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锻炼的部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奔跑ing888888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锻炼的部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锻炼的部位不一样,正手引体向上锻炼背阔肌为主,反手引体向上锻炼肱二头肌为主。


正手引体向上,双手握单杠时,手心朝外,主要的发力部位是背阔肌。在做正手引体向上的上拉动作时,应以背阔肌收缩的力量为主上拉,同时意念该部位。


反手引体向上,双手握单杠时,手心朝里,主要的发力部位是肱二头肌。正手引体向上时的双手握距宜宽于肩膀,反手引体向上时的双手握距宜窄于肩膀;就二者训练的难易程度而言,反手引体向上稍微容易于正手引体向上。


一.关于正手引体向上。

1. 正手引体向上,是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的锻炼方式,也是男生打造倒三角身材的基本训练方式。提高正手引体向上的训练能力,应在把握正确方式的前提下,坚持常规的正手引体向上训练。

2. 常规的正手引体向上训练,根据训练能力,每周三到四次,每次四到六组,每组拉到接近力竭。引体向上应该避免力竭训练、过频训练,力竭、过频的引体向上训练,容易拉伤肩背的关节和肌肉。


3. 提高引体向上的训练能力,除了常规的正手引体向上训练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背部肌肉群的训练来提高。其他背部肌肉群的训练方式,还有俯身杠铃划船、坐姿绳索/横杆下拉、坐姿绳索/横杆划船、单臂哑铃划船等。


二.关于反手引体向上。

反手引体向上的训练,可单独训练,也可结合正手引体向上训练,进行训练。提高反手引体向上的训练能力,还可通过其他训练肱二头肌的方式,其他训练肱二头肌的方式有杠铃弯举、哑铃弯举等。


沧海人间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锻炼的部位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两种动作对这些肌肉的刺激程度不同,就比如同样是深蹲,高位深蹲就比低位深蹲刺激股四头肌的程度大。

正手引体向上对背部肌肉刺激的程度如下:

  • 对肱桡肌的刺激程度大

  • 对肱二头肌刺激程度小

  • 对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刺激程度大

  • 对背阔肌的刺激程度大

反手引体向上对背部肌肉刺激的程度如下

  • 对肱二头肌的刺激程度大

  • 对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刺激程度大、对斜方肌中部刺激程度居中

  • 对背阔肌的参与程度居中

除了以上罗列的肌肉之外,一些小肌肉比如菱形肌和大小圆肌也能参与到正反手的引体向上中,它们的作用是对大肌群的功能进行辅助,由于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主力而且肌肉体积过小对身材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所以不需对它们进行分析。

正反手引体向上各有各的好处,建议在健身的时候两种动作都要练,比如可以把背部肌群和肱二头肌放在一天练习,训练背阔肌的时候主要以正手引体向上为主,而轮到肱二头肌的训练时主要以反手引体向上为主。

参与肌肉的分析

不管是正手引体向上还是反手引体向上,能参与到的肌肉如下:

  • 肱桡肌

  • 肱二头肌

  • 斜方肌

  • 前锯肌

  • 背阔肌

  • 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

为了便于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引体向上肌肉的参与程度,有必要对这些肌肉的功能和肌纤维走向做下详细的介绍。

肱桡肌

肱桡肌的起点在肱骨外侧,止点在桡骨,肌纤维的走向是从肱骨外侧逐渐向桡骨内侧延伸,所以肱桡肌的第一个功能是以肱骨的连接处为参考点拉动小臂上抬。

第二个功能是纠正小臂的姿态,我们在站立时会发现,不论手腕怎么转动在放松的状态下虎口永远会回到指向前方的位置,这就是肱桡肌的作用,当小臂旋转肱桡就肌被拉长,那在放松的时候肱桡肌为了回到原来的状态就回拉动小臂回到原始位置。

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的两个头的起点分别在肩胛骨盂上结节和肩胛骨喙突,肌纤维顺着肱骨向下延伸并聚拢在一起连接在桡骨粗隆,所以肱二头肌是跨越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肌群。

肱二头肌的第一个功能是拉动小臂上抬,缩短小臂和肩膀之间的距离。

肱二头肌的第二个功能是使小臂外旋,因为当我们的虎口指向前方的时候,肱二头肌实际上是被拉长的状态,如果肱二头肌收缩就会拉着小臂向外旋,我们可以把手臂自然下垂做下测试,当把手臂垂下,然后努力的让小臂向外旋转的时候会发现肱二头肌有很强烈的收缩感,并且我们可以用另一只手摸着肱二头肌会发现,随着小臂的外旋,肱二头肌的状态是逐渐变硬的。

