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波蘭戰役:德國無法擺脫的“兩線作戰”魔咒

文 | 周明

腹背受敵是兵家大忌,由於地理關係,德國曆來都存在兩線作戰的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戰,兩線作戰就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德國軍人眼中,兩線作戰是始終揮之不去的夢魘。

波蘭戰役,就是為了解決德國兩線作戰的隱患。

在1939年9月之前,德國的戰略態勢依然面對兩線作戰,東面是波蘭,西面是法國,相比之下,波蘭的整體實力不如法國,波蘭的“但澤走廊”又將德國和東普魯士分割開來。所以如果要先選擇的話,波蘭無疑是最理想的目標。

消除兩面作戰的隱患,始終是德國朝思暮想的戰略目標。在東西兩線的對手裡,西線的法國是絕對不可能化敵為友的,東線的波蘭由於國力薄弱,在再度崛起、日益強大的德國面前有可能屈從。所以德國最初還是希望能夠不戰屈人之兵,通過外交折衝迫使波蘭成為僕從國。但是波蘭擔心最終會被德國吞併,加上又有英法的安全保障——當然,這其實是英法的戰略大忽悠,英法的戰略始終就是“禍水東引”,所以當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雖然出於和波蘭的承諾,不得不對德國宣戰,但在實際行動上卻是採取了按兵不動的“靜坐戰”。

波蘭戰役:德國無法擺脫的“兩線作戰”魔咒

1939 年 9 月 2 日至 3 日間,德軍裝甲部隊在西普魯士布爾達河附近擊潰波軍某營後繼續突進

既然談不成,那就只有讓飛機大炮來發言了。所以波蘭拒絕了納粹提出的條件後,希特勒立即命令德軍開始制訂進攻波蘭計劃。但是希特勒很清楚,當時的德國軍事力量還不足以一口吞下波蘭,所以不得不和蘇聯聯手。雖然和蘇聯在意識形態上格格不入,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雙方還是一拍即合——德國和蘇聯言歸於好的速度之快,讓全世界都驚詫不已。

當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時,實際上就已經宣告吹響了進攻波蘭的號角。可以說,德國和蘇聯達成協議,進攻波蘭就已經箭在弦上了。

波蘭戰役只用了一個月,波蘭全境就全部淪陷。德國和蘇聯以那累夫河、維斯杜拉河為新邊界,瓜分了波蘭。表面上看,德國暫時解除了兩面作戰的隱患,可以騰出手來全力攻打西歐諸國。但是,波蘭滅亡,讓蘇德之間沒了緩衝。當共同利益消失後,意識形態上的敵視將逐漸放大,最終德國還是擺脫不了兩面作戰的魔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