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各系十級戰列艦的優劣勢有哪些?

用戶110889362551


戰艦世界T10戰列艦

首先日常點個名,到目前為止,已經正式加入遊戲的T10戰列艦有6艘,而計劃加入遊戲的有一艘。分別是:

日系 大和級戰列艦

美系 蒙大拿級戰列艦

英系 征服者級戰列艦

德系 大選帝侯級戰列艦

法系 共和國級戰列艦和阿爾薩斯級戰列艦三號艦勃艮第號

上面數據均出自WG Asia服務器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真正の信仰 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 大和號 Yamato

大和級戰列艦作為人類歷史上曾實際建造完成的主武器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一直是戰艦世界玩家心中不可磨滅的信仰(武藏:你說什麼?)作為遊戲中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460MM巨炮所帶來的威懾力不管是任何一艘船都不能忽視。(中途島、白龍:你說什麼?)

調侃歸調侃,言歸正傳。

這船在遊戲裡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其實只能說還行。

要知道現在戰艦世界的情況是航母玩法剛剛重做,高級航母遍地都是,而高級房雙航母機制迴歸,導致十級房經常見到兩個十級航母或者一個十級一個八級航母的情況。

而日系戰列艦什麼都好,損管和對空防禦方面卻是五系戰列艦中最差的,不靠譜的對空防禦和僅有10S開啟時間的損管系統讓大和在十級房其實過得並不好受,加上在小側身擺角度的時候,大和正面二號炮塔有個明顯的弱點,大口徑主炮幾乎炮炮穿(畢竟二號炮塔天皇故居)僅有的32mm船殼加上內部兩百多毫米的垂直裝甲根本擋不住中近距離大口徑主炮的射擊。

但話又說回來了,一般大和的打法是中距離賣頭,加上460主炮誇張的正面裝甲和傾角,大口徑AP打上來不是碎蛋就是跳彈,而大和的460在不出現散佈極差的情況下不管怎麼樣傷害還是能打出來的,雖然不能說穩穿,但打半傷區還是比較穩當的,就是賣頭只有6的投射量,比較蛋疼。

綜合來講,還行,玩起來還算比較舒服,善用損管和大保健,航母房有隊友幫你提供對空火力支援的話玩起來是沒太大問題的,賣個頭讓對面的慢慢HE洗吧。

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繼承者 天空的守護者 蒙大拿級戰列艦 Montana

其實這貨就是個放大版的依阿華。

從外形上觀看基本就是依阿華拉長船尾然後多放一座MK7型三聯裝艦炮。

另外就是副炮被換成了127mmMK41,射速變快彈速也變快了點火率也高了點,但鑑於美系戰列艦基本不會跟別人玩近身搏鬥,這個改進對於防空的意義反而更大。

航速由依阿華級的33節急速下降到30節,標準的高速戰列艦。

由於歷史上雖然曾開工建造但並未能建造完成就被拆毀了,所以也算是個圖紙船。

她的打法定位其實和依阿華一樣,依阿華作為九級急速最高的戰列艦(不算開了引擎加速的法戰)她的打法和日系基本反過來,利用高速優勢快速轉場,同時利用MK7主炮強大的侵徹力(???)和優異的精度從中遠距離打擊敵人。

蒙大拿也基本沿襲這個打法,我並不推薦蒙大拿打中近距離的對抗,因為她並不是專職近戰的戰列艦,德國人和法國人在這方面要比美國人強,但美國人的炮還是有點實力的,起碼不像德國人和法國人那麼飄。

另外和上文提到的一樣,現在的版本航母滿地跑,標準的十級房見不到白龍中途島幾乎都可以說是奇蹟了。而蒙大拿作為防空特化戰列艦(從設計上來說就是為了護航航母編隊的,和依阿華級的設計理念一樣)可以說是有著T10最為靠譜的防空能力,雖然不見得會見一個殺一個,但打一打區域防空還是沒問題的,而且手動加強防控區域功能上線之後,用得好也能打出奇效。另外,長達20S的損管生效時間也是一大特點,相比日系的10S和英法德的15S,美系戰列艦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舒服的。

