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獨角獸迅速崛起的法寶成了砒霜,2019又陣亡了數百家

獨角獸迅速崛起的法寶成了砒霜,2019又陣亡了數百家


獨角獸迅速崛起的法寶成了砒霜,2019又陣亡了數百家


彼時的蜜糖,此時的砒霜。獨角獸們大多曇花一現來去匆匆,根本原因在於被眼花繚亂的概念迷濛了雙眼,卻忽視了始終拽著繩子的商業本質。



文丨飛碟瓜 編輯丨《正經社》 杜海 來源丨投資家網


2019年,堪稱獨角獸的裸泳之年。


這一年,我們看到了太多風光無限的創業明星們紛紛倒下。


比如史玉柱背書、估值曾高達100億元的團貸網;王思聰加持、直播行業排前三名的熊貓直播;還有號稱要顛覆房產行業、互聯網房產黑馬公司愛屋及烏......


一家又一家估值以幾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計的獨角獸明星們紛紛落幕,似乎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倒不了的。


2019年陣亡的企業數量,很可能會遠遠超過2018年。有公開數據顯示,僅僅2019年上半年就陣亡了268家企業,而2018年全年的數字是383家。

那麼,為何這些獨角獸們紛紛秒變成了“毒角獸”?他們死亡的原因有何共通之處,背後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01

三大背景原因


要研究這一點,我們必須先理解2019年的大環境。

一是互聯網流量的見頂,流量紅利時代終結。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淨減少200萬,這是歷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用戶平均使用時長上增速則持續放緩,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22.6%降到2019年第一季度的11.8%,又降至本季度的6%。

二是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2019 年前三季度GDP 實際同比增長6.2%,上年同期值6.7%;其中,三季度GDP 實際同比增長6.0%,上年同期值6.5%。是1991年以來的新低,低於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增速。單看“克強指數”之類的物理指數,實務指數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顯示經濟走勢更加嚴峻。更重要的問題是,現在還看不到已經築底的趨勢,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未來的氣候將會更加寒冷。

三是一級市場的寒冷,直接跌回到了五年前水平。《2019年中創投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這一數字還不足去年的四分之一。由此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


02

五大模式陷阱


理解了這三大宏觀背景,我們才會明白獨角獸們為何紛紛倒下。大環境下本就生存艱難,而且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商業邏輯的變化。原有的商業模式很可能會失效,原有的制勝法寶可能會變成陷阱。

綜合來看,從微觀原因分析,獨角獸往往死於以下五種模式陷阱:


一是“空手套白狼”玩不下去了。


若論今年集中暴雷的重災區行業,排在前三的一定是P2P、長租公寓、線下教育。這三個表面上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其實都是有一個共同的模式特點——“空手套白狼”。

又房產專家此前說過一句話:“長租公寓一旦暴雷,將比P2P更加可怕。”可不,今年長租公寓可是一家接一家的連環倒,比如君創公寓、悅如公寓、寓見公寓、好租好住、愛公寓、杭州德寓......長租公寓暴雷之後,租客們被掃地出門不算,為交租金而欠下的“租金貸”還得接著還。

和P2P一樣,長租公寓玩的也是期限錯配。他們一次性簽好幾年的租約,但給房東的付款方式是一個月租金或者一個季度的租金;而對於租客,則是一次性收取一年或者半年的租金,這樣,就可以佔用一部分實際上不屬於自己的資金,進而建立資金池。有了這個資金池,他們就可以拿來砸下更多的盤,或者玩更危險的金融遊戲。

線下教育機構同樣也經歷了連環倒閉風波。巧恩美語、韋博英語、太傻留學、莎翁少兒英語、萌塔教育.......行業巨頭尚且紛紛倒閉,更不用說許多不知名的小機構。可憐的學員們,交了幾萬塊錢的學費,課不僅上不了了,“教育貸”同樣還得接著還。

這些機構們同樣玩的是“九個蓋子十個鍋”的遊戲。拿著學員們的預付款,跑馬圈地去擴張。為了吸引更多的學員,往往許諾以更優惠的價格、更大力度的折扣,但是這就等於是招的學員越多、虧的越多。這樣一來,一旦有一天招不到新的學員了,收不到新的預付款了,那麼機構的現金流也就斷裂了。

為啥以前大家都這麼搞,今年就突然暴雷了?

原因就在於大環境問題,這種期限錯配、“擊鼓傳花”的遊戲在人傻錢多的年代,那是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來接盤的,所以這個花也就能傳下去,但是到了今天,大家普遍沒錢了,這個傳花的遊戲也就戛然而止了。


二是燒錢實在燒不動了。


互聯網經典的傳統打法就是“燒錢”。阿里、騰訊、京東都是這麼起來的,燒錢換市場、補貼換流量。所以後來的創業者們紛紛效仿,理想最重要,賺錢不重要。

但近年來,這種燒錢模式的有效性正在失效。激烈的廝殺之後,勝者寥寥,行業往往一地雞毛。2011年的團購領域、2014年的O2O領域、2015年的網約車領域、2017年的共享單車......順道問一句,你小黃車的押金排到第十幾萬了?

