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西游中唐僧送回经书就归位回到西天了吗?

韵的化身


原著《西游记》唐僧将经文交接后,准备登坛讲解时,就被灵山的四大金刚召回!紧急召回唐僧师徒也是有原因的

一、数字吻合

唐僧取经从长安出发到达大雷音寺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按照作者所处朝代明朝的历法来算就是360×14=5040天,最后将经文送回大唐完成交接用了8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完成这件事情共耗时5048天,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大家留意了唐僧取到经文的卷数,就会发现这个天数和他取到的这一藏真经5048卷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唐僧每走一天,就能换取一卷经文,这是非常艰难,也是非常公平的。所以佛祖只给了他们8天的时间进行交接。到了时间如果唐僧还在大唐滞留,那么这两项数据就不贴合了。对于非常讲究的佛教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任务完成,授勋仪式是已经安排好了,好时辰不能错过。当年观音菩萨晋升佛位,就是因为救人耽误了时辰,这在佛界是都知道的事情,说以谁也不敢耽误。

二、神仙不宜在凡间停留太久

在神仙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能以神仙的身份在人间滞留太久,要么转世成凡人,要么就变换一个身份,总之不能让凡人知道你是神仙。神仙在人间出现一般称之为“显灵”或者“显圣”,出现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身份暴露之时,也就是事情完结回归仙界之时。

唐僧在凌云渡脱胎换骨,已经是神仙之体,法力已经在慢慢恢复,只是他未曾觉察而已。唐僧回到大唐,或许还能以凡人的身份掩饰,但他的三个徒弟就不能了。给太宗皇帝讲解沿途的艰险,必然暴露他们神仙的身份。

对于凡人来说,神仙就在眼前,还不讨要点长生的或者延年益寿的仙家物品,傻吗? 车迟国的三个妖怪大仙已经有了一定的修为了,还想要点圣水呢,何况是人。当年比丘国的国王张嘴要了,得了个枣就延年益寿了,唐太宗也不傻!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取来真经,能超度亡灵,消灾解惑,他日百年之后阴间无枉死鬼缠身,这事很重要。但是有活神仙在,求个仙丹长生不老或者再多活几年这事更重要。

真要等唐太宗开了口,这个事就不好推脱了。所以趁着交接的事情比较忙,他还没来得及张这个嘴,赶紧开溜。

三、目的已经达到

取经难传经更难,如来佛祖其实比谁都想将经文传到东土,广泛的吸收教众,扩大佛教的影响力。

但是他非常担心如果轻传,世人不知道珍惜,所以才运作了这次取经计划。唐僧历时十四年,经文得来不易。而且通过这次运作,从唐太宗起自上而下的能够宣扬佛法。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与其让唐僧座下来讲解经文,倒不如让教徒僧众认真学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唐僧这次取回来的真经只有一藏,另外两藏属于VIP,不给全了你,留下一点念想,为以后大唐再取真经,再去灵山朝圣,促进佛法交流埋下伏笔。

所以不能让唐僧讲经文,毕竟唐僧曾经是如来佛祖座下的二徒弟金蝉子,三藏真经必然全看过,而他神仙之体在慢慢恢复,万一说顺了嘴巴,把这VIP章节也讲了就麻烦了。

所以不管是从唐僧个人,还是天庭法则,亦或是灵山利益考虑,唐僧都不能讲这个经,必须赶快回去。


虹猫大侠


贞观元年,唐三藏奔赴西天取经,这一去就是19年,到了贞观20年,玄奘才到达西域。这一路的千辛万苦,大家想必在一些影视作品或书籍中都有所了解。在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他编写了一本书,便是《大唐西域记》,正是因为这本书,人们才得以记得他,不然,在这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早就没了他的身影。那为何唐僧在回来后,马上就消失在历史中了呢?这与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尽管玄奘任劳任怨在西域带回来了几千卷佛经,但大都是天竺文字,外国文字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懂,于是,玄奘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翻译这些佛经。然而在他翻译完这些佛经后,已经过去了好几年,玄奘也已经离驾鹤仙游不远了。况且翻译后的佛经也艰涩难懂,人数少也不占优势,更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佛经了。

