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種被面只有溫州農村70歲老人制作,瀕臨失傳再難見


在浙江溫州,這對老夫婦蓋的夾纈(xié)被,是愛情、婚姻的見證和象徵,但這種傳統工藝正在消亡。

剛剛破土而出的靛青,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板藍根,它的根也是製作夾纈的重要染料。

費時費力的靛青,密封於編織袋中,可保存約2年,現在已經被化學染料代替,溫州手工制靛的人家也僅剩幾戶。

將土布依次鋪排於17塊雕版之間,再拴緊框架,準備靛染,能刻制雕版的老藝人已經紛紛過世。

利用槓桿吊入染缸染色,要浸染4次,前後共約3個小時,而化學染料只需30分鐘,且是一次完成!

最後將布從雕版上取下,平鋪在河水中漂洗,然後晾乾,4個環節缺一不可。

特殊時代工農兵題材的圖案

百子和狀元紋樣

鸞鳳和鳴紋樣

採用夾纈工藝的唐代獅子牡丹紋樣,千年文化在成本效率上,無法與現代企業競爭,老作坊已經紛紛關門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