至於缺點,MK7型主炮雖然打得準,但在遠距離打重裝甲目標其實有點力不從心,而且MK7的Ap彈速只有762M/s,相比於德系的810和法系的840還是慢了不少,也就英系的747比她還慢了,但人家不用AP彈啊,這個之後會說到。比較低的彈速配上比較重的彈藥雖然穿甲能力比較強,但對於預判不夠好以及對面走位太蛇皮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一輪全空這種尷尬的情況。

綜合來說,蒙大拿是比較全面的戰列艦,要火力有火力,要航速有航速,要裝甲有裝甲,要防空有防空,要精度也有精度,但也是因為太平衡,導致除了防空火力的確很猛以外沒有太大的亮點,不過個人覺得玩起來比大和舒服。

H級戰列艦計劃的產物(魔改版)大選帝侯號戰列艦 Großer Kurfürst

我不是很確定怎麼去形容這艘船。

要說的話就一個字:大。

她是十級最大的,血量最厚的,甲板最寬廣的,大概也是甲肝最空曠的戰列艦。

根據WG的資料大選帝侯的設定藍本來自德意志第三帝國的H級戰列艦建造計劃,而她又最接近計劃中的H-42型。

但H型戰列艦H-39到H-44型均設計使用四座雙聯裝炮塔(看做是放大版俾斯麥就好了)而大選帝侯上所使用的406毫米L / 52 Drh C / 34和420毫米L / 48 Drh LC / 40歷史上雖然有設計但均未成功上艦(有資料表明406毫米L / 52 Drh C / 34這門主炮的重量已經達到了大和的460 mm/45 Type94的重量,如果不是WG魔改這東西根本沒法裝12門在大選帝侯身上)

而在遊戲裡,這船各方面其實都還不錯,主炮比較渣,雖然406mm和420mm兩門主炮均擁有不錯的穿甲能力,406mm口徑的主炮比420mm的主炮有一定的裝填速度優勢,但由於德系的散佈實在是過於神奇,導致中遠距離幾乎打不中人,而德系又是出了名的副炮流轉用船,所以走副炮流變得理所應當。

當然也有人選擇走生存流,這個我不做置評畢竟每個人喜好不同。

總歸來說,這船的優點就是

很足夠的血量

十分不錯的AA(外圈防空爆炸,中距離比較疲弱,但現在防空機制改了之後防空是夠用的)

德意志專屬副炮加成(7.7KM基礎設成的副炮,完全體副炮射程超過11KM)

而且這麼大個船還能保持30節航速

另外這船有德意志魔法水聽,距離達到5KM+(具體多少還真忘了)

德意志穹甲+水下裝甲區,基本上不太可能被打出裝甲區

而弱點

太大了,大過頭了,而且隱蔽非常差,有航母的情況下基本別想消點。

T10基礎射程最近的戰列艦,只有20.61KM的射程,十分的不夠用。

由於太大太長導致轉彎很費勁,白瞎了那麼好的換舵時間,從側面來襲的高速魚雷基本別想躲。

德意志穹甲雖然保證不太容易出核心區,但也導致半傷區變得更疼,遠距離大和和武藏最喜歡了。

打法很簡單,儘量往前走到副炮能夠輸出的位置,然後用副炮和你的主炮(其實這才是副炮吧)輸出,發揮血量優勢吸引火力同時利用好水聽不要接雷,儘量多抗多打。

大嚶帝國の夢想戰列艦 征服者號 Conqueror

PS:這裡的圖是帶了457MM主炮的狀態,T10還只有8的投射量,也就只有她和隔壁共和國做得到了。

這艘船是很神奇的一艘船,這艘船的設計在歷史上根本找不到,從WG的說法來看,這艘船是純粹的架空船,英國人在歷史上有個類似的造艦計劃,那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計劃建造裝備四座雙聯裝炮塔口徑達到457MM(18英寸基本上接近大和級的口徑)主炮的戰艦,然而隨後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導致這個計劃作廢,征服者的初始主炮(419 mm/45 Mk II)也是那個時期提出的備選方案之一。