斜方肌和前锯肌

斜方肌是面积非常大的一个扁肌,它的起点在颈部和胸椎,然后肌纤维逐渐的向中央聚拢到一起共同的连接在锁骨外侧、肩峰以及肩胛冈,由于肩胛骨是被韧带牢牢的栓在这3块骨骼上,所以这3块骨头运动也就带动着肩胛骨运动,而操纵这些骨骼运动的肌肉就是斜方肌。

根据斜方肌的肌纤维走向我们能够看出,肩胛骨的运动方向有3个,当斜方肌上部收缩时会拉着肩胛骨上抬,比如耸肩的动作、当斜方肌中部收缩时会带动肩胛骨向身体的后侧夹,比如划船动作,而当斜方肌下部收缩时会拉着肩胛骨下沉,比如做引体向上时身体移动到最顶端的状态。

前锯肌也是控制着肩胛骨的肌肉之一,它的起点附着在肋骨上,然后逐渐向斜上方延伸,一直插入到肩胛骨深层与肩胛骨相连,所以,当前锯肌收缩时能够拉动肩胛骨下沉和前伸。

背阔肌

背阔肌的起点在身体的内侧,然后肌纤维逐渐向斜上方延伸并聚拢,最终连接到肱骨。

根据肌纤维的走向能够分析出背阔肌的功能有3个。

第一个是当背阔肌收缩时会带着手臂向身体的内侧靠近,也就是内收动作,比如游泳运动中的划水动作就是在背阔肌的作用下完成的手臂内收。

第二个是由于背阔肌长在身体的后侧,所以当它收缩时也会带动手臂向后伸,比如在健身中的划船动作利用的就是手臂后伸原理。

第三个是拉动整个手臂向内旋转,背阔肌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连接在肱骨的后侧,而是跑到了肱骨的前端,所以当它收缩时会带着肱骨前端向内旋,从而使整个手臂做内旋的动作。

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

我把这几块肌肉放在一起,并不是说他们有相同的功能,而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相同的角色,菱形肌、大圆机、小圆肌在健身中并不是主导动作的主要肌肉而是辅助肌肉,比如菱形肌就辅助于斜方肌中部,当斜方肌中部收缩时会拉动肩胛骨后缩,同样,菱形肌是连接胸椎和肩胛骨的肌肉,也能够带动肩胛骨后缩。

而大圆肌和小圆肌辅助于背阔肌,他们是连接着肩胛骨和肱骨的小肌肉,当他们收缩时也能够带动手臂内收和后伸。

正手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如图所示为正手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从图中能够看出这个动作有如下特点:

  1. 虎口冲向内侧

  2. 小臂和肩膀的距离逐渐拉近

  3. 肩胛骨上抬之后又下沉

  4. 手臂内收并轻微的后伸

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出肌肉的参与情况并不难,我们逐条来看。

肱桡肌的参与程度大

正手引体向上的第一个特点是虎口冲向自己,虽然正手引体向上的握法看起来好像小臂处于一个内旋的状态,但其实小臂并没有旋转,而是跟我们正常站立时小臂的状态是一样的,当正常站立时我们的虎口总是指向前方,保持这种状态弯曲手臂,虎口就会指向上方,然后再把大臂抬起做出正手引体向上的姿势你会发现小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转动,而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我们的手臂就相当于是在做“锤式弯举”的训练,那么锤式弯举主要锻炼到的肌肉就是位于小臂的肱桡肌。

所以,肱桡肌是正手引体向上主要参与的肌肉。

肱二头肌的参与度小

虽然做正手引体向上时也有小臂靠近肩膀的趋势,但由于是正握,导致小臂无法外旋,也就就没有办法发挥出肱二头肌的第二个功能,所以在正手引体向上的动作中,肱二头肌不是主要参与的肌肉。

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的参与程度大

在做引体向上时,身体几乎是笔直的向上运动,此时观察肩胛骨的状态会发现,在动作刚开始肩胛骨是上抬的,而随着身体的向上移动,肩胛骨逐渐的下沉,那么是哪块肌肉控制着肩胛骨的状态?答案是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都有控制肩胛骨的功能,在引体向上的时候它们共同作用带动肩胛骨向下沉。

