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在強化投資中激活發展“引擎”

10月28日,全省貫徹落實“六穩”重大項目10月集中開工暨六安市上達電子柔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項目開工動員會在我市金安經濟開發區舉行。該次全省月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採取主會場加分會場的形式,主會場就設在六安,其他15個市設分會場並同步進行項目集中開工。全省共集中開工195個項目,總投資1050.33億元,其中我市開工項目18個,總投資57.54億元。

將全省月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主會場設在我市,既是省委、省政府對我市今年以來狠抓項目投資,積蓄髮展動能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市近年來堅持投資為綱項目為王,持續激活經濟發展強勁“引擎”最生動的註腳。

抓好投資,培植經濟發展“動能庫”

投資為綱、項目為王。經濟發展需要有效投資拉動,今年前11個月,全市455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5.7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12.8%,開工率和竣工率分別達到121.5%和111.2%,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同時,我市搶抓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機遇,推薦申報三批178個項目,總投資964.7億元。

我市通過建立和完善項目“謀劃儲備庫”、“前期工作庫”和“年度計劃庫”,修訂完善市本級政府性投資計劃項目管理導則,持續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與中科院合肥物質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六安)和科技企業孵化平臺,並規劃5G、氫能、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投資地圖,指導全市各地各部門有針對性招引戰新產業項目和高新產業項目,努力在投資方向選擇中,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並強化項目管理、督查調度、要素保障、臺賬管理,以確保謀劃項目的順利運行。

為提升投資項目能力,強化投資力度,撬動項目的投資與產出效益,我市強化金融服務,今年已實現34家企業在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科創板掛牌。此外,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交通投資60億元,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完工里程84.6公里,G312六安西至大顧店段改建工程、S329合六南通道、合肥至安慶高鐵舒城段加快建設,合肥至武漢高鐵、六安景鐵路、合新六城際鐵路、金寨支線機場、金安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水利設施建設和電網建設投資也都保持了高速增長。

上大項目,可持續發展“樁基”穩固

新型清潔能源氫能產業在六安蓬勃興起,全省首個氫能產業園、首座加氫站相繼建成,國內自主技術生產的首臺套電堆在六安成功下線。在全省首次啟動的重大科技專項定向委託類13個項目中,應流集團和明天氫能各佔一席。

總投資27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六安基地項目落戶六安,這是建市以來引進的最大單體項目。此外,總投資135億元的柔性顯示觸控模組及5G智能終端研發製造基地、總投資65億元的嘉悅新能源2GW高效光伏電池研發製造、總投資36億元的雅迪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及配套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上達柔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COF)生產、總投資10億元的正威5G柔性電子新材料生產、總投資10億元的民康生物傳感技術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系列好項目的上馬,更加激發了我們“更上一層樓”的拼勁。2020年我市將繼續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千方百計擴大總量、提高效益,持續開展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確保新增項目不斷檔、有效投入不減速。尤其是深化長三角城市群產業協作,緊盯滬浙蘇等地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區域領先企業、科創潛力新興企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開展東向招商對接洽談活動,建立一批友好合作關係,推動一批產業協作配套,推進一批項目順利簽約和快速建設,並形成長效交流工作機制,持續鞏固和擴大招商引資成果。

為做好項目投資,謀深謀實謀遠投資產業鏈,我市還將深化與專業諮詢機構、委託招商機構合作,圍繞已落地大項目、已呈現集聚趨勢企業集群上下游產業鏈,充分挖掘高價值項目信息線索,引進一批戰略定位高、輻射帶動強的重點項目。同時還將發揮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引導種子期、初創期的高新技術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戶建設,不斷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傳豪 曹辰

記者感言

選好投資種

塑造產業新生態

經濟是樹,投資是種。從選好種子到落地生根,講究的是耕耘者看事看物的眼光和一根釘子釘到底的定力。

大項目、好項目的投資落地,其產出效應是幾何倍的。但項目能不能實施,能在哪落地,往往是企業家和地方共同意願的結果。建市以來我市引進的最大單體項目——總投資27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六安基地項目落戶,就足以說明,這一年,我們在爭取投資上的思路、努力和成就。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年,我們將深化產業研究,堅持以重大項目為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探索區塊鏈、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參與長三角城市群產業合作,引進和佈局一批戰略定位高、輻射帶動強的重點項目,提高產業層次,構建特色突出、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不斷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集聚,塑造可持續、可迭代發展的創新型產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