WG的設定是征服者的完工日期在1949年,這導致征服者的船體上使用了大量的戰後防空武器,也直接導致這船的AA算是十分可以的。

由於英系一貫的傳統(低級英系的AP彈相當不靠譜,穿透力比其他戰列艦要差)HE彈是英系必備的,不打HE的英系BB不是好噴火龍。而征服者的這門419MM主炮又基本滿足一切要求。

在安裝419MM主炮時,征服者有12的投射量,而HE彈的點火幾率高達百分之48,最大傷害也有7200,如果打得準的話打戰列艦一輪下去1W都不是問題。這種高穿深的HE彈對付巡洋艦和驅逐艦有奇效,如果打得準的話,一輪下去點個兩把火+壞四五個配件不是什麼問題。

而安裝457MM主炮時,征服者的精度再度提高,雖然少了四個炮管,但是AP彈的彈速上升到762M/s基本和蒙大拿打平,而AP彈的最大傷害達到了誇張的14900,比大和還要多了一百(好像沒啥用)

總的來說這船的優點

英系特色HE,打誰誰疼(前提是你要打中)

457的炮擁有遊戲最高傷害而且精度不錯(就是投射量低了)

特殊的穿甲彈機制,在打巡洋艦驅逐艦和航母的時候不容易過穿

戰列艦中優秀的隱蔽(極限隱蔽甚至超過一些巡洋艦)

英系皇家大保健(由皇家海軍造船廠提供技術和支持)

防空武器優秀

操作手感不錯,舵效優良

缺點則是

裝甲帶雖然厚實但是因為太直了導致遇到大口徑AP還是需要提防

核心區裝甲薄弱,外部裝甲被擊穿的話基本就被中出了

特殊的穿甲機制導致遠距離和戰列艦激情互射比較吃虧

甲板基本沒裝甲,在這個航母橫行的年代其實是比較吃虧的,而且也防不住HE彈

征服者算是比較高大的船,雖然沒有大選帝侯大但是近距離射界不好,而且防雷帶薄弱容易被魚雷中出

血量T10最低,但有皇家大保健的存在不是很大的問題,皇家大保健數量稀少CD時間較長,這個需要注意

副炮組基本不存在,請無視掉它

上層的防空武器經常被HE打壞,容易形成防空很好的假象

用不了水上飛機,因為沒有彈射器啊

總的來說,征服者算是比較強大的T10戰列艦,核彈HE讓她對其他戰列艦的威脅巨大,同時HE和AP都能使用的她對巡洋艦驅逐艦甚至是航空母艦都有很高的威脅,誰也不想吃她一輪HE。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血量,因為本身血少,雖然有皇家大保健可以瘋狂回血但是接雷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幹,大保健可不是萬能的。征服者的對手主要是對面的戰列艦,如果沒有合適的目標打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反正,HE就完事了。

高盧雄雞の騎士 明斯克造船廠榮譽出品 共和國號戰列艦 République

其實吧,我記得這船最開始剛放出衛星的時候不叫共和國,年代久遠忘記叫啥了,好像是法蘭西來著,官網的公告只寫了個改名也沒寫之前叫什麼。

言歸正傳,這貨和征服者一樣,也是個完全架空的傢伙。

通過WG官方的信息,他們設計這艘船的時候參考了1939年法國工程師開發的431MM炮,在那個時候還在開發中的最先進的戰列艦是Gascogne,也就是T8那艘金幣戰列艦,基本上就是個小號共和國。

WG的原文是這樣的:1939年,法國工程師開發了431毫米艦砲,這是用來給次世代戰鬥艦裝備的火砲。在那時候,開發中的最先進設計是戰鬥艦 Gascogne,而她必將成為這個新艦級的其中一個設計原型。維持和 Gascogne 一樣的武裝 - 兩座四連裝主砲塔位於船身前後兩端 - 這樣做可以在擴大口徑增加排水量的時候,還保有足夠的裝甲與速度。基於史實,我們可以斷言使用 431 毫米火砲的戰鬥艦,最早能在 1950 年代初進入服役。而就像 Jean Bart 一樣,會在 1955 年完工並配備法制武裝。確切來說,1950 年設計的高平兩用 152 毫米砲,將會在接下來的戰鬥艦上作為基礎防空砲使用。

