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用《慶餘年》氪你的金,騰訊這是要用遊戲的思路做網劇?

近期最火的網劇,非《慶餘年》和《鶴唳華亭》莫屬。根據宣發平臺“燈塔”的數據,在同期所有電視劇和網劇中,《慶餘年》自上線後便幾乎每天都當日熱度排名第一。

原著作者貓膩,編劇王倦,主演張若昀和陳道明,銜著金湯匙般的《慶餘年》在開播之前便已備受關注。輕喜劇+權謀的類型設定,更是讓它成為了社畜們下班後放松娛樂的優選。

用《庆余年》氪你的金,腾讯这是要用游戏的思路做网剧?

但劇集上線不久,市面上就開始出現了大量洩漏資源,騰訊視頻海外版 WeTV 提前更新劇集也被曝出。隨後,慶餘年官微和騰訊視頻發博,倡議抵制盜版。

同一天,騰訊視頻發公告,自 12 月 11 日起,VIP 用戶可付費超前點播,再多看 6 集。消息一出,騰訊視頻便迎來了鋪天蓋地“恰爛錢”“割韭菜”的負面評論。

超前點播的由來

舉個例子,目前普通用戶能免費看的最新集數是 15;VIP 用戶支持到第 21 集;再花 3 元可以多看一集;直接購買 50 元加速包則可以始終比 VIP 提前 6 集。

用戶被分成了四個層級:普通,VIP,VIP+n(一次性解鎖單集),VVIP(持續提前)。這讓 VIP 用戶感到被背叛,並開始圍攻騰訊視頻。

實際上,推出付費超前點播業務的還有同步播出《慶餘年》的愛奇藝,但後者顯得低調許多;另一方面,這不是騰訊視頻第一次推出超前點播,此前《陳情令》大結局時是第一次試水,隨後《沒有秘密的你》《明月照我心》《從前有座靈劍山》都有實行。

用《庆余年》氪你的金,腾讯这是要用游戏的思路做网剧?

因為《陳情令》推行超前點播時是大結局,且受眾偏集中,所以在公開社交網絡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而《慶餘年》熱度高受眾廣,且仍在劇中段,因此,付費超前點播是否妥當便成為了觀眾們熱議的話題。

歷史總是相似的。付費點播的逐步推廣方式,正是複製模仿了此前國內視頻網站推行會員制的過程。

國內互聯網早期階段,盜版軟件、視頻資源、無來源的圖片作品滿天飛,這種便利性塑造了互聯網原住民們薄弱的版權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視頻網站要推廣付費會員模式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回溯歷史,愛奇藝第一次會員數量大爆發到歷史最高點,是在 2015 年 7 月 3 日。彼時《盜墓筆記》熱播,接近大結局,當晚愛奇藝將剩下的所有劇集一次性上線,首次推出會員專屬全集播放。觀眾們對大結局的熱情超出了愛奇藝團隊想象,導致支持會員服務系統的服務器支撐不住直接宕機。

《盜墓筆記》證明了優質網劇的價值,也教育了第一批視頻網站會員的消費觀念。隨後,“會員搶先看”的模式便成功被各大視頻網站廣泛應用,從最初的提前看大結局,再到現在的新劇一上線就區分對待,會員制已經被大部分觀眾所接受。

用《庆余年》氪你的金,腾讯这是要用游戏的思路做网剧?

但《慶餘年》超前點播,用戶們普遍反對的地方在於,自己已經付費買了用戶,如今還需要額外付錢。且如果超前點播的片源洩漏,沒買會員的人反而能比花錢支持正版的自己還要多看 6 集。

儘管如果不額外付費,會員所享受的服務其實並沒有減少,但這超出預期之外的新增收費項目,對剛剛建立起付費意識、以為已經可以成為“最高級”的用戶們來說,確實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

從市場環境來看,目前騰訊視頻大力推廣超前點播服務,還是過於急躁了。原因只有一個:視頻網站要盈利,真的很難。

視頻網站賺錢難

縱觀國內視頻網站的會員價格,騰訊視頻是每月 19 元,包年 208;愛奇藝包年 218 元,附贈京東 Plus;優酷包年 208 元。平攤下來,會員每月支出約 17-19 元。

而美國流媒體平臺 Netflix 目前美區的訂閱分三檔,基礎、標準和高級套餐分別為每月 9.99 美元、13.99 美元、17.99 美元,摺合人民幣最低每月 70 元,還無法同時在多設備播放。這個價格是今年漲了兩次的結果,此前標準套餐價格是 10.99 美元,年初漲至 12.99 美元。

HBO Now 的訂閱費是每月 14.99 美元,近期剛上線的 Disney+ 是每月 6.99 美元或 包年 69.99 美元,而被人們普遍評為超低價格的 Apple TV+,則達到了每月 4.99 美元的“驚人跳樓價”,儘管摺合人民幣仍超過 35 元。

當然,脫離內容質量和國情談價格就是耍流氓。猛砸錢做原創優質內容的 Netflix 和 HBO,匹配美國人的收入水平和普遍付費意識,會員價格更高很合理。

用《庆余年》氪你的金,腾讯这是要用游戏的思路做网剧?

據外媒報道,Netflix 光在《愛爾蘭人》 一部電影上的投資就估計超過 2 億美元,今年一整年的節目製作預算可能有 150 億美元。但在 2019 年 Q1 的財報中,Netflix 的淨現金流為負 3.8 億美元,此外還多番宣佈債務融資計劃。

影視製作成本高,週期長,回報慢,在線視頻平臺們的憂愁總是相通。

國內視頻平臺會員模式一直以來被嘲諷的一個地方在於,開通會員之後並不能真的免除廣告,依然有會員專屬廣告。觀眾們認為平臺貪心斂財,然而實際情況是,至今仍未有一家在線視頻網站成功扭虧為盈。

視頻網站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廣告和會員訂閱。據國內某一線廠商市場人員告訴 PingWest 品玩,他們與電視臺頭部節目的合作一般都是億級的,而網站節目的預算則要低很多。

會員訂閱收入則主要都來自於爆款內容的帶動。今年熱播劇有《長安十二時辰》《都挺好》《小歡喜》《陳情令》等,除去電視劇,均分到每家網站上也就最多一兩部。基礎訂閱收入有限,騰訊視頻在《陳情令》上嚐到了點播額外收費項目的甜頭,它希望能趁著《慶餘年》的熱度進一步推行。

但用戶顯然沒有做好準備接受,也不打算接受。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觀眾在臨時需要看付費視頻時會選擇向朋友借會員而非付費,用戶的付費觀念最多隻能算初步成形,脆弱易碎。再加上盜版問題仍未解決,此時推行額外付費,更像涸澤而漁,甚至,是將剛開始接受付費的用戶推向對岸的盜版商。

如何找到新增營收點,是視頻平臺持續需要為之焦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