即使是那些看似成功的頭部企業,他們的現實也並不美好。Uber2019年Q2財報顯示,其淨虧損達到至52.36億美元,創下正式披露財務數據以來最大的一次虧損;Lyft2019年Q2的虧損額則達到了6.44億美元,相比同期擴大了近5億。國內網約車最大平臺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來從未盈利,且虧損呈擴大趨勢,其2017年虧損為25億元,而2018年全年虧損109億元,同比虧損擴大超過4倍。共享辦公明星wework,不僅中止了IPO,其創始人及其親友團還被資本方孫正義趕出了公司。

這種燒錢模式為啥不靈了?

一是因為互聯網流量增速的見頂,你的獲客成本會越來越高。而且現在的用戶越來越精了,被各種互聯網企業的補貼慣壞了的他們,現在選擇平臺的最大動力就是看補貼,哪家平臺補貼多就跑哪家去,甚至還滋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群體——“羊毛黨”。

二是因為一級市場的遇冷,現在的投資人也越來越難忽悠了。創業者你給我畫大餅沒有用,你需要讓我看到的是真金白銀,需要告訴我你啥時候才能盈利。所以,前幾年,創業公司遇到經營上的困境其實是很容易拿到資金支持,然後維持下去的。但現在不行了,任何一個小問題都足以葬送你。


三是所有的創新都要回歸於商業本質。


這些年,互聯網創業圈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很喜歡玩概念。

現在大家都愛講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但要知道,一切的創新都要回歸於商業本質,否則就是“偽創新”。

那麼商業本質是什麼?

西方管理學大師告訴我們,服務顧客的需求。


這裡麵包含了三層含義,一是充足的顧客,二是真正的需求,三是你服務顧客的需求能夠產生正向收益。

近年來,一系列風口上的創新,其實都脫離了商業本質,因此在大熱之後迎來寒冬。比如近年來被吹上天的新零售“新物種”,正在面臨生死大考。

永輝旗下“超級物種”,在連年嚴重拖累永輝、三年累計虧損超10億之後,在今年年初被永輝無情拋棄,將包含超級物種的永輝雲創業務板塊從上市體系中剝離;盒馬鮮生也開始關停門店;團旗下的新零售業態小象生鮮也在今年4月宣佈關閉無錫及常州地區門店。更早之前,順豐旗下的新零售品牌順豐優選也關閉了武漢、青島、成都、上海的門店。而京東7FRESH的擴張速度也是一再放緩……

這些“新物種”們,瞄準的是城市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需求。但是,我們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水平,真的到那個程度了嗎?


“新物種”們提供的“消費升級”商品有兩類:一是提供客單價高的商品,比如盒馬鮮生的大海鮮,當然,一開始在各類海鮮產品的吸引下,的確是人流湧動、顧客如潮,但是這只是人們看到新事物的嚐鮮熱潮而已,有誰是天天吃皮皮蝦、啃大螃蟹呢?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更加不符合人們的飲食偏好。

二是提供毛利率高的商品,比如“新物種”超市會提供精品包裝的蔬菜,說是能夠大大減少人們的選擇時間,為人們的消費提供方便,符合都市白領以金錢換時間的理念。但問題來了,這些蔬菜相比外面的價格貴了不止一星半點,翻了不止一倍,有多少人的消費水平到了這個層次呢?

還有無人零售,也是資本競相追逐的一個風口。但是風吹了不到一年,曾經被資本追捧的公司就像多米諾骨牌般紛紛倒下,果小美、猩便利、“GOGO小超市”、七隻考拉、繽果盒子.......,虧損裁員倒閉的消息不斷傳來,有媒體甚至發文稱,“無人零售,已死。”

其實無人零售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真的需要“無人”嗎?“無人”服務給企業能帶來正向收益嗎?

誠然,“無人”服務這一新的業態的確會因為新概念吸引到新顧客,但一來是國民素質問題,自無人零售開店以來,多人進店、偷盜商品、店內休息、破壞設施、破壞衛生環境等這樣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令商家苦不堪言;二來是復購率低下,由於店內環境不穩定,以及無人服務,雖然開店初期會吸引很多人體驗消費,但長期來看,消費者的復購率極低,畢竟大家在購物有問題時還是很希望有售貨員諮詢的,所以有的店面後來直接恢復成了有人店。

除此之外,無人零售能給企業帶來多少收入呢?

