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外治手法,從腹部下手更容易:揉腹、震腹、推腹,簡單易學

“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這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長壽之道。

張大伯今年75歲,是一名養生愛好者,由於常年堅持揉腹養生,身體一直很棒,什麼頭疼腦熱的小病從不上身,也沒有中老年人長患的“三高”。剛開始他揉腹時斷時續,後來嚐到了揉腹帶來的甜頭,便一直堅持早晚揉腹。

中醫提出日常對腹部進行按摩,能夠預防疾病,而且按摩腹部對於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炎、高血壓、冠心病等,都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不過,腹部按摩也是有講究的,按摩方式不正確,則什麼效果都達不到。

對於腹部的按摩,中醫分為四種方式,分別是揉腹部、震腹部、推腹部以及摩腹部,那麼這四種方式都應該如何做,又有什麼樣的功效呢?

外治手法,從腹部下手更容易:揉腹、震腹、推腹,簡單易學

腹部應該怎麼揉

腹部在中醫眼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涵蓋著脾胃等臟腑,又含有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穴位,如果正確地揉腹,能夠調節腸胃蠕動,促進氣血運行。

在揉腹部的時候,一般選擇在早上剛起來的時候,或者在晚上要睡覺之前進行,揉腹部之前要將小便排空,並且洗乾淨雙手,然後仰臥在床上,將膝蓋屈曲,將身體放鬆,左手按在腹上,手心正對肚臍,再將右手放在左手上,圍繞著肚臍,先順時針揉腹五十次,再逆時針揉腹五十次。

此外,揉腹也能促進前列腺素分泌,避免胃酸分泌過多,對於治療潰瘍疾病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三餐飯後休息半小時之後,再對腹部進行按揉,每次只需要揉腹五分鐘即可。

腹部應該怎麼震

所謂的震腹,就是像拍皮球一樣,使腹部通過抖動,產生有節奏的運動,再通過這個運動將氣血從腹部流通到全身各個部位;另一方面,通過震腹,也能調動腎上腺素分泌,從而對平衡交感神經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震腹的時候,要將手掌心覆蓋住肚臍,然後通過手腕帶動腹部抖動,手掌是不能離開腹部的,通過快速的震動,幾分鐘之後,腹部的皮膚會開始發熱,達到通行血脈的效果。

由於震腹能夠很好地起到通行氣血的功效。因而,對血瘀型的痛經具有很好的緩解。在月經來之前的一個星期,每天堅持震腹,效果會更明顯。但要注意的是,在震腹的時候,不要憋氣,而且震腹的動作要柔和,並且吃完飯之後要休息一個小時才能震腹

外治手法,從腹部下手更容易:揉腹、震腹、推腹,簡單易學

腹部應該怎麼推

有句話說:“胃不和則寢不安”,如果腹部不適,是很難睡好覺。這時候,可以找到腹部的阻滯位置,對其推散揉開。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都可以推一推腹部,將腹部的濁氣、濁水推出去,否則這些溼濁循著經絡走到頭部,就會引起頭痛眩暈,從而影響睡眠質量;若是遇到肝火,則會化成痰,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因而學會推腹,將這些溼濁推出去,可以改善睡眠問題、痰溼問題。在推腹的時候,要先從心口窩的位置向下推,然後從肋骨兩邊向下推,如果遇到硬結的地方,就稍微對其按揉,每次推腹的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即可。可以在睡覺之前進行推腹,也能使身體放鬆下來,更好地入睡。

腹部應該怎麼摩

摩腹也是重要的一種保健養生方式,孫思邈就曾說過:“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說的正是摩腹。在摩腹的時候,通過對腹部的輕輕刺激,可以呼喚起腹部內的各臟器,使其正常運行,也能防治許多身體問題。

在摩腹發時候,速度一定要慢,力度也要輕緩,使手掌和腹部的皮膚若即若離。可以在睡醒之後,也可以選擇在睡前進行摩腹,摩腹時需要躺在床上,只需要一隻手放在腹部上,以肚臍為中心點,向上摩腹至胸骨的劍突,向下則摩腹至恥骨,順時針八十一圈,逆時針八十一圈。

外治手法,從腹部下手更容易:揉腹、震腹、推腹,簡單易學

摩腹也是能幫助睡眠的一種方法,如果失眠了,不妨將身體放鬆,慢慢進行摩腹,先順時針摩腹八十一圈,再逆時針摩腹,當實際操作時,會發現,逆時針摩腹不到八十一圈的時候,已經進入睡眠了。

早上剛睡醒的時候,為了促進排便,也能輕輕摩腹,讓腸胃感受到呼應,從而喚起排便意識,

腹部在人體中佔著非常大的面積,它的重要性與面積也是成正比的,學會正確的揉腹、震腹、推腹和摩腹,在養生保健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