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2019年,土地財政依然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2019年,全國50大城市賣地4.41萬億,同比上漲19.3%,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相當於中國最富裕的四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再加上北京、上海,全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賣地大王”杭州蟬聯第一,賣地收入高達2836億,是深圳的4倍多。

就連喊出“堅決不依賴土地財政”的長沙,連續兩年賣地收入漲幅超過30%。

一方面,省會城市瘋狂賣地。

南京暴漲77.3%,福州暴漲63.4%,昆明暴漲59.9%,貴陽暴漲52.0%,南寧暴漲54.6%,長春暴漲88.5%……

另一邊,三四線城市賣地越來越難,瘋狂流拍,全國宅地溢價率也越來越低。

浙江金華2019年流拍的土地就達到129宗;中西部的鄂州、張掖,土地流拍率高達28.57%、27.78%。

大批三四線城市嗷嗷待哺。平頂山、綏化、松原、本溪等城市流拍率也超過20%。就連珠三角的惠州、肇慶,流拍率都達到13%,前所未見。

大城市加速杭州化,而小城市加速被拋棄!

2020巨坑太多了,購房者該如何買房?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2019年,賣地收入最多的城市,仍然是杭州。

賣地破千億的城市增加了5個,達到16個。省會城市、大城市紛紛向杭州看齊。

其中,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以外,有8個是省會城市,加起來佔了3/4。

蘇州、寧波、青島、溫州也躋身其中。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下一個土地出讓金突破千億的城市,很可能是安徽的省會合肥。它2019年賣地的收入達905.5億元,同比增速33.3%。

省會城市、大城市群的土地收入漲幅,衝上雲霄,明顯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賣地收入同比增長達20%以上的城市有26個。其中省會城市就有13個,佔了一半。其他也多為大城市、熱點城市。

在這26個城市中,連續三年漲幅的城市有12個,其中8個是省會城市。

大城市越來越杭州化,土地財政依賴度大幅提高,靠賣地支撐城市發展。這也跟今年國家力推降費減稅有關,稅收少了,要靠賣地補足財政短板。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雖然大連領漲,但2019年土地出讓金並不高,315億在全國50城樣本城市中墊底。

紹興這樣一個常住人口在500萬的城市,2019年土地出讓金同比增長達110%,令人吃驚。但是看到其背後的浙江,就明白了。

整個浙江都在瘋狂賣地。

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金華、台州,2019年賣地收入均超過500億,其中臺州、金華、寧波和杭州,更是連續三年都在漲。

值得注意的是,像金華、嘉興等這樣三四線城市,2019年土地流拍率持續走高,溢價率持續走低,不足10%。

同在東北地區的長春、瀋陽漲幅都很高,分別為88.5%和40.8%,賣地收入相當,接近500億元。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省會城市加速“杭州化”尤其明顯。它們都“太難了”。

首先,省會城市要擔當區域競爭的“王牌”角色,必須與其他省會和中心城市“PK”。

比如杭州,近年來出盡風頭,被稱為“新一線網紅城市”,尤其是G20杭州峰會,以及2022年的亞運會,讓它收穫了全球高光時刻。

但在風光的背後,卻是杭州抓緊“補短板”的迫切心態。

2018年,杭州就是全國唯一一個賣地破2000億的城市,超過北上廣深,成為賣地之王。賣地根本停不下來。

這麼多錢拿來幹什麼?其實就是補基建的短板。

杭州的地鐵總里程,僅僅排在全國第16位,遠遠落後成都、南京、武漢,更不要說北上廣了。

杭州是GDP全國Top10城市裡,唯一一個地鐵總里程數不足200km的。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2018年年末,杭州調整規劃,新增68.3公里地鐵。官宣的“原因”正是:杭州作為2022年亞運會舉辦城市,要提升其公共交通體系,保障服務。

今明兩年,杭州地鐵將迎來“大豐收”。亞運會之前,軌交運營里程將突破300km。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第二個原因是,省會城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發展,還必須考慮對所在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投入也必然更大。

比如南京,遲遲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全省的輻射帶動能力有限,首位度不足。

南京還因此被戲稱為“徽京”,主要輻射安徽。

2018年,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南京市的省會城市功能作用發揮不夠,要求整改。江蘇省隨後提出了大力支持南京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江北新區等舉措。

這些“大動作”,都需要大把的資金支持。

第三,省會城市的財政負擔比較重,作為一省的“長子”,還要照顧“小兄弟、窮親戚”。

廣州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經濟發達,卻“窮”得捉襟見肘。

論經濟總量,廣州和深圳差不多,但廣州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到深圳的50%。因為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交足中央的,都是自己的。但廣州還需要上交省級財政。

