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林州市世紀學校總校長吳建國:讓孩子在學習上勝人一籌

有關研究機構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發現,超常孩子和弱智孩子大約各佔3%左右,94%以上的孩子在智力上沒有多大差異。可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卻出現了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在學習方法上尋找原因了。孩子有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直接影響著他們獲得知識的質量。因此,父母對孩子學習的輔導,應著重在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孩子學會學習至關重要。

(一)3分鐘時間即可瞭解你的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既然學習方法對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判斷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就顯得很有必要。由於學習方法有很多種,所以也就有很多不同的測量表,如記憶方法測量,閱讀方法測量、聽課方法測量、注意力測量等。

我在這裡向你介紹一種學習方法的簡易自測法,可以先讓孩子自己答,再來評判。花3分鐘時間即可瞭解你的孩子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1.問題:下面有10個問題,你實際上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就怎麼回答。每個問題有三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是、不一定、否,請把相應的答案寫在題目後面。

①你制定了一套科學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嗎?□是□否□不一定

②你能集中精力學習,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嗎?□是□否□不一定

③你每次讀書都會認真的做筆記嗎?□是□否□不一定

④在課堂中,你能抓住所講重點並融會貫通嗎?□是□否□不一定

⑤你能按時完成作業並及時預習和複習嗎?□是□否□不一定

⑥你能和每位老師及你的同學保持良好的溝通嗎?□是□否□不一定

⑦除了學會運用公式定理,你知道它們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是□否□不一定

⑧學完的知識,你都能對它進行歸納總結並找出重難點嗎?□是□否□不一定

⑨在每次的大小考試中,你都能保持良好的考試心態嗎?□是□否□不一定

⑩你能夠經常熟練使用各種工具書嗎?□是□否□不一定

2.答案與說明:回答“是”的給10分,“否”的不給分, 回答“不一定”的題目都給5分, 最後計算總分。總分85分以上,學習方法很好。總分65-80分,學習方法好。總分45-60分,學習方法一般。總分40分以下,學習方法較差。那麼,學習方法較差的孩子在學習中有哪些表現呢?

(二)不能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表現

1.學習無計劃: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孩子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孩子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孩子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孩子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樣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3.不會聽課: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老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老師保持同步,課後不及時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4.抓不住重點和難點:學習方法不當的,孩子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於尋找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出擊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5.不求甚解,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孩子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孩子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孩子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

6.不會閱讀: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中,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漏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穫。

7.不能形成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孩子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孩子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孩子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繫,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孩子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8.不善於科學用腦: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9.理論與實際脫離: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孩子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上述表現是中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孩子,總會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表現。認識到這些表現,進而弄清其背後的原因,父母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

(三)影響孩子學習方法不當的因素

現在的孩子智力水平差異並不太大,所以智力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力水平、意志狀況等。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在孩子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嚐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會誤了砍柴工,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2.對各科學習特點認識不足: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對孩子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有的孩子說:“上小學時,我的成績挺好。可剛上初中,就感到學習很吃力,成績上不去,心中很著急,該怎麼辦暱?”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孩子發愁:“我其他成績都不錯,可為什麼就學不好外語暱?”原因也可能在於他沒有認識到外語學習的特點。

作為父母,應幫助孩子瞭解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使孩子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活動。例如我們的教育專家和老師在開發融會貫通學習軟件時,就各學科的學習特點專門為孩子制定了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學習指南。幫孩子瞭解各科的學習特點及學習方法,使孩子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並掌握方法。所以說好的學習計劃是好的開端,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須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徵。如果孩子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

快捷的方法是首先總結成功者已有的科學學習方法。成功者的科學經驗是經過無數人驗證的結果,效果突出,那麼你照方抓藥,拿來自用,經你試用,確實有效,你就可以把它變成自己固定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恆,定會獲益匪淺。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徵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己。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

有的人喜歡呆在空曠的大房間裡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裡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由於“生物鐘”的不同,有的人利用白天學習,有的人利用晚上學習。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

