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讀再多的育兒書,也無助於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

近日,有一個朋友和常爸在微信上聊,下面是對話的大體意思:

朋友:“我們家的育兒書已經放滿了書架,大概有四五十本,我每本都很認真地研究了。”

常爸:“那你空餘時間都幹什麼?”

朋友:“空餘時間?我除了上班帶孩子,所有時間都在鑽研育兒書了,哪有時間再做別的?

常爸:“不看點小說、歷史書之類的嗎?”

朋友:“有用的書都看不完,哪有時間看這些沒用的東西?”

讀再多的育兒書,也無助於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


常爸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應。於是給她講了一個莊子的故事 。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栽植成長,結出的葫蘆有五石的容量。用它來裝滿水,則它不夠堅固,無法負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開做成瓢,它又寬大得沒有水缸容得下。這葫蘆不可說不大,我卻因為它沒有用而打碎它。”

莊子說:“先生真是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人擅長調製不讓手龜裂的藥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一位客人聽說這事,願意出一百金購買他的藥方。

他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而已;現在一旦賣出藥方就可以賺得一百金,就賣給他吧!’

客人拿了藥方,便去遊說吳王。越國興兵來犯,吳王派他擔任將領,冬天與越人水戰,(因為士兵有了不讓手龜裂的藥),大敗越人,並因而得到封地作為獎賞。

同樣是用不讓手龜裂的藥,有人靠它獲賞封地,有人不得不繼續漂洗絲絮,這是因為所用之處不同啊!現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蘆,為什麼不把它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之上?只是擔擾它大得無處可容?可見先生的心思還是不夠通達啊!”

-《莊子 逍遙遊》

格局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可以是天壤之別。

如果父母不提升自己的格局,想養出優秀的有大格局的孩子恐怕是比較難的。就像天天跟孩子說如何漂洗絲絮,你又怎能指望他能想出把防龜裂的藥用於水戰呢?

看太多育兒書的風險在於,家長熱衷於用育兒書中的各種經驗/方法來訓練孩子,卻沒有時間提升自己的格局,結果重“術”而輕“道”,捨本逐末,反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空間。

沒有大格局的家長,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只讓孩子做“有用”的事,而自己的格局其實完全不足以判斷何為“有用”,何為“無用”。惠子覺得葫蘆只能用來舀水,所以大葫蘆一點用也沒有,就把它打碎了;而莊子則用它“浮於江湖 ”,無比瀟灑。格局不同使然。

說到“有用”、“無用”,常爸就來說說自己的經歷。常爸第一份工作是半導體工程師,專門設計手機芯片的,後來去耶魯讀了MBA,再到世界頂級的投資銀行工作。常常聽到的問題就是“那你以前學的那些電子設計的知識都沒有用了,不覺得可惜嗎”。今年5月份辭掉了百萬年薪的投行工作,改做育兒公眾號,所有朋友聽說了這事,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以前學的這些金融的知識都沒有用了,不覺得可惜嗎?”

遇到這種問題,常爸總會反問:“你平時生活中,最常用到數學的時候就是買菜的時候,其實主要是加減乘,除法都很少用到;你學了十幾年的數學都沒有用到,不覺得可惜嗎?”對方往往無言以對,但卻也一時沒想明白,既然買菜用不上,為什麼還要學這麼多年的數學。

常爸認為,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最核心最重要的,不在於掌握知識本身,而在於獲得學習過程培養起來的邏輯能力、思辨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世上沒有無用的學問。我們學數學不只是為了買菜用的!

常爸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時候,雖然不會用到之前的半導體電路設計的知識,但是那幾年理工科的課業訓練和當半導體工程師的經歷培養起來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常爸的幾年投行生涯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一次上市慶功宴上,一位資深的會計師合夥人對常爸說:“我和很多投資銀行家一起工作過,發現其中很多人都只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逼著會計師和律師出方案,但是你能迅速綜合各方的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所以我很願意下次和你再合作。”這種快速地在繁雜的信息中理出頭緒,並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的能力,與常爸之前受到的理工科的訓練絕對有密切的聯繫。即使在投行壓根用不上高等數學、電路設計,常爸也絲毫不覺得之前的經歷是一種浪費。

常爸現在寫大多數文章,都能做到句句有出處,段段有證據,每個主要論點都有英文參考文獻支持。用粉絲的話來說,“常爸把文章當學術論文來寫,也是蠻拼的”。但其實,要想模仿常爸的風格,也不是光“拼”就可以的。常爸小時候看的堆積如山的古典白話小說,中學時創辦校刊的經歷,大學時參加的電子設計競賽,做投資銀行家時學會的捕捉客戶痛點並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無不深刻影響著常爸現在運營公眾號的思路和寫文章的風格。還是那句話,

世上沒有無用的學問,常爸一點都不覺得之前在投行工作的經歷現在“用不上了”,“浪費”了。

我們再說回到“格局”這件事。家長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呢?最簡單直接的,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有用的”育兒書上。瞭解如何科學育兒自然是很重要的,但這世上還有很多值得你看的書。開闊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才不會限制孩子的格局,這可能比學會一百種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更重要。最後,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貌似“無用”的事。引一段話與君共勉: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 梁文道 《悅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