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貴陽婦幼保健院兒科的病床“火”了

(原標題:加強患兒醫療救治和保障管理——貴陽婦幼保健院兒科的病床“火”了)

韋再芬今年32歲,丈夫33歲,夫妻倆帶著1歲多的兒子小俊(化名)在蘇州打工,兩個女兒則在老家貴州省三都縣打魚村上學。錢雖然掙得不多,一家人倒也過得充實。一場疾病的到來,卻讓全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困境。

從小俊蹣跚學步起,韋再芬就發現,孩子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後來兩個膝關節都腫了起來,還經常指著自己的腳哭個不停。談起孩子的病,韋再芬滿眼都是淚水:“蘇州的大夫說,孩子身上缺少什麼因子,花了幾千塊錢也沒解決問題。”兩口子文化水平不高,沒搞懂大夫說的是什麼意思,打工賺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帶著孩子回老家,到貴陽婦幼保健院看病。

這是一家創建於1938年的三級甲類專科醫院,醫療水平在全省首屈一指,但有些科室卻空著許多病床。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景榮介紹,老百姓有了小病小痛不用到貴陽,在當地就可以醫治,罹患大病卻更願意到北京、上海的大醫院。“我們科室的床位就常常空著許多,轉給別的科室用。”張景榮說,異地治療本身成本就很高,再加上大醫院床位緊張,很多患者住不上院只能“走療”,在醫院附近租房子看病,不僅加重負擔,也加大了感染風險。

雖然難以置信,但厄運確實降臨到了這個家庭,小俊被確診患上了重型血友病,需要終身用藥,每週兩針,每針1000餘元。得知這個消息,韋再芬和丈夫抱頭痛哭,既為孩子的病痛傷心,也為接下來的治療發愁。“一年十幾萬藥費,就算能報銷一部分,其他的我們也拿不出來啊!”韋再芬講道,甚至有親朋勸她,不如趁年輕再生一個。

貴陽婦幼保健院兒科的病床“火”了

為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國家衛健委在全國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圖為家庭醫生上門為小俊開展醫療診治。

像小俊這樣的患兒,絕非個例。實際上,先心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等,在兒童各個年齡段都有患病可能,衛健委等部門也一直在關注。早在2010年,衛生部、民政部等就加強了先心病的醫療保障工作。2018年,又加大了兒童白血病的保障力度。這一次,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國家衛健委會同民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決定,在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中聯合開展兒童血液病和惡性腫瘤的醫療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明確將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等10個病種作為首批救治管理病種,進一步提高醫療和保障水平。其中,就包括小俊患上的血友病。

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局醫療管理處處長李大川介紹,之所以選擇這10種疾病,是因為這些病發病率相對較高、診療效果明確,而且會對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經濟負擔。比如除意外創傷以外,惡性腫瘤已成為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與龐大的患兒數量不相匹配的是,目前開設專門科室或提供必要醫療的醫院並不多,而且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對此,五部委局採取了一攬子措施,努力提升醫療救治、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水平,確保患兒得到及時治療。

讓患兒看得起病,是實施醫治的前提。小俊出院時,貴陽婦幼保健院就主動幫他們申請了大病醫保和慈善救助。韋再芬帶孩子回家後,三都縣民政局迅速審核,為他們一家辦理了低保,全家每月可以領到2000餘元;縣醫保局則主動打電話,告知可以再報銷一部分費用,並籌集了6000多元的醫療補助。為把患者負擔降到最低,貴陽婦幼保健院還協調貴陽醫科大附屬醫院的專家進行會診,在確保療效相同的前提下,將另外一種慈善救助比例更高的藥品納入了藥物名錄。“現在,小俊打針基本上不花錢了。”韋再芬講道。

貴陽婦幼保健院兒科的病床“火”了

救助不止於此。為提高醫療水平,國家衛健委不僅在各省區市都確定了一批定點醫院,還協調北京、上海等兒童專科醫院的專家定期指導。同時,指導各地建立了綜合會診、醫院合作、放射治療和轉診協作機制,讓患者進一家醫院就可以得到全程治療,避免排隊掛號和重複檢查。國家衛健委還建立完善了相關醫療系統,要求所有定點醫院必須及時錄入收治的患兒情況,發現疑難問題及時提供指導,確保“一個也不能少”。

醫療保障水平上去了,患者逐漸回來了。僅今年8月份以來,貴州身患血友病等10種疾病的兒童在本地得到救治的人數已增加2.6倍。現在,貴陽婦幼保健院兒科的病床基本上都滿了,有時還需要加床。(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2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原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