由于做正手引体向上时,手臂也有轻微后伸的趋势而造成类似于划船的动作,所以在正手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能练到的肌肉还有极少量的斜方肌中部。

所以在正手引体向上的过程中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是主要参与的肌肉,斜方肌中部有少量的参与。

背阔肌的参与程度大

这一点就不必细说,做正手引体向上主要锻炼的肌肉就是背阔肌,这个动作主要利用的就是背阔肌带动手臂内收的功能,尤其是对背阔肌的外侧和上部刺激效果特别好,因为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不同,高位下拉是整个身体带动手臂移动,背阔肌的主要发力点在身体内侧,而正手引体向上是带动整个身体向上移动,背阔肌的外侧和上部是主要发力点,多练正手引体向上能够使背部更宽。

反手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如图所示为反手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从图中能够看出这个动作有如下特点:

  1. 虎口冲向外侧

  2. 小臂和肩膀的距离逐渐拉近

  3. 肩胛骨上抬之后又下沉

  4. 手臂后伸并轻微的内收

肱二头肌的参与程度大

根据肱二头肌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知道,这块肌肉不仅能拉近小臂和肩膀的距离,还能够带动手臂外旋,而做反手引体向上时虎口是冲向外侧,小臂就处于外旋的状态,所以这个动作对肱二头肌的刺激效果特别好。

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参与程度大、斜方肌中部参与程度居中

由于做反手引体向上的时候我们的手臂几乎处于身体的前侧,那么杆子和身体的距离比较远,而当身体上升的时候我们又会把身体与杆子的距离拉近,这就类似于一个划船的动作,肩胛骨不仅会下沉也会向后夹,所以在下沉的过程中斜方肌下部和前锯肌会发力,而在后夹的过程中斜方肌中部也会发力。

背阔肌的参与程度居中

虽然在做反手引体向上的时候手臂一直处于身体的前侧,但是我们看动作的全程会发现,手臂一直是从高处逐渐的下降,而轨迹与划船时的轨迹也相同,只不过这个动作不能把手臂一直伸到身体的后面,所以反手引体向上利用的是背阔肌带动手臂后伸的功能,但由于无法让它伸到最后面也就无法做出顶峰收缩,所以在这个动作中,背阔肌的参与程度是居中的。

正反手引体向上的动作安排

在健身中没有好动作与坏动作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动作,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动作来刺激目标肌肉是明智的做法,就比如你想多加刺激臀大肌的话就应该选择罗马尼亚硬拉,而不是在传统硬拉中拼命的寻找臀部发力的感觉,所以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都是好动作,只不过是刺激肌肉的侧重点不同。

那么在健身的时候我建议背部和肱二头肌的训练安排在一天,因为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肌群,而且正反手引体向上也能够在这样的计划下共同训练。

在训练的第一个动作可以选择正手引体向上,目的是对背阔肌进行强烈的刺激,并且稍微带动下肱二头肌使它事先得到预热,等进入到肱二头肌的训练阶段,第一个动作就可以选择反手引体向上,目的是在强烈的刺激肱二头肌的同时略微的带动背部,使背部肌群进一步的被榨干。


我是健身小瑀,一名专注于健身领域的创作者,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健身小瑀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锻炼的部位是一样的,但是对于肌肉的侧重有所不同

引体向上是我们自重训练的王牌动作,作为一个闭链的拉力动作,我们做引体向上的时候身体的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体重,近端活动,通过背阔肌、肱二头肌等提供拉力的肌肉发力完成动作。

无论是正手引体向上还是反手引体向上,动作的本质没有区别,锻炼的部位也是以背阔肌和肱二头肌为主,但是握法的不同会导致我们肌肉发力的侧重点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正手引体向上怎么做

  • 采用正手的方式抓握单杠,握距与肩同宽或者略宽于肩膀;
  • 身体离地,双腿自然下垂绷直或者双脚互勾双腿微屈,确保双腿的稳定;
  • 肩胛骨下沉,让肩膀远离耳朵,核心收紧,保持全身的稳定;
  • 发力将身体拉向单杠,确保下巴超过单杠或者大臂和地面平行为止;
  • 缓慢下放身体至接近手臂伸直,保持背阔肌紧张的情况下做下一个引体向上动作。

