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曾幾何時,廣播電臺的評書是中國大眾為數不多的娛樂節目。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在中國的評書分類中,具體分為“神怪書”、“短打書”和“袍帶書”。“神怪書”的是講述“光怪陸離,神仙魔道”,“短打書”講述的是“仗劍行俠,快意恩仇”的“短打書”,“袍帶書”講述的是“王朝興衰,帝王將相”的“袍帶書”。雖然,這些評書各有不同,但是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在很多評書中都有一些武藝高強,擅長單打獨鬥的能人異士。而這種被稱之為單挑的行為,在“神怪書”中被稱之為“鬥法”,在“短打書”中被稱為“比武”,在“袍帶書”中則被叫做“陣前騎鬥”。

於是,隨著評書的播出,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次次刻骨銘心的“決鬥”,永遠留在記憶中。當然,各種排名和綽號也隨著被熟悉和記憶。比如,在很多評書之中,會出現四位膂力過人,善使兩柄大錘的猛將,被稱之為“四猛八大錘”的猛將;同樣也會有五位單槍匹馬就可以力敵萬人的大將,人們習慣地稱之為“五虎上將”;另外在不同的“評書之中”,往往還會對絕世高手進行一下排名,但是不知為何,為何每次能夠上榜的人往往都是十三個。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先說所謂的“四猛八大錘”,其實這個稱謂首先出現在《薛剛反唐》這部評書之中。在這部評書中,為了輔佐唐中宗李顯,以薛剛為首的唐代忠誠良將佔據了九焰山。薛剛麾下雖然各種名將不計其數,但是如果最為驍勇的,就是薛剛的兒子薛葵,這位瘦小枯乾,長得象個雷公一樣的大將,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從未遇到過對手。稍微能與之抗衡的是使用八稜梅花亮銀錘得到白文豹、使用八卦生銅鏈子錘的秦文以及使用八楞鑌鐵錘的熊文廣。

雖然無法確認,《薛剛反唐》這部評書是否比其他評書的時間更為久遠,但這部評書必然是最早提出“四門八大錘”的這一稱謂的。此後,在《說岳》這部評書之中也出現了四位膂力過人,驍勇善戰,善使大錘這種武器的大將。其中包括善使八稜紫金錘的嚴成方,善使梅花亮銀錘的岳雲,善使銅倭瓜錘的狄雷,以及善使八卦鑌鐵錘的何元慶,這四人成為了“金銀銅鐵四猛八大錘”。當然,在《隋唐演義》中也有使用擂鼓甕金錘的李元霸、使用八稜梅花亮銀錘的裴元慶、使用人面銅錘的秦用和使用鑌鐵壓油錘的梁師泰。這不過,這四人分屬於不同的陣營,所以反而不被人熟悉。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除了“四猛八大錘”之外,“五虎上將”這一提法也是廣為流傳。毫無疑問,最讓人熟悉的“五虎上將”,莫過於《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組成的“五虎上將”。但是,很多人或許容易將與其同時誕生的小說《水滸傳》中的“五虎上將”淡忘。雖然,關勝、林沖、呼延灼、秦明、董平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也是各具特點。最讓人驚歎的是,這兩部小說不僅同時安排了“五虎上將”,還同時出現了跨著赤兔馬,手持偃月刀的美髯公。所不同的是,《三國演義》中是關羽,而《水滸》中則是關勝。另外,還有豹頭環眼,善使丈八蛇矛槍的“萬人敵”,當然在《三國演義》中是張飛,而在《水滸》之中則是林沖。

在《三國演義》和《水滸》之後,“五虎上將”也開始出現在各種評書演義小說之中。包括《狄青演義》中的狄青、石玉、張忠、李義、劉慶;《大明英烈傳》中的徐達、湯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呼楊合兵》中的呼延雲飛、楊懷玉、孟通江、焦通海、高英。或許,“五虎”這個稱謂非常受人歡迎,甚至在“短打書”《三俠五義》系列中都出現了“大五義”和“小五義”。當然,在除了《三國演義》和《水滸》中的“五虎上將”之外,最讓人耳熟能詳的當屬《隋唐演義》中的瓦崗寨“五虎上將”,羅成、單雄信、王伯當、王君可、謝映登。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瓦崗五虎”雖然在瓦崗寨中是最為優秀的“單挑”大將,但是在整部《隋唐演義》中,這五人中除了羅成,其他人的武藝也只能用稀鬆平常來形容。因為,在《隋唐演義》中,有被稱之為“十三傑”的頂尖高手存在,而整個瓦崗寨體系中能夠進入這個名單不過只有區區三人,分別是排名第三的裴元慶,排名第七的羅成和排名第十三的秦叔寶。排名第一的李元霸,幾乎在《隋唐演義》中就是一個“BUG”,一對800斤的大錘幾乎讓與他交鋒的人只能感到絕望。這其中,包括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排名第四的雄闊海、排名第五的伍天召、排名第六的伍天錫、排名第八的楊林、排名第九的魏文通、排名第十的尚師徒、排名第十一的新文禮和排名第十二的定彥平。可以說,除非這13人在戰場上相遇,還能有一番較量。如果,其他人與之相遇,只能是望風而逃。

與隋唐“八大錘”相似,“隋唐十三傑”同樣分屬不同的陣營,不能與“四猛八大錘”和“五虎上將”一樣為一個主公效力,多少讓人有些遺憾。其實,這種遺憾同樣在《白眉大俠》中也得到了體現,這套“短打書”中雖然講述的都是江湖高手,但是其中最為出色的武術家同樣是十三位:於荷、普渡、雪竹蓮、夏遂良、萬年古佛 、白老白一子、龍雲鳳、陶福安、王猿、柳成光、夏侯仁、古月和歐陽忠惠。這些人也分屬不同的陣營,各自有著敵對關係。反而是,到了唐末五代時期,佔據河東的沙陀族軍閥李克用,收了“十三個義子”,組成了著名的十三太保。這十三人不僅成為李克用所倚重的大將,其中的李嗣源更成為後唐的皇帝。當然“戰鬥力”最為出眾的,還是排名第十三的李存孝。

演義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除了“四猛八大錘”,還有“五虎上將”

如此看來,無論是“四猛八大錘”,還是“五虎上將”,亦或者“十三傑”,這種排名方式,或許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更像是中國的傳統評書藝術中,一種殊途同歸的描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