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即便增速全国“倒数”仍不回头!山东为何如此“淡定”?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31省份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东实现生产总值6230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4%。

从总量排名来看,山东GDP继续排在广东、江苏之后,处于全国第三的位置。从增速排名来看,山东GDP增速仅高于“失速失语”的吉林、黑龙江和天津,处于倒数第四的尴尬位置。

两年前的2017年,山东GDP增速为7.6%,在全国位列“中上游”时,山东“着急”得不得了。而如今,增速几乎全国“垫底”,山东却很“淡定”,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信心来自哪里?是不是盲目乐观?

1

“空笼期”的苦楚与彷徨

即便增速全国“倒数”仍不回头!山东为何如此“淡定”?

当下的山东,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大量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大批工厂企业被关停,损失的是GDP,是就业,是税收,这就好比是割肉,痛啊!于是,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不少地方干部的信心也发生动摇。

质疑与担心不是全无道理。2018年被视作是山东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元年”。但就是这一年,山东GDP增速从2017年的7.6%,下降至2018年的6.4%,足足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要知道,这可是在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而不是那个增速动辄两位数的时代了。增速一下子降低1.2个百分点,绝对算得上是“跳水”。

不仅如此,在“追赶模式”下,山东与广东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拉大。山东与广东GDP的差额从2017年的17071亿元,扩大至2018年的20657亿元,拉大了3586亿元。相当于一年间,山东与广东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威海的差距。

今年以来,山东GDP增速继续“一路向下”。第一季度,GDP增速为5.5%。到了第二季度,下降为5.4%。第三季度,仍然维持在5.4%的“低档位”。

GDP低位徘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山东一直以来最给力的工业引擎“哑火”。2017年,山东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9%。到了2018年,增速降至5.2%。而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这一增速为0.0%。也就是说,山东工业不再增长了。

与GDP“携手下行”的还有财政收入。2017年,山东省财政收入增幅为6.6%。到了2018年,增幅降至6.3%。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增幅降低0.7%。

“腾笼换鸟”,笼子腾出来了,鸟没来。山东正在经受着“空笼期”带来的阵痛甚至剧痛。

2

坚决不走回头路!

即便增速全国“倒数”仍不回头!山东为何如此“淡定”?

这如何能让人不着急。下步何去何从,是要“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及时“止损”,另做打算?越是困难,越是考验定力。

山东的选择是:“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增强耐力、加倍努力,摒弃‘黑色增长’、扭转‘路径依赖’,坚决不走回头路,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作出这般抉择,山东不是意气用事,当“莽夫”,而是要做英雄,做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来的英雄,建立惠及子孙的无量功德。

山东的信心源自对当前所走的道路的深刻认知与无比坚定,也来自于山东当下正在发生的“趋势性变化”——

最具说服力的山东发展质量在提升。以“大象模式”著称的山东经济,前些年发展步伐略显蹒跚:经济结构比较重,传统产能占工业比重70%左右,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70%左右,诸多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些新困难又接踵而至。

两年来,山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天的山东,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5大传统优势产业正浴火重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大新兴产业正积厚成势,新动能增加值占比超过48%。

其次是投资结构在优化。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好项目,就是明天的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山东各地坚持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未来,加快让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好、引领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尽早、尽快落地生根,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前三季度,山东新动能项目数量占全部制造业比重为69.8%,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比重为87.3%,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项目占比增多。

以山东的龙头青岛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建项目及新开工项目数量双双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由稳趋快、全面起势的良好局面,增速从一季度的6.3%稳步上扬至前三季度的15.3%,改变了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连续30个月的个位数增长局面,增速创50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6%和114.1%。“四新”经济投资占比显著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43.1%。民间投资活力持续迸发,同比增长20.3%,增速提升28.7个百分点。

经济活不活,市场是块不会说谎的镜子。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山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00万,列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发展慢,一直是山东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市场主体发展质量相比较时的短板。近两年,山东瞄准薄弱环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今天,山东有一亿多人口,有一千多万个市场主体,每十个山东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就是对市场活力的最好诠释。

这些“趋势性和关键性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山东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上,“好”体现在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新动能的成长以及质量效益的提升上。

山东省省长龚正在最新一期《人民论坛》刊发的署名文章——《山东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中信心满满地作出判断:整个山东经济,从质量结构,到体制机制,到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正是基于这些“趋势性和关键性的变化”,山东才愈发信心坚定,“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3

今天的山东像极了10年前的广东

即便增速全国“倒数”仍不回头!山东为何如此“淡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从来不会简单地重复。今天的山东像极了10年前的广东。山东如何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如何顺利渡过“空笼期”阵痛,不妨看看10年前的广东。

2008年,各地还在醉心于“大干快上”,求速度,要规模之时。而广东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并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当广东率先提出“腾笼换鸟”,并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时,立刻引来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广东过于悲观,抓错了主要矛盾。有人甚至预言,广东将走入衰退,失去昔日的光环。

广东接下来面临的境况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就在启动“腾笼换鸟”的第二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达到23.1%。对于一个外贸依存度一度高达155%的省份,外贸的“断崖式”下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的。企业倒闭潮、民工返乡潮随即来临。

更为严峻的是笼子腾出来了,鸟却没来。在珠三角转移的企业中,超过50%向外省转移,剩下的一半或转移至粤东西北,为数众多的企业转移到了东南亚。当时,广东建立32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计划引入2423个项目,但直到2010年底,只有1196个项目建成,超半数项目未落地。

持续阵痛下,广东个别地方政府心态发生微妙变化。对于产业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担心产业“空心化”的情绪有所抬头;而对于转入地,对招商引资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

甚至有官方媒体发文直指广东某些地方在“腾笼换鸟”过程中操之过急,搞“一刀切”,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坚定的态度“一锤定音”。2008年12月10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发表署名文章——《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文中写道——

“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快乐,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苦。”

“广东应对金融危机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要立足科学发展,坚决不再回到传统发展老路上去。”

“那种为了保速度而把本已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扶上马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困难面前,关键要有信心、沉住气。要善于听取意见,但不要被议论左右,不要自乱阵脚。”

仿佛是在“隔空喊话”,说给今天的山东听。

广东后面发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可以说,没有10年前的“腾笼换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广东。

但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地方依旧在沿用被广东坚决淘汰的发展模式,当然,他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广东“腾笼换鸟”的那个阶段,在中国GDP增速榜上长期占据冠军的是内蒙古、天津、重庆这三个地区,山东的增速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南方“烽火连天”,北方“歌舞升平”,仿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但谁又能逃得过规律的大网,但凡违逆,必受惩罚。今天,又有多少地方在为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埋单”。山东就是其中之一。

山东作为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位于南北两大经济版图的交汇地带,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率先做好这篇文章,既可以赢得自身发展主动,又能在优化我国南北经济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经验借鉴,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山东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庞大的省份,解决多年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矛盾、改变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绝非易事,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只要“不跑偏”“不停顿”“不回头”,就一定可以达到成功的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