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養殖河蟹難嗎?不難 做好這八個要點就行

河蟹是變溫甲殼動物,其生長適宜水溫為15-25℃,抓好河蟹生長期的養殖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河蟹品質和產量,提高養殖戶的收益。現淺析河蟹生長期養殖管理要點,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養殖河蟹難嗎?不難 做好這八個要點就行


1、加強蛻殼管理

河蟹第一次蛻殼十分關鍵,直接影響全年養殖產量的高低。第一次蛻殼前可通過降低水位,提高水體溫度,提早河蟹攝食時間,恢復其體質。飼料投餵以優質顆粒飼料或小雜魚為主,同時在飼料中添加促進蛻殼產品膽汁酸和維生素C等,確保第一次蛻殼順利。蛻殼高峰期應保持池塘環境相對安靜,適度減少飼料投餵量。河蟹蛻殼集中期應避免用藥和施肥。

2、控制池塘青苔

使用生物肥料,適當肥水,保持水體透明度在30-40cm。青苔萌發初期可在青苔藻體聚集處潑灑生石灰,用量為0.15kg / m2,連續潑灑3次,每次間隔3天,通過改變小範圍水體的pH值來殺滅青苔。還可以通過增加水體中有益菌的濃度,抑制青苔的生長。養殖過程中應及時採用換水、生物製劑調水、底改的方法,改良池塘水質和底質,防止因青苔死亡腐爛,對底質造成汙染。河蟹蛻殼期應避免使用藥物殺滅青苔。

3、適時投放螺螄

螺螄既是河蟹優質的動物飼料,又是池塘的“清潔工”,具有淨化底層水體水質的作用。螺螄分兩次投放效果比較好,一次過量投放,易造成水體缺氧和因螺螄大量攝食浮游生物造成水質清瘦,導致青苔大量繁殖而影響河蟹生長。第一次投放時間應在清明前後,投放量為150kg-200kg / 667m2, 7月中旬第二次投放螺螄,投放量為150kg-200kg / 667m2。

4、科學種植水草

種植水草不僅可以為河蟹生長提供植物性飼料,而且能調節池塘水溫,淨化水質為河蟹提供棲息和蛻殼環境。


養殖河蟹難嗎?不難 做好這八個要點就行


蟹池要多品種套種水草,合理搭配水草種類。水草種植以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等沉水植物為主,漂浮植物為輔,河蟹生長期池塘應保持60%左右的水草覆蓋率。水草過稀要及時補種或移植,水草瘋長,可人工清除。養殖過程中要及時去除不新鮮、草葉發黃、莖稈變軟的水草,防止其腐爛而影響池塘水質。

5、合理投餌,均衡營養

飼料投餵按照“前後精、中間青”的投餌原則和“四定”的投餵方法科學投餵,整個養殖過程飼料安排各有側重,以動物性飼料和顆粒飼料為主,植物性飼料為輔。6-7月份,投餵顆粒飼料,配以煮熟的南瓜等植物性飼料,增加飼料的適口性,防止河蟹早熟,每隔3-5天投餵一次小雜魚補充河蟹營養。

8-9月份,小雜魚和顆粒飼料搭配投餵,對河蟹育肥。10-11月份,顆粒飼料和小雜魚結合投餵,並搭配一定量的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飼料,保證河蟹正常的營養需求。投餌分上午和傍晚兩次投餵,上午投餵1/3,傍晚投餵2/3。投餌量應根據天然飼料、季節、水溫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確保河蟹吃飽吃好。

6、加強水質調控

水位的調節按照“春淺、夏滿、秋適當”的原則,3-5月池塘水深控制在0.6m左右;6-9月,保持水位在1.2-1.5 m。10-11月,水位穩定在1m。養殖期間注意及時注水和換水,改良池塘水質,河蟹蛻殼前幾天可以通過加註新水,刺激河蟹脫殼。

春秋季節,每15天換一次水;夏季高溫季節,每週換一次水,一般選擇在凌晨外源水溫低時注水,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1/5。在河蟹脫殼期間,為避免對河蟹造成刺激,影響蛻殼,換水不能過快。

定期潑灑生石灰和使用生物製劑調節水質。每隔15天全池潑灑生石灰,調節水體pH,同時增加水體中的鈣含量,有助於河蟹蛻殼。4月份開始,適時使用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制調節池塘水質,增強池塘自淨能力,保持池塘良好的生態環境。

7、做好巡塘管理

加強巡塘工作,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巡塘時注意觀察河蟹攝食、活動、生長及池塘水質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做好應對。若發現浮草較多,說明飼料投餵不足,河蟹大量攝食水草,要立即增加飼料投餵量。發現蛇、老鼠、黃鱔等敵害生物,及時消滅,減少對河蟹造成危害。巡塘時注意查看防逃設施和池埂有無漏洞,夜晚要加強防盜、防逃巡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8、預防控制病害

河蟹養殖過程中,病害防治應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合理使用各類藥物,發現病害,及時診斷,對症下藥。可使用EM菌等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降解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淨化池塘水質,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減少疾病的發生。

施用生物菌的前後半個月內不宜使用殺菌劑等藥物, 也不宜頻繁換水, 以保持有益菌的濃度。在纖毛蟲發生時,可使用樂暢桉樹精油驅蟲,驅除河蟹的纖毛蟲。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膽汁酸、免疫多糖等增強河蟹體質,提高抗病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文章由龍昌動保整理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