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恆豐銀行“1元股”引資,匯金馳援,老股東將獲對價補償

定增方案每股定價僅1元,遠低於其2016年每股淨資產和同類銀行的定增價。獲中央匯金和地方AMC聯手馳援之後,負痾之下的恆豐銀行,能否迎來真正意義的重生?

恆豐銀行“1元股”引資,匯金馳援,老股東將獲對價補償

圖/IC


文 |《財經》記者 張穎馨

作為第三家被實施風險處置的銀行,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恆豐銀行”)將採取何各種重組模式一直為市場所關注。距離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將入股的消息曝出四個月之後,該行的重組方案近日有了新的進展。

12月18日,恆豐銀行通過官網發佈消息稱,將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1000億股普通股股份。其中,中央匯金擬認購600億股,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金融資產”)擬認購360億股,其原第二大股東新加坡大華銀行有限公司(下稱“大華銀行”)和其他股東擬認購40億股。相關方案尚待中國銀保監會核准。

這一重組方案與此前的版本有所不同,8月的版本是山東金融資產將出資300億元左右,中央匯金則作為戰略投資者擬出資百億元左右。

恆豐銀行在公告中未披露該定增方案的認購價。不過,大華銀行同日發佈的公告則披露,根據當日簽訂的認購協議,其以每股1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認購恆豐銀行18.614億股。按此價格計算,恆豐銀行將募集資金近1000億元。

儘管重組工作任重道遠,但作為目前僅有的兩家仍未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恆豐銀行所擁有的全國性牌照的稀缺性以及未來上市的可能性,對市場而言仍具有不小的投資價值。因此,此次定增方案給出的遠低於其淨資產(2016年淨資產為5.6元)的1元認購價,頗令市場和諸多業內人士吃驚。

據《財經》記者獨家獲悉,恆豐銀行的一些原股東對該定增方案頗有微詞,中央匯金等方面對原股東退出或股份遭稀釋將給予一定的對價補償。而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山東金融資產目前的資本金和淨資產規模分別不過百億元,出資360億元屬於“蛇吞象”,將以何種形式實現出資存疑。

一位銀行業研究人士則認為,恆豐銀行當前首要的任務是保持穩定,不能用純粹市場化的思維來考量這次重組改革,“一個階段就要幹一個階段的事”。

獲千億元馳援之後,這家負痾之下的銀行,能否迎來真正意義的重生?

匯金出手,納入“匯金系”?

12月18日,恆豐銀行在山東濟南召開了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方案》等議案。

根據定增方案,恆豐銀行將非公開發行1000億股普通股股份,其中,中央匯金擬認購600億股,山東金融資產擬認購360億股,原第二大股東大華銀行和其他股東擬認購40億股。

如按此定增方案,中央匯金將將取代煙臺國資委旗下的煙臺藍天投資控股公司,成為恆豐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恆豐銀行則成為首家獲中央匯金參股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

目前中央匯金參股的銀行僅有四大國有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等六家銀行,除了光大銀行持股19.53%以外,其他五家銀行的持股比例約為34.68%-64.02%。

今年9月,在2018年年報發佈會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兼中央匯金董事長彭純確認了中央匯金正在參與恆豐銀行的風險資產處置的消息,並表示中央匯金將參與一些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方案,幫助問題金融機構“在線修復”,進一步完善匯金模式。

在具體選擇所重組參與的高風險金融機構的標的上,中央匯金有所取捨。此前據財新報道,在處置錦州銀行時,監管部門曾有意協調中央匯金參與該行重組,但被中央匯金婉拒。此次入股恆豐銀行,使得其成為中央匯金注資的第一家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

根據本次定增方案,中央匯金的持股數高達600億股,超過山東金融資產近一倍。這是否意味著目前作為山東省管單位的恆豐銀行未來歸為“匯金系”?一位金融業人士認為,這次或許不能僅從出資額的大小來確認這種歸屬關係,還要看未來董事會席位的分配情況,“中央匯金和山東金融資產之間可能會進行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則對《財經》記者表示,重組後的恆豐銀行是否歸於“匯金系”,需要看其後續的安排,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還無法判斷。另外,從銀行的控制權來看,股權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不同股東還可以通過董監高的分配等其他方式進行權力劃分。