4.缺乏學習的動力:動機缺乏的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孩子,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孩子,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恆心: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己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恆心有的孩子有掌握科學方法的願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孩子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父母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來克服意志薄弱的狀態。

6.缺乏好老師的指導:很多孩子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麼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後形成的,並且是零散的。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很大程度上需要藉助於優秀老師的指導與培養。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個孩子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老師的外因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沒有經驗的老師,這將毫無疑問影響孩子學習興趣。我提醒父母,在孩子學習方法不當並由此造成學習上的挫折時,一定要以科學的、正面的態度應對它,幫孩子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怎樣解決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後果

由於學習方法不當,最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關鍵還得看你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我建議父母:

1.父母應做到下面幾點。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③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④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2.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是基礎性的、根本性的問題,想要孩子一下子糾正過來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3.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孩子上課是否用心?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4.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孩子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孩子需要什麼幫助嗎?

5.要有正確的分數觀。很多父母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試難度如何。其實,考試難度對分數影響很大,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地看孩子的相對分數,就會引導孩子也不能正確而全面地看待自己的相對分數,坐井觀天,只看絕對分數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於孩子自我認識能力的發展。父母對考試分數的種種不合理態度,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很大。因此,要擺正考試分數的位子。考試分數固然很重要,但它畢竟是表面的東西,它只是衡量學習成績的標準之一而不是全部。

6.要有正確的獎懲標準。當時孩子考試失敗時,對孩子大加指責埋怨,嚴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時又產生對考試失敗的恐懼,迴避學習,不願再做出努力,從而導致孩子進一步的失敗。有的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考試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幾名就給什麼獎勵,如果考不好就給什麼懲罰。其實,這並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學習,因為他們不是在孩子好好學習的時候給孩子以表揚,而這樣強化的不是學習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數的想法。這種激勵方法,可能會使孩子過於追求表面的分數,採取投機陘、作弊、欺騙等手段。

7.要把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作為孩子的學習目標。父母應把培養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把發展孩子的全面素質擺在比考試分數更重要的位置上。父母應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改進孩子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等方面著手,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應在孩子掌握並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多加以表揚,不應該在孩子得好分數時過多地獎勵表揚而在孩子考的不好時又過分指責打擊。

8.要有正確的成敗觀。孩子學習、考試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幫助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應該給孩子以鼓勵,幫助孩子儘快地擺脫低落的情緒,爭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繢。如果孩子考試一直比較順利,要在適當時候有意的製造一些困境,讓孩子經歷挫折和失敗,培養孩子應付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如果孩子經常遭受考試的失敗,就應該給孩子多鼓勵,要幫助孩子修正學習目標,並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讓孩子體驗成功,體驗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帶來的良好效果,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五)孩子應具備的九種有效學習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要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併為他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目標要切實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無吸引力。

學習計劃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認同才會更容易執行。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每一天都不放鬆。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去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孩子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

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是: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孩子預習不預習直接關係到學習效果的優劣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新的知識吸引他,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

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課程中的定義、定理和例題,要重點思考,看是否明白;對於語文、歷史、地理、外語等文科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知識要看能否讀懂。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對於重點課程,可以指導孩子準備一個預習本記下重點和難點。有的孩子,預習功課走馬觀花,流於形式,不動腦子。這樣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要給孩子講清楚,預習是預先自己學習,這是培養、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3.聽好課堂上的課: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聽講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預習的基礎,在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想聽聽聽老師怎麼講、跟自己的理解一樣不一樣的願望。教師講課,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訴孩子上課跟著教師的教學走,眼睛看、耳朵聽、心裡想,需要做練習時馬上動手。要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遇卡殼的地方,要反覆思考弄懂。

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會有三個原因,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一是根本聽不懂。有的是前邊學的基礎太差,跟不上進度;有的是預習不認真。前一種情況應該給孩子補課並加強預習;後一種情況主要是加強預習。二是自控力差,易受內部、外部干擾而走神。這主要是意志力問題,應在鍛鍊孩子的意志力、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三是缺乏學習興趣。孩子感興趣的課程就專心聽講,不感興趣的課程往往不專心。如果是這方面原因,應跟任課老師多聯繫,請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