WG的設想中,這艘船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開始建造,在戰後完工,而共和國這個名字實際上來自二十世紀初的無畏艦名稱,自那以後法國海軍中沒有其他艦艇繼承過這個名字。

而遊戲中共和國的迷彩使用的是黎塞留的歷史迷彩。

言歸正傳,這船的特點還是蠻多的,上文提到了英系發家致富的HE,這裡提一下法系的特殊道具,引擎加速。

法系戰列艦基本是清一色的高速戰列艦,而從八級開始她們都可以使用引擎加速這個消耗品,就和DD的一樣,但持續時間非常長,這很直觀的讓這艘船的轉場能力以及支援能力突擊能力上升很多個檔次。

但共和國真正特色的還是她那門431MM四聯裝主炮。

這門炮的基礎裝填時間為24S,安裝特殊升級品後為20S,通過腎上腺素激增這個技能甚至能壓得更低,這讓她的火力投射頻率要比其他戰列艦高不少,雖然我一輪投射量只有8但是我射的快啊(???)

簡單來說,這船的優缺點很明顯,先從優點看

超高射速的431MM四聯裝主炮兩座,不錯的散佈以及2.0的sigma,這讓她在中遠距離交戰時比較舒服的,而且840M/s的AP彈速,T10戰列艦最高,抓巡洋艦也是一把好手。

法蘭西特色引擎加速,某些時候還是很有用的。

側面裝甲靠譜。

某些時候她也可以使用HE彈,效果以外的還不錯,雖然沒有徵服者那麼好。

AA對空防禦比較靠譜

缺點也很明顯

全身32MM船殼,這個厚度正好被點了IFHE技能的152MM口徑HE擊穿,同時也無法有效防禦大口徑AP彈(大和,武藏:嘿嘿嘿)

雖然側面裝甲靠譜但大口徑依舊威脅很大,這點不像德系。

雖然2.0sigma看上去很美但是她只有八門主炮,兩座炮塔,一旦一座炮塔被擊毀嘖失去一半火力,雖然這不是很常見,而且只有八的投射量對於遠距離交戰並不友好。

AA雖然靠譜但是防空炮容易壞,特別是被HE彈洗的時候

玩法很簡單,側翼推進,儘量不要讓對面伍斯特得梅因之流洗你甲板,最大化利用好主炮的裝填速度對敵人進行打擊。不過玩不玩的好就看個人操作了。

高盧雄雞の另一個騎士 阿爾薩斯級戰列艦三號艦 勃艮第號 Bourgogne

這貨比共和國以及征服者好點,起碼是個圖紙船。

阿爾薩斯級戰列艦基本上由黎塞留級戰列艦發展而來,基本上是為了相應德國H級戰列艦設計的,說白了這就是T9的阿爾薩斯加強了放到T10,就跟T8的黎塞留加強了放到T9變成了讓巴爾一個意思。

但這船我真的沒見幾個人玩過,一方面由於她很貴,要用三萬鋼,這個價格甚至超過了斯大林格勒。另外這船,我個人感覺並不強,而且血量太低了,甚至低於征服者,只有74700,完全就是T9的水平,這一點上武藏真的是個BUG。

按照官方說法,這船的特點和讓巴爾是一樣的,都擁有主炮組裝填助推器,以及強化過的副炮組,勃艮第使用的是8*2 127mm副炮,這和阿爾薩斯的12*2 100mm炮不同,屬性上更好,而且可以擊穿上層建築的19MM裝甲。

另外勃艮第的主炮基礎裝填時間為28S,算是比較塊的,上了配件之後還可以更快。

最神奇的是這船航速高達32節,在上了航速旗開啟引擎增壓之後這船的航速能飆升到38.6節,全遊戲最快的戰列艦。

綜上所述,由於我沒玩過這船,甚至都沒看到過,我只能淺談一下我的理解。

優點

快速裝填的380MM主炮。

超級誇張的航速(對於戰列艦來說)