李廣子認為,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的牌照具有很高的價值。山東金融資產與中央匯金之間的權力劃分,本質上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博弈。“代表地方政府利益的山東金融資產,應該會在重組中爭取更多的權利。”

目前雖然不知中央匯金未來在恆豐銀行中處於何種地位,對於恆豐銀行來說,中央匯金的參與,為其帶來的或許不僅僅是資金的支持。彭純在中投公司2018年年報發佈會上表示,中央匯金將進一步發揮國有股東的戰略引領作用,通過公司治理程序,推動控參股金融機構校準戰略方向,聚焦主業加快戰略轉型。


山東金融資產“蛇吞象”

此次入股恆豐銀行的另一家新股東山東金融資產,是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銀保監會備案的山東省首家地方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即所謂的地方版AMC。2015年7月,獲原銀監會批准的批量收購處置不良資產業務資質。

天眼查顯示,山東金融資產成立於2014年12月,初始註冊資本為10億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別增資,目前註冊資本為101.1億元。第一大股東為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魯信集團”),持股30.86%。除了幸福人壽和中油資產管理公司,其他股東皆為山東省內地市政府和企業。

此次山東金融資產參與定增,恆豐銀行將由此成為首家由地方AMC參與處置風險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亦是山東金融資產參與處置的首筆股份制商業銀行項目。

恆豐銀行方面則向《財經》記者表示,“山東省財政廳作為省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代表,通過山東金融資管入股恆豐銀行。中央匯金和山東省財政入股,將大大增強恆豐銀行的資本實力。”

不過,就山東金融資產的股權結構而言,山東財政廳對其直接持股的比例僅為9.89%。以2018年山東省財政收入6485億元來估算,山東金融資產360億元的注資規模,佔到該省全年財政收入的5.55%。而山東金融資產目前的資本金僅為101.1億元,2018年淨資產亦不過119.25億元,因此此舉被市場稱為“蛇吞象”,對其出資能力頗為存疑。

一位接近恆豐銀行的知情人士向《財經》記者坦言,在當下地方財政緊張、嚴控地方增加負債的情況下,讓山東財政一下子拿出這麼一大筆真金白銀,看起來不太現實,將以什麼方式籌集資金,能否以及何時到位是個問題。

自從2016年12月引入五家戰略投資者,增資至101.1億元之後,山東金融資產三年來未有新的增資動向。2018年以來,山東金融資產相繼發行了私募債、公募債和中期票據等,在直接融資領域有多種嘗試。

因此,以目前的資本實力,山東金融資產將以何種方式向恆豐銀行出資,確為業內關注。據瞭解,1998年—2002年四大國有銀行第一階段財務重組時,四大AMC是以100%名義賬面價值等價收購四大行1.4萬億資產(其中9800億元為不良資產),向四大行發行8580億元10年期債券,完成了賬面調整意義上的財務重組。

一位金融業人士指出,作為首筆由地方AMC參與重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項目,山東金融資產若能對恆豐銀行的重組進行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將為地方AMC參與問題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具有一定的標杆意義。

據接近監管部門的行業人士表示,恆豐銀行的市場化重組改革的一個特殊性在於,由山東省政府參與並主導其重組方案。

山東金融資產總經理張貴言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地方AMC作為省級國資平臺或地市級政府平臺,在實施資產處置時可以有效整合股東資源,增強司法保障,提升不良資產價值。

根據山東省2005年發佈的《山東省“十一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綱要》,除了將恆豐銀行的總部遷至濟南,還有對其實施增資擴股和股權置換以及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改造計劃。歷經14年,今年三月恆豐銀行將總部從煙臺遷往濟南,加之本次定增方案出爐,山東省對恆豐銀行的改造計劃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此次參與定增的還有恆豐銀行原第二大股東大華銀行,其同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將認購其中的18.614億股,如完成增資,共將持有恆豐銀行約33.36億股。

據瞭解,早在2017年,大華銀行曾考慮將恆豐銀行股權出售給山東金融資產的第一大股東魯信集團,但最終未果。而本次為何轉而增持,大華銀行方面向《財經》記者表示,這是基於不同時間點的問題,如今增持主要是對恆豐銀行的新股東的實力以及其未來發展認可,“增持符合大華銀行對中國市場長期投入的整體策略,也是對山東省經濟地位的認可。”