2018年,廣州的GDP全國第4,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排在第8位,跟武漢差不多,低於重慶、蘇州、天津、杭州。

根據估算,廣州上繳中央、省的比例高達3/4,留給自己的大約只有1/4。

同時,省內還安排了廣州需要對口幫扶清遠、梅州兩個相對欠發達城市。廣州這個“老大哥”,就是半個家長,真的是不容易。

這也是為什麼,省會城市不僅賣地總量大,還要不斷上漲的原因。當家難啊。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拼了”的省會城市,已經把杭州、廣州擠出了增速的前十名。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在所有的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只有深圳,仍然是一股清流。

在44個主要城市的土地財政依賴度排名中,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加入PK,深圳永遠是墊底的那一個。

三年平均的土地財政依賴度,只有18.44%。總量也只排在27名。

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深圳的土地稀缺,其實這是個次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深圳不需要啊。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就接近4000億,為什麼要靠賣地?

這除了跟深圳是計劃單列市有關,也跟這座城市的產業結構新、創新活力強有關,經濟的創稅能力是槓槓的。

不依賴土地財政,是深圳最大的底氣。因為城市不必圍繞著房地產轉,更多的土地可以投入到產業和城市建設之中。

所以說,深圳的“二次房改”也是中國最有希望成功的樓市試驗。

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除了重慶與鄭州,賣地收入遠遠高於深圳。2019年,除了鄭州下降以外,大部分都在猛漲。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不過,年輕的深圳,也面臨教育、醫療“補課”的壓力,經濟增速有所放緩。2019年的賣地收入,也創下了51.46%的高速增長。

哪個城市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深圳?

從財政收入的獨立性、經濟基本面和創稅能力來看,上海和北京是最接近深圳的。

上海的財政收入總量大,三年平均土地財政依賴度也只有25.66%,實力強勁。北京的財力僅次於上海,而36.59%的平均財政依賴度,也足以傲視群雄。

東莞雖然依賴度低,但是財政獨立性不足,城市建設需求非常大,連續三年的依賴度飆升,所以很難成為下一個深圳。

同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寧波,GDP總量已破萬億元大關,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在全國排名第12、13,也有機會。尤其是青島,平均土地財政依賴度只有60.59%。

南深圳、北青島,進一步擺脫土地財政,青島加油。

至於長沙,雖然平均70.3%的土地財政依賴度,不算很高,但距離深圳還很遙遠。製造業立市若取得突破性進展,也不是沒可能。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放眼全國,土地財政依賴度最高的城市,其實不是杭州。

儘管由於賣地賣得太狠,杭州的二手房庫存激增,掛牌二手房已經突破了10萬套,變現很難。

怎麼確保土地順利賣出去?

一方面,杭州大搞“薄利多銷”。2019年出讓土地的規劃建築面積同比增加了32.54%,但土地出讓金只同比增長11.47%。

另一方面,杭州實行嚴格的限價管理,導致一手房的價格普遍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類似的情況,在重慶、鄭州等城市也存在,二手房庫存高,對沖了部分一手房高企的“紙面富貴”。

但是,杭州樓市絕對不是最危險的地方。

安徽的阜陽、山東的菏澤,浙江的湖州、嘉興、溫州,三年平均財政依賴度都比杭州高,超過了150%。

阜陽的平均財政依賴度,甚至高達224.34%。

這個四線城市,人均GDP不足2.5萬元,安徽墊底。同時人口眾多,戶籍人口高達千萬,輸出200萬人在外務工,還有好幾個貧困縣,但房價已經越漲越高。

2019年年初,阜陽就因為土地流拍明顯,取消了拍地的限價政策,避免壓縮開發商的空間。

儘管如此,土地市場仍然難以為繼。比如其6月的首場土拍,計劃出讓3宗地塊,最終只有1宗成交。


省會城市瘋狂賣地,三四線城市瘋狂流拍,2020如何買房?

像阜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土地財政幾乎就是“生死線”,一旦賣地擱淺,不是光影響樓市,整個城市可能都會傷筋動骨。

哪怕是浙江這樣的發達地區,嘉興、湖州等城市,土地供應量太大,投資以後,二手庫存必然高企,難以變現,都是必須要遠離的巨坑。

土地財政依賴度很高的城市,樓市都有一根敏感的神經,但有風吹草動,土地流拍,二手房市場就容易出現“踩踏”行情,價格下跌。

在這些城市投資,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土地財政依賴度很高,又不是一二線熱點城市,缺乏強有力的發展願景支撐,樓市黃大大就勸你,得堅決止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