難攻堅中跋涉前行,而進入本世紀之後,宣城交通則步入了加速度的快車道。

尤其是從2010年起,宣城市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井噴式”發展的黃金時期。宣城市緊緊抓住交通大發展的戰略機遇,一批高速公路項目齊頭並進,相繼開工竣工。連續多年宣城市開展“交通建設會戰年”活動,在全市範圍擺開高速公路建設的大戰場,大幹快上,捷報頻傳。

2012年1月,績黃高速宣城段建成通車;

2012年12月,蕪雁高速宣城段建成通車;

2013年9月,宣寧高速建成通車;

2014年12月,寧績高速通車;

2015年12月,寧千高速和宣南銅高速建成通車;

2016年9月,溧廣高速建成通車;

2017年12月,宣狸高速建成通車;

2018年12月,廣寧高速建成通車。

截至2018年底,宣城市高速公路里程從1997年的68公里,增加到430公里,通車裡程從全省末位躍居全省第三,在短時間裡,從一條高速公路,演變成一張令人驚羨的高速公路網。宣廣、蕪宣、銅南宣高速環繞市區,宣城市成為全省繼合肥之後第二個建成環城高速的城市,宣狸、溧廣、寧千等多條高速往東而去,與長三角地區等高對接。而正在建設中的蕪黃高速建成後,將結束涇縣、旌德兩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屆時宣城市將實現“縣縣通高速”的夙願。

在交通建設的熱潮中,一度沉寂的318國道也再次進入視野。宣廣高速通行後,原來的318國道2002年降級改名為018縣道,2009年018縣道經過改擴建由三級公路提升為二級公路,2013年再次改名為318國道。如今葉家灣老道班房一牆之隔,就是宣城318國道改建工程指揮部,穿越70年的時光,見證著從一個起點到又一個起點的歷史跨越。

按照一級公路標準改擴建的318國道宣城十字段在今年8月份正式通車,曾經6米寬的柏油路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和高速公路一樣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寬敞平整,一馬平川。今天的318國道以不同於當年的形象和功能,繼續為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作著新的貢獻。在宣城市交通闊步前行的進程中,如今的318國道,已經從當年的絕對主角退居不顯眼的位置,也寫下了宣城市交通大發展的最好註腳。

時至今日,宣城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外聯內環、通省達市、連接縣鄉的多形式、多渠道的立體式道路客貨運輸網絡。2018年,全市公路客運、貨運量分別達到2262萬人和9596萬噸,旅客週轉量112611萬人公里,貨運週轉量1336381萬噸公里。

從曾經的泥石路面的國道,到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從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出現,到一張高速公路網的快速形成。回首過去的70年,宣城人民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書寫了交通建設濃墨重彩的華章。前方,一個更加美好的交通圖景已經觸手可及:到“十三五”末,全市將建成中心城區對外“一主一輔”(1條高速公路加1條一級公路)的六大通道,構成十分快捷的區域公路骨架網絡,將實現“1小時市到縣、半小時縣到鎮”的交通圈。

大道如虹,歲月如歌,宣城交通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