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名人實寄封的撿漏

名人實寄封的撿漏

名人實寄封是近年來新興的收藏門類之一,隨 著拍賣場上名人墨跡的成交屢攀高峰,不少大眾藏家 開始轉向這塊“價值窪地”進行研究學習。

與名人墨跡相比,名人實寄封單價並不高,但若假以時日集成專集,形成系統,玩出名堂,收藏潛力便會十分巨大。

眾所周知,信封雖小,信息量亦有限,但卻能系統地呈現歷史的脈絡與軌跡,實寄封上涵蓋諸多元素,如郵票、郵戳、郵資、郵路、郵程、地址、人物、單位等,以任一元素作為線索進行歷時性或共時性的研究,都能成為人物生平年譜和時代變遷的佐證,別具趣味。

自清末到新中國時期,名人實寄封涵蓋的範疇極廣,種類亦多,給收藏者帶來了諸多購藏機會。

這 些實寄封既有國際人物、革命先驅、軍政要員,也有 社會名流、書畫巨匠、藝術大師等。

對於新進場的收藏者來說,是一個“低門檻、易上手”又不失樂趣的收藏門類。

要鑑藏名人實寄封,首先要了解其種類,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名人寄出的實寄封;

二是名人 收啟的實寄封。

名人寄出的相對珍貴,可視同於名人真跡,在鑑藏時還可以與名人墨跡進行比對,這一類價值較高,若封內尚存有信札則更加難得;

而名人收 啟的實寄封則存世量多些,比如寄毛主席的實寄封,價格相對便宜,適合大眾藏家。

除以上兩大類別外,還存在一種特殊的交叉情況,即名人寄給名人的實寄封,這對於研究特定時期人物社交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挖掘出過去被忽略的歷史側面。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3 1946 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公函實寄封

初識名人寄出的實寄封

名人實寄封片早在上世紀90 年代已走進各大拍場。

以近年的成交記錄為例,曾出現不少書畫巨匠寄 出的實寄封,如北京匡時2012 年春季拍賣會第LOT 1803 號拍品為一組齊白石致伊藤為雄實寄明信片(圖 1),這組明信片對於研究齊老與伊藤的交往有重要意義。

伊藤是日本早期收藏齊白石作品的重要藏家,兩人應認識於1927 年至1937 年抗戰爆發後齊老閉門謝客。

在此期間,屢見齊白石給伊藤的書畫。

雖屬買賣交易,齊老卻傾力而作,毫不馬虎,因而目前所見之 “伊藤”上款畫作都是齊老的重要作品。

明信片正是當時兩人往來的見證,從中可窺見齊白石的志趣和藝術追求,以及當時齊老作品的市場行情,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提起名人信封,拍場上最令人深刻當屬中國嘉德2013年秋季拍賣會郵品專場第LOT2799 號拍品, 一件

毛澤東致傅作義、薄一波公函封(圖2)以655.5 萬元成交,創下單一名人手遞封的最高成交紀錄。

鑑賞這件實寄封,我們主要是從毛主席真跡出發,雖寥寥十二字,且無具體內容,但眾所周知,毛真跡在私人手中極罕,在拍場上更屬首次出現,因而十分難得,加之其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公函,更進一步佐證真實性。

從多種因素出發,這一類“孤例”的藏品,喜歡它的人願意為它付出值得的價格,可見名人信封 蘊含著巨大的價格彈性空間。

對於普通藏家來說,收藏名人信封的最大樂趣 在於“撿漏”無處不在。

筆者曾在拍賣網站上收穫一件1946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公函實寄封(圖3)。

乍一看似乎普通無奇,但考慮到是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寄出,想必此人非普通人物。

仔細判斷落款署名,終發現是當代著名工筆人物畫家潘絜茲。

此封由甘肅 敦煌寄出,貼孫中山像郵票十八枚,合計郵資法幣53元,符合1945 年10月1 日至1946年5月1日間國內航空單掛號郵資,再結合畫家潘絜茲的個人年譜,可以確定此為潘之真跡無疑。

由此可見,在鑑定實寄 封時,我們不僅可以比對名人筆跡,還可以結合郵政 史料進行佐證,這也是鑑藏實寄封非常實用的方法。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4 潘絜茲作品《幽谷

百合

作為民國時期敦煌臨摹研究的畫家之一,潘絜茲(1915-2002)遠不如同時期“敦煌臨摹畫家”張 大千、董希文等人名氣大,但其作品藝術價值依然得 到了市場重視。

縱觀潘老生平:

1932 年考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1937 年入伍,在張自忠將軍部下做宣 傳工作。

後得於右任先生資助,從事敦煌藝術研究,1945年到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從事古代壁畫的臨摹 研究。

1951 年調北京參加籌備敦煌文物展覽,後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美術組組長,可見潘老一生始終與藝術結緣。

中國嘉德2013春季拍賣會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一件3.0 平方尺的潘絜茲作品《幽谷百合》(第LOT 392 拍品)估價8萬-12萬元(圖4),最終以101.2 萬元成交。

該作品落款與實寄封對比(圖5),字跡完全吻合,可資佐證。

因此,掌握實寄封鑑藏方法有助於我們在收藏過程中成功“撿漏”。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5 潘絜茲作品《幽谷百合

由名人收啟的封函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六:民國時期各地寄孔祥熙及夫人宋靄齡實寄封

