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在我國的最北邊,有一條被譽為“神秘的風景線”的國際河流,還有個省份也因此得名“黑龍江”。但在咱們南方,竟然也隱藏著一條頗有“名氣”的“黑龍江”,這條“黑龍江”真名為

“練江”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練江發源於廣東省普寧市

大南山五峰尖和白坑湖水庫

幹流自西向東流經普寧市和汕頭市潮南、

潮陽兩區,至海門區注入南海

全長71.7公里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這條潮汕地區的母親河

因河水清澈蜿蜒如一道白練

而得名“練江”

然而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

這條澄淨如練的河水就不復存在了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二十年間

粵東這條澄淨的“母親河”

披上了一件黑色的外套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臭氣熏天,垃圾遍佈

成了震驚全國的“黑龍江”

整條河溝都是發臭的黑水

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堆滿了河道

讓居住在溪邊的村民苦不堪言


這麼多年難道沒人管管?

練江的汙染由來已久。1997年,練江流域就被廣東省環保局列入整治目標。在之後的20年中,廣東省汕頭市也多次制定相關的整治工程實施方案,然而方案中的規劃和目標幾乎都沒有實現。到去年的6月5號,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進駐廣東省,對第一輪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的時候發現,練江及其支流水質依然汙染嚴重。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練江汙染問題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李希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馬興瑞省長牽頭督辦汙染整治,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全力以赴打好練江汙染攻堅戰。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練江變成了這樣?


01

原因一:


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潮汕籍海外僑胞回鄉投資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集群得以快速形成和發展。流域內200多家印染印花企業和大大小小的私人作坊,其特點是高汙染、高能耗、高耗水。個別企業還存在偷排漏排、超標超量的違法行為,紅色、黃色、或者黑色的汙水直接排進了練江。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02

原因二:


練江流域人口達到467萬,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的6倍。沿江兩岸百姓隨意傾倒、排放的生活垃圾、汙水,讓“母親河”很受傷。再加上兩岸畜禽養殖帶來的農業面源汙染,練江終於不堪重負,成了汙水和廢水的儲集池。自1998年以來,水質一直處於劣V類。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為五類:I、II、III、IV、V。

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指水質惡劣,不能作為飲用水源。

而劣V類水是指汙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

03

原因三:


汙染如此嚴重,當地用於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卻少得可憐。歷史上由於自然的原因,選產業選的並不好。低端產業的情況並不樂觀,老闆賺錢,政府為環境買單,老百姓承受後果。久而久之,欠賬一天比一天多。就當人們紛紛認為練江

“沒救了”的時候,練江卻重現清澈。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如今去到練江

還能看到人們在江邊賽龍舟

水質變得晶瑩剔透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而這段江流還曾是練江整治計劃中

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當地居民的態度也從原先不理解到支持

從過去的亂扔亂倒

到現在的自覺主動維護環境衛生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破窗效應打破了

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如今已經逐步形成全社會

廣泛參與環境整治的氛圍

與去年同期相比

今年1-9月

練江干流水質綜合汙染指數同比下降33.5%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可比的21條支流中

水質同比好轉的有17條

這一年來,汕頭普寧兩市集全省之智

舉全市之力,聚萬眾之心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以刮骨療毒的決心

在最嚴格的量化剛性考核問責機制下

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和人民的期望

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給廣東最黑的河做“美白”,太不容易了

2015年,廣東省出臺練江汙染整治實施方案。到2018年6月5日,汙染依舊嚴重。究竟是什麼,讓練江變化如此迅速重現清澈模樣?當地是如何進行治理?如何給練江做“美白”?他們的治理中又有哪些經驗能被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