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导读:

最近一个做教育朋友和我聊了他公司的情况:

他们公司,除了几个人事财务,几乎全是课程顾问,但是公司的一半以上的销售业绩都是一个姓溪的客户经理的。老总自然对溪经理非常器重,重点培养,让他负责整个公司的团队和渠道,公司业绩也蒸蒸日上!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然而今年三月底的时候,溪却莫名其妙跳槽去了同行的一家教育机构,连声招呼都没打,公司瞬间失去了一名顶尖的销售人才,另让老总更加气愤的是,小李还带走了销售团队和公司一大批资源,使公司遭受重创,老总几番联系他,请他回来,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回归。。。

一番打听后得知,原来是竞争对手给出了更好的薪资福利,溪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老总气的直说“白眼狼”,自己那么器重他,给的待遇也不差,他挣的也不少,竟然就因为对手给的高一点点就选择离开。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其实,在中小企业中,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作为老板你意识到你在培养出优秀员工后,你的好苗子正在被围追堵截吗?


为什么能挖走你的优秀员工?

70%是候选人对当前的环境不满意,30%是因为外面的机会好。

发现了吗?前者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对方只是出一倍的价钱,公司的感召和人情还可以发挥作用。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但是,如果是五倍的价钱呢!

当利益达到300%就可以让人铤而走险,更何况五倍的价钱!不管是不是龙潭虎穴,都值得去闯一闯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前市价都已经是现在员工收入的五倍了,你还一直说对员工好,这怎么看都缺乏说服力。

反思:如果抛开感情、忠诚不谈,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好的薪酬模式,怎么可能留住核心人才呢?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工作量=产值+价值
  4. 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消极怠工。
  5.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传统薪酬绩效缺乏活力。
  6. 员工都是抱着打工者心态工作,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业务员加薪的两大模式:

  • 1、KSF增值加薪:

在销售业绩之外,根据业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标

2)高毛利产品销售指标

3)新客户开发销售(数量或金额)指标

4)新市场开发销售指标

5)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标

6)客户投诉率或数量指标

7)客户开发或服务成本指标

8)客户有效服务数量指标

9)协助开发产品指标

操作:以过去的实现值作为基点,超过这个基点(也可以建共识标准)就可以给予奖励加薪!

  • 销售岗位ksf案例设计: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 2、PPV量化加薪:

让业务员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单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市场调查产值工资;

3)统计员,除了自己的业绩,协助统计和分析。统计产值工资;

4)客服员,打回访电话,收集客户反馈。客服产值工资;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分析产值工资;

6)根据企业岗位配置及个人能力,还可以担任行政、后勤、网络、美工等工作,并获得各种产值收入。

小结:

销售员是每家企业里面冲锋上阵的关键岗位。所以一套有效的激励管理办法可以使销售员更加充满斗志激情,让公司业绩翻番。

但是很多企业在设计销售岗位薪酬激励的时候,通常都是按照底薪+提成的方式来进行工资发放。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模式显得比较的单一,激励不够丰富多样。激励单一的结果,最终也会体现在销售的业绩上面来。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薪酬绩效模式是否具备丰富的激励性。多样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里面。

有没有发现“底薪+提成”不再适合企业,员工不吃那套能者多劳的

薪酬设计的主要导向是什么?

1、激励多化:

按周期、按三线目标(保健线、激励线、挑战线)、按个人与团队、按职责内外等组合设计。

2、层次差异化:

按不同层次、年龄员工的需求差异进行设计。

3、双向扩展化:

由单向激励发展到双向驱动,增加驱动力。

4、未来价值化:

除当下价值激励外,开始注重潜力与未来价值,如股权、愿景等。

  • 另外,薪酬设计还要综合考虑五大要素:

1、挖掘员工深层次的需求;

2、必须懂得激励理论;

3、选择最佳的薪酬模式;

4、设计合理的薪酬流程;

5、设置薪酬体系的保障。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