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时光留下的灰

百年传承之美

绘与塑的魅力

屋檐上的艺术

我们称之为——灰塑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走近岭南,屋顶上色彩斑斓的建筑美术不禁让人叹为观止。这些老建筑上栩栩如生的小景观,彷如屋檐墙楣上的一部小剧,有人物,有风景,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着时代的记忆。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早在2008年,灰塑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

在狮山镇联表西村,有一位古稀老人仍在坚持修练灰塑这门艺术,他就是联表灰塑的第六代传人,关劲莊。

平凡工匠,技艺修练,贵在坚持

年逾古稀、修练技艺三十年的关劲荘,在说起灰塑这门艺术的时候,仍然温恭自虚:"灰塑很难学得精,修练十年也可能是刚进门,我的技艺跟父辈以及从小就学习灰塑的弟弟相比,真的差太多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学习中,坚持去练习。"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伯伯在认真"练习"

40岁才开始学习灰塑,现年70岁出头的关劲莊伯伯,也在学习当中吃过不少苦头。父亲认为学习这门技艺没有出息,不愿意教授他灰塑的技术。关劲莊不得不自学,偶尔向弟弟"偷师"。

关劲荘说:"灰塑这门技术,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那些人物、鸟兽很讲究形态,学习灰塑之前需要对绘画有深厚的技艺,才能绘出生动的像。"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伯伯讲述他的故事

在走上灰塑的艺术路之前,关劲莊在绘画基本功上磨练了20年。所谓功多艺熟,渐渐地,关劲莊也尝到了坚持下来的"甜头",他创作的灰塑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也曾四处奔走做工程,以此来帮补家庭。

灰塑制作:一构,二塑,三绘

联表灰塑,百年传承的技术,以工艺精细,立体感强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其制作过程也让人十分好奇,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灰塑保存十几二十年无损?佛山民间灰塑艺术大师关劲莊,亲自动手制作,向大家介绍。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弟弟旧时的练习作品

构图

灰塑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考究技艺和整体形态的一步——构图。这一步骤使用水泥和沙灰混合的材料进行筑底,运用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艺术表达构出造型。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图片左边鱼型是灰塑的第一步:构图

扎骨架

根据制作物体的厚度而定,需要钉钉子或是使用铜线进行形态的固定。

塑面

将元宝纸捏碎加入灰膏中,制成纸筋灰。这种纸筋灰与普通灰膏相比,牢性更强,所以保证了灰塑保存的质量。在抹上纸筋灰之前,在模胚上洒水能让其粘黏得更牢固些,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使用父辈祖传的木匙进行"塑面"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布满沧桑的老手,粗苯的灰铲,在灵活的手艺中,烂泥般的灰团逐渐成型。

上色

纸筋灰完全干了以后,便可以进行上色,为这栩栩如生的灰塑平添一份独特的色彩。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有人愿教,却无人愿学

灰塑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悠远流长,更在于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审美想象和文化内涵。它的美,更在于创造它的匠人的匠心,他们的独具慧心和人生态度如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水,每每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旧居的灰塑作品

除了浓厚的兴趣,关劲莊说灰塑更是一种责任,一份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使命。只可惜,如今有人愿意教授,却无人愿意学习。"灰塑需要扎实的功夫,现在的年轻人心态不好,希望赚快钱,这门技艺也很难后继有人。"面对灰塑的濒临灭绝,关劲莊表达了他的遗憾。

百年传承,30年磨砺,狮山联表西村的他把灰塑画活了!

关劲莊老师现场教授学生(图片来源:南海教育信息网)

如今,关劲莊伯伯受政府的邀请,每周都会去联表小学进行灰塑的教授,即使不是正式的教授,但也饱含着对灰塑这门技艺得以延续的情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灰塑,喜爱灰塑,传承灰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