其實無人零售所節省的最大成本就是人力成本,而這一塊恰好是零售業成本中最低的。即便在一二線城市,收銀員的工資也僅僅在3000-4000元之間。而且現在的無人店僅僅是沒有收銀員,補貨、清理、整理工作依然需要人工。

更何況,無人零售需要斥巨資投入大量智能技術,例如多個攝錄鏡頭、自動識別裝置等等,還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立一套完整的運營系統,這部分才是最燒錢的。

所以,這樣看下來,無人零售既沒有更好地滿足顧客的真正需求,也沒能為企業創造真正的收益,所以出現大面積的死亡潮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是別被“互聯網思維”誤導了。


自打互聯網在中國盛行以來,最火的一個詞就是“互聯網思維”。動不動就要拿互聯網搞顛覆,彷彿一切行業都是可以被顛覆的。

在這裡想拿新能源車行業大佬蔚來李斌做個例子。李斌剛入局時,可是獲得了馬化騰、劉強東、雷軍等一眾大佬的投資,俞敏洪甚至還說過一句玩笑話:“你不讓我賺錢我就弄死你。”

不知現在的李斌再見到俞敏洪時是什麼心情,現在的蔚來是很不好過,業績鉅虧400億、市值蒸發800億。為了籌措資金,李斌裁員瘦身,還賣掉了自己心愛的車隊。有媒體甚至說他是“2019最慘的人”。

劉強東此前說過一句話:“如果燒錢沒有建立任何競爭壁壘,沒有核心競爭門檻,錢燒得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誠然,京東燒錢,燒在了物流方面,燒出了業內首屈一指的物流效率,由此構成了京東的 核心競爭力。阿里燒錢,燒在了阿里雲方面,讓阿里成為了數據時代的領跑者。特斯拉燒錢,燒在了自建工廠方面,建設出了全世界最智能的汽車生產智能車間,使得車輛可以流水線生產了,從此不再擔心產能交付問題。

但蔚來卻將汽車的生產製造環節全部外包給了江淮,但即使把這一最燒錢的環節外包了,蔚來還是鉅虧。那它的錢都花在哪兒了呢?超級豪華、超級貼心的服務中心,堪稱汽車屆的“海底撈”,甚至會給車主的孩子準備生日會;還有包下了8架飛機、60節高鐵車廂、160輛大巴,上海機場設置了專門登記口,邀請了5000名ES8準用戶和數千家媒體的汽車發佈會.......

借用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一句話,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製造。


但要知道,迄今為止,汽車仍然是大規模生產的民用產品之中最為複雜的一項產業。汽車有數萬個零件,設計壽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間要經歷風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嚴寒。所以,汽車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質量,最核心的就是汽車的生產製造。

說到底,我們就是被崇尚“短平快”的互聯網思維給誤導了,也不考慮適用性的問題,不管什麼領域,總想著彎道超車,總想著走捷徑,結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走到溝裡去了。


五是管理是創業者與企業家最大的差別。


創業者和企業家最大的差別其實就在於管理。你可能因為一個創業項目一炮而紅,但想要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就必須要靠管理。

創業公司最常犯的管理錯誤之一,就是管理混亂,往往依賴於“人治”,缺乏明確的制度體系。比如熊貓直播,即使是頂著“首富之子”王思聰的光環,也仍然是逃不過大潰敗的命運。

業內人士將熊貓直播戲稱為“主播養老院”,在這裡,主播可以任意划水,平時每天就播4、5個小時,人氣掉了也不管,等到月底瘋狂補一下垃圾時長,然後就能拿全額薪水。而在其他平臺,如果主播表現不好,CEO甚至會直接點名處罰。

除此之外,主播們為了獲取高分成,還會花錢刷流量,看看下面這場直播,一個直播間竟然出現13億人觀看,全國人民都來這裡報道了?


試問,這樣一家員工們都在划水騙取工資的公司,你不垮臺誰垮臺?

另外,利益分配不均衡也是創業公司的一個大忌。比如今年國內首家無人車明星公司Roadstar.ai,就是因為內鬥而隕落的。明明具有很好的核心技術,是中國無人車領域最被投資人看好的公司之一,還曾創下行業A輪融資額之最,卻因為幾個合夥人撕來撕去,你把我趕下臺之後我再聯手別人反殺回來把你弄下去.......。


“宮鬥”大戲倒是精彩,但公司業務卻沒人開展了。

因此,創業公司必須一開始就要建立好利益分配機制,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好決策權。比如ofo為何從共享單車雙巨頭之一淪落至如今人人嫌棄的境地,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幾個資本方出於己方利益,在重大決策上不能達成一致,導致ofo失去了幾個最佳發展機會。


獨角獸迅速崛起的法寶成了砒霜,2019又陣亡了數百家


關於這一點,還是馬化騰看的最為精到。【《正經社》轉載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