正手引体向上的时候我们双手的握距可以分为宽距和窄距。

宽距正手引体向上我们双手的握距是宽于肩膀的,握距越宽,我们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发力的部位越接近于背阔肌的上半部分,对于提升我们背部的宽度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过宽的握距会让大圆肌和小圆肌在动作中的发力参与过多,如果大圆肌小圆肌相对于背部肌肉过于发达,就会对我们的体态造成影响,容易引起隐背症的发生。

窄距正手引体向上我们双手的握距保持差不多与肩同宽,不要过窄,否则正手情况下肩胛骨过度内旋容易造成肩峰撞击的现象出现。

窄距正手引体向上的发力就毕竟集中在我们的背阔肌,对于整体背阔肌的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握距的差别导致的是我们背部各肌肉在动作中参与的比例不同,还是会涉及到所有的拉力相关肌肉,能够锻炼到我们的背阔肌、肱二头肌等肌群。

我们再来看看反手引体向上

  • 采用反手的形式抓握单杠,让身体离地,握距与肩同宽或者略窄于肩膀;
  • 肩胛骨下沉,让肩膀尽可能地远离耳朵,微微挺胸;
  • 双腿绷直自然下垂或者双脚互勾两腿微曲确保双腿稳定,核心收紧,保持身体的稳定;
  • 发力将身体拉向单杠,至下巴超过单杠,或者肱二头肌完全被挤压收缩为止;
  • 匀速缓慢下放身体至手臂接近伸直,在保持肱二头肌紧张的情况下做下一个反手引体向上的动作。

反手引体向上我们的握距一般保持与肩同宽或者略宽于肩膀即可,由于处于反手的握姿,小臂处于旋外的状态,我们的肱二头肌在动作中的参与程度会比较高。根据实验显示,小臂旋外程度越大,肱二头肌收缩时候的电位反应越强烈,锻炼效果越好,所以反手引体向上很多时候被用来进行肱二头肌的锻炼。

不过虽然反手引体向上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肱二头肌自重训练动作,但是他对于背部肌肉同样又很好的刺激效果,尤其是对于我们背心部位的菱形肌和中下斜方肌等肌肉,有比正手引体向上更好的锻炼效果。

总结

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由于握姿的区别,的确会造成发力肌肉的动作参与比例有所不同。

正手引体向上的时候背阔肌的参与程度更高,反手引体向上肱二头肌的刺激效果更强,但是动作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能够同时锻炼到我们的拉力肌群。

我们可以利用正手引体向上和反手引体向上的肌肉侧重区别搭配进行训练,能够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先进行正手引体向上的训练,可以给背部肌肉充分的锻炼,同时给予肱二头肌预力竭的效果;当我们正手引体向上做不动的时候,再转为通过反手引体向上进行训练,可以同时彻底地轰炸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背部肌肉,达到最好的肌纤维撕裂效果。

我是小何如何练,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点赞和关注,谢谢。


小何如何练


发力肌群完全相同,但针对性会有所差别!“反手练臂,正手练背”是最常被提及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

引体向上是锻炼上肢拉力肌群的训练动作,主要刺激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和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在锻炼效果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训练针对性会有所不同。



几乎所有人在刚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都会觉得反手引体向上更加简单。这是因为反手引体向上更加刺激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而背部肌群没有良好募集导致无法完成正手引体向上。


当个人拉力肌群更加强大,并找到背部发力的感觉后,正手引体向上就不会那么难了。正手引体向上特别是宽距训练,对于背部肌群的刺激更加针对,增加背部宽度意义非凡。

如果想要强壮自己的手臂,那反手引体向上这个复合训练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同时也会让背部等拉力肌群整体提高!

了解更多健身知识,请关注“大囚自重健身”


大囚自重健身


如果能做到背部主导发力都可以练到背部,但是训练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一般正手都是宽距去做引体向上,所以对上背部的宽度训练效果更好一些,如果后仰太多背部的厚度也是有很好的刺激。

反手引体向上一般都是窄距,其实窄距的引体向上,正手和反手差距不大,都是后仰一些做,不然肱二头肌和肱肌就发力太多了,背部不会发力了,所以反手的引体向上是练下背部的外侧和厚度。

如果身体垂直做反手引体向上,对肱二头肌训练也不错。

引体向上是非常好的上肢训练动作一定要练!


猿人健身


个人感觉,正手如果标准的话背阔肌锻炼效果更好,但是不标准可能冈下肌和斜方肌参与会更多,反手标准的话大圆肌参与更多,不标准二头肌竖脊肌参与更多。专家请轻喷,个人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