副炮組完全體狀態射程達到11.3KM

副炮組相對於阿爾薩斯被大幅強化,100炮全部換裝127,外加三座三聯152

良好的隱蔽

舵效不錯

射程可觀

缺點

轉彎半徑太大,都快趕上大選帝侯了

口徑實在太小,T10威懾力不足

血量太低容易暴斃

祖傳32MM裝甲害死人

1.8的sigma導致遠距離精度不足

我對這艘船的理解,你可以選擇打副炮流,利用高航速快速貼近對面輸出,同時配合近距離高穿深的380主炮,但是如果遇到一個大選帝侯的話這可能就很難受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般的生存流打法,遊走起來進行支援,利用快速裝填以及主炮組裝填助推器打爆發。

一些題外話

一個比戰列艦還戰列艦的巡洋艦

沒錯他就是Stalingrad

來自蘇維埃的正義,搭載305毫米/ 61 SM-31型主炮,對剛不虛任何人的超級殺手,斯大林格勒。

為什麼要提他呢,主要還是因為之前提到的勃艮第。

和勃艮第不同,斯大林格勒我遇到過很多次了,包括他的縮小版喀琅施塔得。

這玩意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東西真的是巡洋艦麼?

精準的主炮,夠用的穿深,超高的彈速,十分夠用的血量,很好的急速,他還有雷達。

這貨有72450的HP,和勃艮第比起來也差不到哪去,而且還不像勃艮第那麼怕洗,射程達到20KM完全夠用。自帶大保健AA雷達,上抽BB下打DD,沒事還可以打打飛機。

勃艮第啊勃艮第,你真的呢不是來搞笑的麼???

嘛,不過我畢竟沒用過勃艮第,不太好做太多判斷,大概就這樣吧。

題外話2

這是一個WG放出來的衛星,再去年十二月份和英系航空母艦一起升空。

她就是爹系(蘇系)戰列艦

目前已知的話,蘇系戰列艦的組成如下。

3級蘇洛沃夫公爵

4級甘古特

5級彼得大帝

6級伊茲梅爾

7級西諾普

8級海參崴

9級蘇聯

X級克里姆林宮

官方放出的圖片裡雖然有八艘船,但是據考證發現X級的圖並沒有放出來,而是放出了一艘八級金幣戰列艦列寧號(毛子版本的納爾遜)混在裡面。

所以我也只能稍微根據圖片來說說九級蘇聯級戰列艦。

蘇聯級戰列艦,該計劃出自1936年,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下屬的海軍部提交了一個重建海軍的龐大方案,請求為海軍建造8艘35000噸406毫米主炮А型戰列艦和18艘26000噸重巡洋艦。在後來的數年內計劃幾經修訂,А型戰列艦最終發展為蘇聯時代唯一一型開工建造的23型“蘇聯”級戰列艦。

有意思的是,蘇聯當時沒有這技術實力去獨立建造這麼大型的戰列艦,所以蘇聯先後向德國,美國,意大利尋求技術支援,但美國人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即使斯大林親自寫信希望用六七萬到一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人訂購一艘406MM主炮的戰列艦,但美國人還是因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蘇聯和德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決定不與蘇聯討論任何大於驅逐艦的水面艦艇。

這直接導致蘇聯的戰列艦計劃進度被嚴重拖慢,蘇芬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對蘇聯實施全面禁運和封鎖,而德國人和意大利人在忙自己的造艦計劃,只有意大利的安沙爾多公司音樂完成了UP-41型戰列艦的設計。(順便提一句,安沙爾多公司就是維內託級戰列艦的製造方,所以UP-41本質上是從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的改進型)

但最後由於西班牙內戰爆發,蘇意海軍合作全面中斷。不過好在蘇聯人沒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外國人身上,他們自己也有六個戰列艦設計方案。

其中除了三號計劃使用的是三聯裝炮塔以外,其他均使用了四聯裝炮塔(感覺被法國人帶到坑裡去了)但現在看來這幾個計劃均不切實際,主要是因為主武器的原因,1 2 3號計劃均使用457MM主炮(征服者???)四號計劃更是直接使用了兩座四聯裝480MM主炮,五號和六號計劃比較正常,使用的是406MM主炮。

