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金界壕,遺落在貢格爾草原上的文化印記!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金界壕,遺落在貢格爾草原上的文化印記

金界壕,遺落在貢格爾草原上的文化印記!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金界壕,遺落在貢格爾草原上的文化印記


克什克騰旗境內的金界壕


提起長城,人們馬上就會想到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長城。然而,如果你來過美麗的貢格爾草原上,你會驚奇地發現,有一條巨大的土壘巨蟒般蜿蜒起伏於茫茫的草原之上,這就是金界壕。

金界壕又稱金長城,俗稱成吉思汗邊牆,是金代為抵禦蒙古騎兵南下而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絕大多數為土築,由壕、牆體和附屬邊堡組成,牆體外側往往附設馬面,採用分段方法構築。金界壕共有三條,即嶺北線、漠南線和界壕主線。界壕主線東北起嫩江右岸,西南抵大青山之北。

赤峰境內的金界壕就是界壕主線之一部分,它建於金章宗明昌、承安年間(公元1190-1200年),從通遼境內進入赤峰市東北部,經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至林西縣凌家營子分為兩支,一支沿巴爾汰河北岸西行,經克什克騰旗貢格爾草原和渾善達克沙地延伸至錫林郭勒盟境內;另一支西南行,經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松山區進入河北境內。

分佈於赤峰境內金界壕全長578.5千米,沿線保存的馬面2079個,堡104座,關1座,刻石1處。 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界壕的馬面間隔從50米到250米不等,這個距離是金朝士兵弓箭的有效射程。兩個馬面之前的地帶,能有效地殺傷騎兵。經過近千年的風雨侵蝕,大部分的牆體已經坍塌,但一個個隆起的馬面,依然串起了當年金長城的規模,在草原上連成一線,蔚為壯觀。

氣勢磅礴、規模巨大的金界壕,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創造的珍貴文化遺存。它歷經800多年風霜雪雨,成為一個古老民族的象徵。它迤邐於廣闊草原,見證了歷史滄桑。

碧草連天的貢格爾草原承載了這一珍貴的文化遺存,往日的戰馬嘶鳴、刀槍撞擊早已成為了歷史,如今的金界壕已成為克什克騰旅遊觀光的一大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