寄名人的實寄封雖然遠不如名人親筆信價值高,但價格存在巨大彈性空間,這主要根據存世量和重 要程度來衡量。比如中國嘉德2014 年秋季拍賣會第 LOT 2179 號拍品,為一組民國時期各地寄孔祥熙及夫人宋靄齡實寄封(圖6),成交價為1.265萬元。這組 封屬典型的名人收啟實寄封,無內信,價格相對大眾化。封上信息可推斷寄信人身份及與孔祥熙家族之間 關係,或從郵戳、時間、地點上佐證人物生平年譜及居住地,倘若今後遇到相關文獻記載佐證,或許能解開實寄封上的謎團。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7 7 件雲南軍政界名人實寄封

再來看看一組與革命人物、軍政將領相關的實 寄封。

在中國嘉德2016 年春季拍賣會郵品專場上, 有一組7件雲南軍政界名人實寄封(圖7),其中包括唐繼堯、顧品珍、龍雲、盧漢、曾恕懷等人物,眾所周知,近代史上雲南偏居一隅,政治民生相對穩定, 留存下來的實寄封較多,即使如此,能同時集齊眾多“雲南王”實寄封,著實需要足夠的緣分與巧合。

當然,對於收藏家來說,價格並非主要因素,最重要是實寄封本身能反映出中國近代史變遷,這才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收藏體驗過程。

這一組實寄封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雲南近代史 上輝煌的一頁。

在軍閥割據時期,滇系是比較特殊的 一支地方軍事勢力,雖然地處西南邊陲,但卻有完善 的新式軍校教育、有自給自足的現代兵工廠,還有煥 然一新的市政建設。

在重九起義、護國戰爭、抗日戰 爭等歷史性節點上,雲南乃至整個大西南都扮演過先 驅者的角色,比如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都是赫 赫有名的軍政界人物。

儘管這批雲南名人實寄封價格 不高,但卻能系統地反映雲南近代史乃至中國近現代 史的軍政變遷,可謂是一個極具升值潛力的歷史縮影。

在鑑賞過程中,筆者結合各個“雲南王”的人物年譜和歷史事件對比還發現,此組信封內藏玄 機。

舉個例子,其中一件為1921 年雲南陸軍步兵第 十八團寄顧總司令封,貼民國帆船郵票叄分一枚,於1921 年9 月16 日由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寄出,9月27 日到達雲南昆明。

查歷史典籍,唐繼堯擔任雲南省總司令至1927 年,其間為何冒出“顧總司令” 呢?

經查閱文獻記載,方弄清來龍去脈:

顧總司令,名顧品珍(1883-1922),字筱齋,乃昆明人。

1909年從日本回雲南,任雲南陸軍講武堂軍事教官兼騎兵科長,曾參加重九起義和護國首義。

1917 年,孫中山掀起護法戰爭,顧品珍任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級 別很高。

當時唐繼堯聲名大振,野心極度膨脹,橫徵暴斂,駐外滇軍連年征戰苦不堪言,終於激起一場以 顧品珍為首的“反唐兵變”。

1921 年2 月,顧品珍率 四川滇軍主力回滇攻佔昆明,唐繼堯被迫辭職流亡 香港。

顧品珍在眾將支持下,於1921年2月9 日率部入駐雲南省府,並被推舉為滇軍總司令,同年4月 23 日兼任省長。

而唐繼堯流亡到香港後,一直運籌東山再起。

唐一方面秘密聯絡舊部,一邊籠絡駐粵滇 軍。

並收買滇南大土匪吳學顯,從內部配合,向顧品 珍突襲。

由於事起倉促,顧品珍慌亂中一直未拿出一套拒唐作戰方案,即使擁有數萬人之軍隊,力量上佔優勢,但所部各在一方,各自為戰,互不支援,被動挨打,指揮十分混亂。

1922 年2 月,顧品珍兵敗身亡,終年四十二歲。

唐繼堯順利重返昆明,重掌雲南政權。

本實寄封正值1921 年9月時期,恰是顧品珍執政雲南的短暫一年間,十分難得,也恰恰反映了那段侷促而動盪的雲南軍政歷史。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8 大躍進晚期寄毛主席實寄封

反觀新中國時期的名人實寄封,存世量較多且名氣最大當屬毛主席等重要領導人物收啟之實寄封。

筆者熱衷收藏寄毛主席、周恩來收啟之信封。

附圖為 1959 年大躍進晚期寄毛

主席實寄封(圖8),寄件人端莊書寫“寄北京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萬歲收閱”,另貼有普8郵票1枚,並銷有1959年4月山東小地名郵戳。

封背有落地戳及中共中央辦公廳收發章,信息完整,郵路清晰,是特定時期的歷史反映。

附圖為另一件1956 年寄周總理之實寄封(圖9),貼“首都 名勝”紀念郵票8分一枚,銷山東小地名郵戳,寄件人手書“北京國務院交周總理同志啟”,背有落地戳及投遞員簽章,郵路完整。

這組實寄封是建國初期民眾寄給國家領導人物的信函,兼有北京第17支局落地戳,也是中南海郵局的實物反映。

相信只要堅持發掘背後歷史,必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名人实寄封的捡漏

圖9 1956 年寄周總理之實寄封

實寄封的魅力不止於郵史,更在於其背後的歷史故事,能在玩封的過程中享受到挖掘歷史的愜意, 這樣的兩全,可謂是收集郵品的最佳體驗。

這種體驗,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解讀過去熟悉的歷史,也可以從某個角度證實歷史存在過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