定價1元股,重組模式待解

本次恆豐銀行的定增方案,最受市場關注的是其定價。根據大華銀行發佈的公告,本次定增方案的認購價僅為每股1元。該定價遠低於2016年恆豐銀行的5.6元每股淨資產,亦遠低於同屬未上市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廣發銀行2017年定增方案的6.95元定價。

“(1元)定價確實挺出乎意料的。”一位金融業人士表示。

不過,據接近恆豐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當前銀行業估值普遍較低,很多銀行股票的市場價格已低於其賬面價值。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疊加恆豐銀行不良資產高企、需要核銷等現實因素,1元的定價“比較合理”。

據瞭解,恆豐銀行的部分原股東對該定增方案頗有微詞。“有些股東嘴上同意,私底下卻在鬧情緒。”一位接近恆豐銀行的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根據恆豐銀行的“剝離不良、引進戰投、整體上市”三步走規劃,如完成剝離不良資產和注資之後,上市將成為其未來的願景。截至目前,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僅有恆豐銀行和廣發銀行未實現上市。“從當下銀行牌照的稀缺性和未來上市的可預期性來看,如果現在退出或股權受到稀釋,確實損失不小。”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

不過,據《財經》記者瞭解,在該定增方案之下,原股東如退出或其股份因定增受到稀釋所遭受的實質損失,中央匯金等方面在進入前制定了相應的對價補償方案。不過補償方案具體的內容,《財經》記者未能從恆豐銀行及相關股東方獲知詳情。

即使定為1元股,恆豐銀行此次的總體定增規模亦高達千億元。對於恆豐銀行和新股東來說,當下的重任是如何化解其不良資產,為引資鋪平道路。有市場人士認為,對恆豐銀行的重組可能會參考當年四大國有銀行重組的模式,將原有資本金全部用於核銷資產,把不良資產剝離給山東金融資產,再由新老股東對其重新注資。

在本次定增方案出爐之前,今年10月,恆豐銀行已獲准將註冊資本從16.9億元增至112.10億元。

由於恆豐銀行自2017年以來的年報未披露,其目前的實際不良貸款規模,外界尚不可知。恆豐銀行今年1月披露的一份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其資產總額為1.05萬億元,較2017年末縮水21%;不良率為2.98%,高於1.87%的2018年同期商業銀行平均水平,但低於同期山東省銀行業(不含青島)3.41%的不良率。其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下滑53.4個百分點至188.2%,資本充足率為12.98%。

此外,有關公開信息顯示,其2018年累計清收化解不良資產442億元,其中現金清收158億元。

一位金融業人士認為,恆豐銀行面臨消化不良資產的重任,這可能是有山東“壞賬銀行”之稱的山東金融資產作為新股東入局的重要原因。

此前,山東金融資產參與了山東省農信社系統銀行化改革。

不過,四大國有銀行彼時的財務重組方案較複雜,且歷經不同的階段採用了不同的模式。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下的金融環境下,恆豐銀行能否照搬或部分參考四大行重組模式,尚不可知。

李廣子對 《財經》記者表示,恆豐銀行具體的重組方式需要各方談判協商確定,但可行的重組方案需要注意三個重點,一是補充新的資本對於恆豐銀行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當前中小銀行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銀行股權價值下降的背景下;二是在補充資本的前提下,對之前產生的壞賬進行剝離或處置,有助於銀行實現輕裝上陣、更好地發展;三是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這是最難的,但也是最重要的”。

12月20日,在銀保監會近期重點監管工作通氣會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正使用標本兼治的方式化解中小銀行風險,督促指導銀行在分類準確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的同時,還鼓勵中小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引入合格的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補充資本。

有業內人士指出,恆豐銀行的資本金不足是其當下風險處置的核心問題,這是其與同屬“問題銀行”的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的不同之處。為恆豐銀行補充資本實力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看,其健康發展仍需建立健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在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恆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穎表示,當前恆豐銀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重大機遇、重大挑戰。“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建設什麼樣的銀行,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是擺在恆豐銀行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恆豐銀行方面向《財經》記者表示,自2018年以來,恆豐銀行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正按照“剝離不良、引進戰投、整體上市”三步走思路推進市場化改革,未來將以三年發展戰略規劃為指引,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財經》特約作者姚思、實習生馬紫涵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