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高山密林藏古村———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革命简史

高山密林藏古村

———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革命简史


高山密林藏古村———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革命简史

  汤屋村地处四都镇小金、坪埔两村之间,与红山乡的苏竹、中坪两村接壤。由汤屋、高岭、大坝、小坝等自然村组成。
  1930年2月19日,四都爆发了红都、琉璃、小金等十几个村庄的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区苏政权。暴动的消息迅速传到汤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汤屋贫苦农民深受鼓舞。汤永才、温风波等几位贫苦农民利用走亲戚的机会,前往四都悄悄和革命武装接上了头,要求红军尽快帮助汤屋的贫苦农民摆脱苦海。3月中旬,为了扩大和发展新苏区,解放其它更多的受压迫的贫苦农民,四都区苏刚组建的赤卫队,第一次的战斗任务就是配合红十二军主力攻打汤屋。在红军和赤卫队凌厉的攻势下,死伤过半溃不成军的汤屋民团,以及部分地主豪绅,借着熟悉的地形仓惶外逃。在红军的帮助下,汤屋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分发地主浮财,建立了乡苏政权和赤卫队。分到土地的汤屋人民,在乡苏的领导下,满怀喜悦地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积极开展支前工作,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村庄不大,人口不多的汤屋,家家户户都参加革命工作。汤永才、温风波、汤水生妹等加入了红山、四都的区苏赤卫队,汤权子、汤空感、汤长荣、温华炳等参加了红军。全村有70多人参加了革命队伍。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汤屋的一批优秀青年得到锻炼和成长。温风波曾任中共红山区委书记,许多青年在红军队伍中成长为连排级干部。


  在扩大和保卫苏区以及几次的反“围剿”战斗中,汤永顺、汤永喜、汤空息、温华炳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面对白色恐怖,汤屋人民没有被吓倒,在福建省委、省军区的领导下,继续顽强开展武装斗争。
  1934年12月,红山区赤卫队在红山中坪坊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区委书记温风波和汤水生妹、温华风三人弹尽粮绝后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不肯出卖同志,最后惨死在敌人屠刀下,为苏维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35年1月30日,在乌蛟圹山坑战斗中不幸被捕的唐义贞,越狱逃到汤屋的深山坳时,再次被国民党36师的搜捕队抓住。次日,在四都下赖村,唐义贞被剖腹残杀。
  1935年2月,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和政委戴蔚侠,率所部往长汀四都汤屋与福建军区队伍合编。与此同时,中央分局组织部长陈潭秋、中央分局委员谭震林率领红24师4个连也前来会合。根据当时形势,毛泽覃和张鼎丞等人建议:“放弃四都,将部队编成几个支部,四处袭击敌人,领导中心退到闽粤赣边的深山中去。”但这个建议,没有得到万永诚的采纳。
  1935年2月20日,中央分局宣传部长瞿秋白与何叔衡、张亮(项英之妻)、周月林(梁柏台之妻)、邓子恢等人,从小金村来到福建省委驻地汤屋,准备前往上海。瞿秋白等人在汤屋住了两夜。期间,万永诚就瞿秋白等人转移制订了三种方案。瞿秋白采纳了让他们一行化装成贩卖香菇的客商和随行眷属转移的方案,并于2月22日,在一百来号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往灌田转移。遗憾的是,转移途中何叔衡遇害,瞿秋白被捕后牺牲,只有邓子恢等人安全脱险。

  1935年3月,形势越来越严峻。敌人集中兵力意图合围汤屋,万永诚、龙腾云不得不撤离汤屋,中共福建省委、省苏政府、省军区所属机关数百人在四都琉璃、小金村的归龙山一带山区活动,被敌36师层层包围,分片分山会村清剿,战斗非常激烈,省军区司令员龙腾云、政委万永诚先后壮烈牺牲。所属指战员、工作人员绝大部分光荣牺牲,只有百余人冲出了包围圈。
  就在万永诚、龙腾云等撤离后,国民党军队、民团很快占领汤屋,汤屋遭到残酷镇压,房屋被烧毁,猪牛被宰杀,一些参加、支持过革命的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家庭被灭绝。村里活下来的大部分是妇孺老人,只剩下几个成年男子。但一些群众仍然参加了地下秘密斗争,或参加游击队,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汤屋村,仅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30位,一些人成为无名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