技術委員會認為12門406毫米炮要優於9門460毫米主炮方案,原因是炮管數量的增加可以獲得更密集的齊射散佈,同時單位時間的彈藥投射量也比9門更大口徑的主炮多。不久戰列艦預研工作從海軍移交給蘇聯部長會議下屬的造船部執行,造船部很清楚自己實際的工業水平,他們將А型戰列艦改稱為23型,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蘇聯級戰列艦的原型。

而23型有兩個設計,一個來自第四設計局,一個來自第一中央特別艦艇設計局。

最後中標的是第四設計局的方案,而之後因為技術原因方案一改再改,最後成了這樣。

58420噸標準排水量,武備同第四設計局原方案,側裝甲320毫米、水平裝甲25+140+60毫米,普列賽水下防禦系統,最大寬度7.5米,主機功率201000軸馬力,最大航速28.5節。

這就是最後定型的23型,主要武裝則是3座三聯裝406主炮、12門152和100毫米副炮、40門37毫米機關炮。

蘇聯級戰列艦在1939年5月的技術指標在主尺寸上和大和級戰列艦有著驚人程度的相似,由於設計上本身類似UP-41,而UP-41又是維內託級戰列艦的改性,所以蘇聯級戰列艦被西方人調侃成了維內託斯基。

主武器方面,雖然3座三聯裝Б-37型406毫米主炮塔實際上並未建造,但還是建造了四門炮,但直到蘇聯級戰列艦取消也就只建造了四門主炮。

性能就不詳細解釋了,遊戲裡不可能和歷史上一樣,有興趣的自己去網上查吧。

從歷史上來看,蘇聯級的輕型防空火力會很有特色,裝備了8座帶穩定器的46-К四聯裝37毫米機關炮。而當時其他國家還沒類似的先進設計。這船如果比較還原計劃的話,防空性能應該會不錯。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發現,蘇聯級的設計看上去很像依阿華,基本上可以看做一個德味依阿華。

由於主尺寸接近大和,所以這船其實並不算很大,所以巡洋艦洗起來不會像洗大選帝侯一樣那麼舒服,甲板利用率還算不錯,看上去不像大選帝侯一樣那麼空曠,看樣子腓特烈大帝9級最坑戰列艦的名號估計是一時半會拿不下來了。

克里姆林級戰列艦由於沒有放出圖,所以根本無從考證,還是等蘇系戰列艦活動正式上線之後再看吧。


最後,例行一張圖結束。


響寶寶改二甲


就國服而言,蒙大拿出場率不是很高了。雖然一字斬的神話和不錯的防空對巡洋和航母不太友好,但是其他方面就顯得很中庸了。大和,信仰460對很多船的強制擊穿以及sigma2.1導致捱打很疼,但是弱點鮮明,糟糕的機動配合水上裝甲區被近身毫無辦法。不過防雷帶的強勢大幅彌補了機動太差吃雷的弊端。大猴,巨大身軀是很容易成為被集火目標,但是通過擺角度配合強力副炮還是可以帶隊突進,畢竟水聽開上,魚雷就不太好使了。共和國,射速彌補投射,高機動適合轉場支援。是國服最近出場率較高的船隻。硬度一般但是輸出可觀,防空不差,綜合能力很強。征服者,he毀天滅地的壓制優勢方推線速度。457配合高精度對付給側面船隻能打出足夠的半傷和核心,419點火一輪10000+帶火也讓對面不敢輕易抗線露頭。


酣眠小睡


前面有回答說了國服,其實亞服現狀基本一樣,大和有他的460口徑碾壓,也有二炮塔天皇廚房,所以說玩這條船需要較好的意識,懂得怎麼擺姿勢。大拿,傳承了美系防空優良傳統(雖然現在aa改了,但是總體來說大拿的防空還是相當不錯的),另外大拿的炮控手感相當不錯,可以說是比較舒適的一條船了。征服者,特點嘛,強!兩種口徑主炮各有特色,整條船無論是防禦還是火力都比較好。至於法國共和國,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夏亜


國服版本是養老服,現在就說養老服的X級戰列,第一梯隊征服者,大和,第二梯隊,大奶,共和,大猴,各有優缺點,沒有最強的船隻有最強的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