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波兰战役:德国无法摆脱的“两线作战”魔咒

文 | 周明

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由于地理关系,德国历来都存在两线作战的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就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德国军人眼中,两线作战是始终挥之不去的梦魇。

波兰战役,就是为了解决德国两线作战的隐患。

在1939年9月之前,德国的战略态势依然面对两线作战,东面是波兰,西面是法国,相比之下,波兰的整体实力不如法国,波兰的“但泽走廊”又将德国和东普鲁士分割开来。所以如果要先选择的话,波兰无疑是最理想的目标。

消除两面作战的隐患,始终是德国朝思暮想的战略目标。在东西两线的对手里,西线的法国是绝对不可能化敌为友的,东线的波兰由于国力薄弱,在再度崛起、日益强大的德国面前有可能屈从。所以德国最初还是希望能够不战屈人之兵,通过外交折冲迫使波兰成为仆从国。但是波兰担心最终会被德国吞并,加上又有英法的安全保障——当然,这其实是英法的战略大忽悠,英法的战略始终就是“祸水东引”,所以当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虽然出于和波兰的承诺,不得不对德国宣战,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采取了按兵不动的“静坐战”。

波兰战役:德国无法摆脱的“两线作战”魔咒

1939 年 9 月 2 日至 3 日间,德军装甲部队在西普鲁士布尔达河附近击溃波军某营后继续突进

既然谈不成,那就只有让飞机大炮来发言了。所以波兰拒绝了纳粹提出的条件后,希特勒立即命令德军开始制订进攻波兰计划。但是希特勒很清楚,当时的德国军事力量还不足以一口吞下波兰,所以不得不和苏联联手。虽然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格格不入,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双方还是一拍即合——德国和苏联言归于好的速度之快,让全世界都惊诧不已。

当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时,实际上就已经宣告吹响了进攻波兰的号角。可以说,德国和苏联达成协议,进攻波兰就已经箭在弦上了。

波兰战役只用了一个月,波兰全境就全部沦陷。德国和苏联以那累夫河、维斯杜拉河为新边界,瓜分了波兰。表面上看,德国暂时解除了两面作战的隐患,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攻打西欧诸国。但是,波兰灭亡,让苏德之间没了缓冲。当共同利益消失后,意识形态上的敌视将逐渐放大,最终德国还是摆脱不了两面作战的魔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