還可以告訴孩子,在課堂上即使老師沒有叫你回答問題或讓別人上黑板演練,自己應心裡試答老師的問題或在本子上演練,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或演練情況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有的孩子只顧快點完成作業,題目沒看清楚,有時抄錯題不是先想好了再動筆,而是寫一步想一步。這樣,作業質量肯定不會好。父母應教育孩子,做作業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技能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做作業時要在旁邊預備草稿本或草稿紙,有的作業步驟需要先打草稿準確了再抄在作業本上。作業本上儘量減少或沒有塗改的痕跡。作業要自己檢查,不能依賴家長,父母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師要求父母檢查、簽字,父母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複查。比如說:“這兩題有一題錯了,你自己查出來。”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兒錯了就告訴他,甚至幫孩子改錯,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5.及時糾正錯題:孩子做錯題是經常發生的事,從糾正錯誤入手也是輔導孩子的好方式。首先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給它取個名字,“錯題大家庭”、“攔路虎樂園”都是不錯的選題。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然後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後分析錯誤原因,是不會審題,還是粗心大意;是沒有掌握這部分內容,還是不會正確分析。用紅筆將錯誤的內容標出。過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將錯誤的類型彙總,看一看哪部分錯的最多,哪種錯誤原因最為常見。這樣你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瞭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輔導孩子了。

6.做讀書筆記和摘要:讀書時筆記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註;⑤列提綱;⑥寫讀後感。教孩子做讀書筆記和摘要是你輔導孩子學習的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喜愛的筆記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或感興趣的消息,就寫出讀書筆記或摘要。讀書筆記和摘要要講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將其中的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來。

開始時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共同閱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漸就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對孩子的閱讀內容,不必限制太死。讓孩子憑他的興趣自己選擇,父母可以進行推薦。只要孩子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孩子的資料積累、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而且孩子還學會了自己學習,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輔導孩子學習了。

7.學會使用工具書: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將他的工具磨得十分鋒利。在學習中,字典、詞典等這些工具書,就是孩子的“利器”。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孩子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掌握閱讀步驟和方法:①學會閱讀的一般步驟。當孩子掌握一定量漢字時,可以逐步培養孩子掌握閱讀的一般步驟:初讀:瞭解全文大意,劃出生字、新詞;運用工具書並採用聯繫上下文語言環境的方法認字、釋詞、疏通文意,用鉛筆標出自然段的數碼,分析題目,瞭解題止民內容的關係。再讀:帶著文章“寫的什麼”和“怎樣寫的”兩個問題熟讀,讀後分段寫出段意,然後把幾段的意思聯繫起來,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抓住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細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熟讀:按課後“作業與練習”的要求,進行寫和練,達到讀好一篇文章的目的。②學會讀懂不同類型文章的方法。語文課本主要運用寫人、記事、狀物、繪景、抒情等方法,也有諸如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等文體的課文。文章不同,作者的思路各異,表達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指導孩子學習必須依各類文章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學法。比如,閱讀寫人的課文,先要弄清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接著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重點詞句熟讀精思,通過分析概括,理解和掌握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和精神品質的。再如,閱讀記事文,先弄清時、地、人、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其次弄清事情詳細經過和活動的重要場面,體會作者遺詞造句的匠心;再次,總結“表現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讓孩子一步一步掌握不同類型課文的讀書方法,就能收到“讀懂一篇,能看多篇”,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9.具備多種思維方法:教給孩子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是進行方法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指導孩子思維方法時,除了讓他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外,還應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為了孩子的學習,父母也許曾經頭痛過、孩子也努力過,但成績原地踏步的狀態讓你和孩子幾乎失去了信心,但是請父母記住:你和你孩子的自信心決不會讓你和孩子失望。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要堅信你的孩子是聰明的、是最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