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最近博纳又有了新话题。11月23日晚,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中,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影片《红海行动》和《地久天长》荣获四项重量级大奖。林超贤凭借《红海行动》荣膺最佳导演,王景春、咏梅凭借在《地久天长》中精湛感人的演技,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此外,阿美、王小帅也凭借剧本《地久天长》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最佳导演林超贤

以及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左起)

另一件事是最近由博纳影业、东方影业、猫眼影业出品,叶伟信导演并监制,甄子丹主演并监制,袁和平担任动作导演的电影《叶问4》,发布了“十年传奇路”特辑,回顾了咏春宗师叶问一路走来的传奇历程。这部电影将于12月20日上映。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一边是合作多次、打开主旋律商业电影新路的导演,一边是在电影系列中一以贯之赋予精神内核。这两个方面似乎恰巧侧写了近年来博纳,或者说于冬个人的创新、坚持与情怀。

从“山河海”到“中国骄傲”

在杭州机场过安检的于冬,发现了一个细节,军人优先通道的指示牌下还有一行字:消防员救援人员优先。“是不是我的电影起的作用?”这是于冬的第一反应。不久前博纳出品的《烈火英雄》这部讲述“大连716大火”事件的影片,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不过,相比这些,电影能对人们日常生活、对社会产生的一些直接间接的影响,似乎让于冬感到更为欣慰。“电影承载着价值观,承载着直抵心灵的影响。”于冬说。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作为博纳影业的创始人,多年前,于冬就投资过火灾题材的影片《逃出生天》,但和《烈火英雄》相比,后者的格局显然已经更大。“刚开始想着做一个消防安全片,没敢想要拍电影,但是‘大连716事件’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所以尽管时隔9年,我还是决定要拍。”做下这个决定后,于冬便开始组建团队,采访、了解事件原委、准备剧本。于冬要求文戏与特效都要保证最大程度真实,于是有了后来影片呈现出的一系列现代装备、震撼视觉以及情感细节。“制作水准和情感共振,实现这两个共赢,我觉得是一定能赢得观众的。”和《烈火英雄》同属“中国骄傲三部曲”的另一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中国机长》,截至11月19日,上映票房已累计28.63亿,不少观众直呼“看哭也吓哭了”,事件本身的震撼程度、影片的特效、演员的表演,都成为影片之外引起人们热议的话题。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这两部难度不小的“命题作文”,于冬都完成得颇为漂亮。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后,博纳再次展示了其拍摄主旋律商业大片的超强能力,有媒体将其总结为“博纳模式”。比起一些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化,博纳近些年的主旋律影片遵从类型片的创作规律,同时更加探讨人性的深度。对此,于冬认为,主旋律不仅仅体现在英模人物、历史革命题材上,它更代表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现代电影的技术和语境来完成创新性的表达和创造性的转换。”

“年轻一代的观众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通过互联网的播放平台,看到的都是世界级的电影,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主旋律电影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方式,跟现代电影脱节,年轻观众可能会排斥。他们在银幕上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动漫英雄、科幻英雄,上天入地,太空救险。但是我们的时代在呼唤中国英雄。如果我们的影视作品过多地去描写90后、00后的颓废,这种负面情绪对社会建设没有任何益处。为什么不让热血的年轻孩子们意识到他们也可以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那我们电影人就要用现代电影的创作力,也就是美学价值的突破、类型的突破和我们思想表达的突破来为年轻一代解读主旋律。”于冬说。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事实上,《烈火英雄》和《中国机长》并非博纳对新主流大片的首次尝试。在由这两部影片和《决战时刻》组成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之前,还有一个“山河海三部曲”,分别是2013年的《智取威虎山》、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和2018年的《红海行动》。要知道,在2014至2015年间,正是IP与流量当道的市场,充斥着玄幻剧、古装剧、宫斗剧、盗墓剧,以及综艺、歌曲速成改编的大电影,它们豪取票房,甚至出现了可以根据粉丝诉求更改影片结局的现象。“我觉得这些可能都是各种现象、各种探索,但那段时间的确给很多电影专业导演以思考,还要不要叙事?还要不要塑造人物?还要不要声音技术?我相信还是要回归电影创作的本体,要塑造人物,要有叙事结构,要起承转合,要有制作,要有专业态度。”于冬说。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博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闯出了一条主旋律商业电影的新路。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算是一个大转变,这部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影片获得了当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大奖。也是那一年,一大批年轻的电影导演达成了“长春共识”——坚持质量是电影的生命线。“如果我们的电影、电影院的业态完全互联网化,那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的1万家电影院、6万张银幕相当于拱手让给好莱坞电影。”于冬说。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山河海三部曲”用了6年拍摄,到了“中国骄傲三部曲”,博纳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同时在3个月内密集投放市场,规模布阵已不可同日而语,观众看到的还有更胜一筹的工匠精神与专业态度。“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冬认为,票房不代表一切,但票房代表观众的选择,而观众的选择是第一位的。“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票房,它背后是温度,观众的温度,你能想象握着这张电影票的手的温度。”

打磨内功,始终深耕电影主业

五六年前,内地影市风起云涌,很多头部影视公司趁着行情大好,拿着大笔融资开始向地产等非电影业务进军,而博纳似乎是这股狂热中少有的“异类”,其核心业务布局始终没有脱离过电影。相比上市公司的CEO,于冬更像是一个奋斗在创作一线的电影人,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许多投资人商业的视角可能比我开阔,随着中国经济大潮的席卷,各种商业机会都有,许多投资人都赚到了。但是电影不能一味奔着投资赚钱去。”