而且在当时,统治者推崇的是道教,佛经在社会上的存在感度也越来低。更有趣的是,在玄奘后回来不久,大唐已经征服了全部西域,唐太宗也成了天可汗。当时信息阻塞,在大唐皇帝的眼中,印度不过是一个偏远的蛮夷之地而已。在此基础上,玄奘带回来的佛经也没有了很特别的意义,玄奘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其实,玄奘在回来后创立了释教的唯识宗。依照正常理论来讲,玄奘真实去了圣地天竺,还拿回来上千卷的佛经,得到皇帝的注重,所以他创设的教派那是释教第一大,并且天然广为流传。可是呢,实际情况却是这个释教门派,传了四五代就完全不见了。玄奘也就这样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

然而,唐太宗其实对这本《大唐西域记》却是非常的重视,所以在后来,这本书也被推广得特别出名。否则现在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也不会这么家喻户晓。玄奘真正被人们记得也正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之后中原的佛教被禅宗和净土宗发扬光大,净土宗即是崇奉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后世的和尚常常念“阿弥陀佛”即是来自于净土宗的崇奉。所以说,如果不是《西游记》的呈现,将玄奘的业绩传遍众所周知,很可能后世都不会记住有这么个人,更甭说其教派和教义了。如果不是因为有《西游记》这本书,我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玄奘这个人。

玄奘在西天取经回来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当时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的条件,情况下,玄奘所推崇的佛经和佛教根本就无法前行,自然而然的,玄奘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肉团小咪


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是让世人最喜欢读,也最喜欢看的一部著作。每个人领悟都不同,自己看,在不同的年龄看得也不一样。

小时候看得,是打杀妖怪,很有意思,好玩

青少年看得,是喜欢孙悟空,特别崇拜它

中年看得,是创业团队合作

老年看得,是里面每个角色跟自己人生有点相象

女人看得,是个个都讨厌,为什么不是自己心目中那么完美的形象男人。

男人看得,是如何成功,有尊严,有名又有利

企业家看得,是如何管理好下属,自己的公司

……。

世人看到得是,那么多人对西游记各有分说,都觉得有道理,觉得是正确的,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

我跟很多人一样,从小看到大,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同的年龄时段,重复的看。越看越觉得吴承恩非常了不起,这部经典著作流传至今是有道理的,他的思想,他的人生领悟达到圣人哲学境界边缘。用佛家的话他是位先知,用老子思想说深知天机者。

西游记是吴承恩50岁左右写的,他用一部神话传说故事情节在告诉世人,他知自己天命。同时也告诉世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何为天命?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到底是干什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只不过多数人都忘记了。

唐僧四徒弟,各有各天命,走到一起,同修互补,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使命完成,各得果位。

四大徒弟归位不同,唯独唐僧西天归位?

使命不同,果位不同,这是佛家话。道家话福报不同,普通话任务不同,玄学话,生命能量不同。



谷利修远


当然不是,需要抄录经书,传播开来,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佛教,取经归来要宣传唐僧不畏艰难徒步取经的事迹,就跟长征艰难一样,听上去就很感触,很佩服那种,再广而传播佛经,唐僧还要定时举办个坛会,给大家宣扬下佛教文化,保持热度,如果只是取了经送回来就走了,那没有用处,肯定不会做无意义的事,觉得我说的不错请给个赞支持下[灵光一闪]


阿喵说影视


取回经书的最终目的是传经传道,取完经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下边就开始翻译经书,传经天下,为当权者巩固政权增添一臂之力。


一只小杜鹃



丙阳易学


没有


高国阳2761101033815


没有回西天,留在大唐抄了一辈子的佛法。然后去了“西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