从“稳准狠”地做电影发行,到业务升级的过程中率先站上合拍片的舞台,再到从港片发行户转向主旋律商业片引领者,我们都很少看到博纳追逐流量或是IP的动作,于冬说他对此从不感冒。看看每次电影创作时,于冬选演员的标准和拍摄要求:零下30度的雪乡,4个月的拍摄,有了《智取威虎山》;零上40多度的热带雨林,7个多月的拍摄,有了《湄公河行动》,这并非如今市场上流量明星所能做到的。所以于冬常说这两部作品的男主张涵予是敬业的、职业的演员,“内功是要慢慢磨的。”于冬这句话在说演员,在说电影创作,又何尝不是在说博纳这20年的历程。

于冬是从体制里出来的很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当年于冬刚迈出校门,就踩在了电影业政策变革的节点上——各制片厂获得了故事片的自主发行权,不再由中影统一发行,随后,民营公司也有了参与发行的权利。以出众的发行能力,于冬在26岁那年成了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科长。1999年,他用3万积蓄和27万借款创立了博纳,在民营电影公司之中,博纳是先行者。至今,于冬回忆起那段创业时光还会为我们讲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3个人,是如何拎着拷贝在全国跑业务的。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2001年,博纳拿到了首张民企电影发行许可证,并开始走向香港电影圈的主战场。有媒体细数过于冬这段时期的征程:从拿下文隽监制的《我的兄弟姐妹》,以2000多万元成为当年票房亚军,于冬一举在香港电影圈打出了名气;到《天脉传奇》与《蜘蛛侠》对打,最终以3000万票房进一步迈进香港影视圈。自此,博纳几乎垄断了港片在内地的发行,并开始大规模参与电影投资制作,《窃听风云》在2009年暑期档拿到1亿票房,《十月围城》在2009年贺岁档拿下近3亿票房。有业内人士认为,博纳是在这段时期逐步形成了由香港导演执导、以商业大片包装主旋律题材的方法论,这在后来的“三部曲”系列得到了更为彻底的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荣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林超贤,可以说也是于冬“慧眼相识”的香港导演,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于冬打开主旋律商业电影的新路,和林超贤合作的这两部电影功不可没。甚至许多人评价,当年以警匪类型片导演著称的林超贤与博纳合作之后,突破了警匪类型片的美学价值。于冬则表示,“把香港警匪片的动作元素、好莱坞特工片的炫酷感觉,加上国内具有共鸣的情感故事,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博纳的第三个“十年”

博纳曾拿下第一张民营的发行牌照,前不久在院线牌照开放后,博纳又拿下了新规后的首张牌照。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博纳已完成65家影院的建设开业,2019年还有稳定的继续开业的计划。“曾经偷票房横行的年代,我深恶痛绝。所以我投资的第一家电影院,博纳悠唐电影院开业时,我就郑重承诺,绝不偷票房。我要自己发行还要自己放电影。”这是于冬的执着和信心。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20年,博纳成长为一家全产业链的大型民营的电影制片公司,至今,博纳累计出品电影已达270多部,每年的电影产出量稳定在15部左右。每个礼拜、每个节假日、每个春节,博纳从未缺席。在于冬的计划里,未来的产能不会盲目扩大,“要做头部的头部,就是为全年四大档期定制。”有业内人士曾评价,于冬对电影行业的敏感始终带着典型的影片发行思维。

今年,在筹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时,博纳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包括了一部讲述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决胜时刻》。于冬在采访中特意提到这部作品——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首次交给民营电影公司拍摄制作,“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对博纳的信任,我们义不容辞。”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中国的电影银幕数量从1800张有效的单厅银幕,发展到现在的66000张现代化多厅,成为世界第一大放映市场。“经过17年的产业化发展改革,中国电影正在成为世界电影产业的引擎。”于冬说,“未来的十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一方面,在国内本土市场中国电影要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电影的海外出口能力、辐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成为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标志。”

作为中国电影“承上启下”的一代,于冬既经历过体制内的时代,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的困顿、变革与发展。如今,不断有新的民营影视公司入局、也有巨头呈陨落之势。当被问到第三个十年,博纳的“危”与“机”会是什么?于冬回答,要多元,要有耐心,借助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深化改革,随着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不是又投资了哪部哪部大片,而是产生世界影响力。”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在高朋满座的博纳20周年之夜,曾经将于冬引入香港导演圈的文隽、伴随于冬从第一次红毯走到纳斯达克的施南生、博纳合作的第一位导演黄建新以及林超贤、刘伟强等齐聚一堂话旧交。有媒体在描述这个画面时写道:“跟互联网影业用数据和片单长度标榜成绩不一样,这里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情与义。”

过去20年,于冬带领博纳走过的坎坷,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艰难崛起同步而行。对于博纳来说,新的十年已经启幕,于冬怀揣着初心、信心,率先投入到了时代的新一波洪流之中。

人物介绍

于冬,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中国目前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发行人、出品人之一。现任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著作权人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以来,于冬及博纳影业先后出品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山、河、海三部曲”和《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为代表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等。

于冬:“博纳模式”创赢新主流大片

图源:博纳

globaltraveler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