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吉林日報】傾聽丨守護最美芳華



【吉林日報】傾聽丨守護最美芳華


△ 2020年01月12日《吉林日報》第08版 專刊


【吉林日報】傾聽丨守護最美芳華

↑(點擊播放音頻)




守護最美芳華


吉林省檢察機關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工作紀實


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教育部發送高檢建〔2018〕1號檢察建議書,針對校園安全管理規定執行不嚴格、教職員工隊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兒童和學生法治教育、預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問題,歷史上首次以最高檢名義發出的檢察建議。


“一號檢察建議”下發後,吉林省檢察機關始終把督促落實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掃黃打非·護苗2019”專項行動、未成年人混押專項檢查、景區景點未成年人收費標準專項公益訴訟、全國特赦涉及未成年人專項核查等行動在吉林檢察機關有序開展。探索建立監護干預機制、司法救助、發出涉未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落實“一號檢察建議”、開展“親職教育”……一直以來,吉林省檢察機關守護未成年人最美芳華的腳步從未停歇。


01

推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落地生根


為推動“一號檢察建議”全面落實落地,吉林省檢察院黨組立足法律監督職能、以司法辦案為支點,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支持,全面推進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向縱深發展。為了讓“一號檢察建議”持續地抓下去,省檢察院出臺《關於貫徹落實〈中共吉林省委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將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刑事執行、民事、行政案件“統一集中辦理”進一步深化為“地域管轄”原則辦理;與省教育廳簽署“檢教共建”戰略合作協議,確定每年的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為全省檢察機關“檢察官送法進校園主題活動日”;制定《吉林省檢察機關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要求全省各級檢察機關法治副校長走進校園,弘揚法治理念;與團省委共同會籤《關於構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合作框架協議》,就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全面構建未檢工作社會支持體系達成共識;積極聯合教育、民政、公安部門開展集中整治校園欺凌、農村留守兒童精準關愛等專項行動;另外,省檢察院還主動與團委、關工委、婦聯建立聯絡員制度,構建未檢工作社會化支持體系。


2019年2月,吉林省檢察院機關內設機構改革,省檢察院專設第九檢察部,負責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控告、申訴、司法救助、犯罪預防等檢察工作。同時積極指導、推動地方兩級院設立未檢獨立機構、專門辦案組或專任檢察官,全省各市州檢察院均已成立未檢部門,並有15個基層檢察院設立了獨立未檢機構,一些有專業特長、富有愛心的業務骨幹充實到未檢團隊中。長春市寬城區檢察院“桔子姐姐”、吉林市船營區檢察院“船營未檢”、四平市梨樹縣檢察院“梨花未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檢察院“蓮花工作室”……一批有溫度、有專長、有擔當的未檢團隊在全省各地湧現。


為解決未檢隊伍中存在的如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專業技能提升過緩等癥結,省檢察院多次邀請各條線的檢察業務專家和吉林大學、吉林省社科院的知名教授為全省未檢檢察官授課。


“未成年人法律保護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看到了未檢幹警們紮實的業務基礎,以及將未成年人保護真真切切落到實處的決心,你們辦案不僅僅有司法經驗,更有司法溫度。”在未檢業務競賽上,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徐岱教授如是說。


2019年以來,全省三級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共組織競賽、培訓活動28次,“青年檢察官學術沙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研究中心”等一批青年未檢檢察官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也紛紛在各地區湧現。


02

預防是最好的保護


2019年11月,吉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尹伊君剛剛上任不久,就深入全省各地展開調研,面對面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


“希望進一步推動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警示震懾作用”。在吉林市的座談會上,省人大代表馬守成這樣建議。


“懲、防、教、治、責”五字要求是最高檢對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要求。吉林省檢察機關按照“用好‘懲’字、做好‘防’字、講好‘教’字、抓好‘治’字、扛好‘責’字”工作思路,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為載體,全面開展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犯罪預防工作。


吉林省各地區檢察機關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設工作逐步鋪開。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聯繫點”“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創新實踐基地”的四平市梨樹縣檢察院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幫助涉案未成年人樹立人生方向的長春市寬城區檢察院“彩虹觀護幫教基地”;利用傳統文化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遼源市檢察院未成年人觀護教育基地;以彩虹的七種顏色分為七大主題區塊進行普法教育的白山市江源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檢察、司法、企業、社區“四位一體”的松原市前郭縣檢察院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一批具有特色的未成年人專門辦案區、法治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管護觀護教育基地等已經在全省範圍廣泛建立並運用起來。


“庭前準備工作準備就緒,現在開庭,傳被告人到庭……”隨著“小審判長”法槌落下的聲音,一場由琿春一小的學生們組成的模擬法庭正式開始了,幾位學生代表們端坐在法庭上,分別扮演著訴訟參與人的角色,依照劇本模擬著法庭開庭審判的程序。原來,這是琿春市檢察院“攜手關愛,共護明天”檢察開放日上的一幕。


2019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吉林省檢察機關舉行了以“攜手關愛,共護明天”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活動。活動期間,全省共3344名小客人走進檢察院,接受檢察官們送上的“法治大禮包”。省、市、縣三級檢察院圍繞活動主題,精心組織策劃,創新方式方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在邀請小客人走進來的同時,全國及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門、關工委、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等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走進檢察機關、瞭解檢察工作,共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大計。


03

在執法辦案中全力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打擊性侵、拐賣、虐待、暴力傷害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從嚴從快辦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堅決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2019年3月,一起讓人揪心的案件塵埃落定。在長春市檢察院、寬城區檢察院的共同努力下,付某某性侵未成年人一案刑期由6年改判為11年。


2015年—2017年間,年近六旬的付某某以金錢為誘餌,對未滿14週歲的被害人伸出了魔爪。第一次遭到猥褻時她年僅12歲,後來的兩年裡,付某某又多次對被害人進行猥褻併發生性關係,致其懷孕並引產。


一審判決後,檢察機關堅持提出抗訴。2019年3月,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後作出終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判處原審被告人付某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


這是全省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全省檢察機關還始終堅持“以刑事案件為‘原點’向‘前後左後延伸’,綜合運用刑罰執行、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檢察手段,全面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的工作思路。以“向前”的社會調查為平臺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充分的綜合評價,為“向後”的精準幫教或司法救助夯實基礎,同時向“左右”建設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社會化支持體系。


在辦理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案件中,吉林省檢察機關始終關注、關切和關心未成年被害人,雙向保護未成年被害人和涉案未成年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全省檢察機關全面推行“一站式詢問”工作法,並通過建立“陽光驛站”等工作平臺,對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實行“全方位保護”,全力避免對未成年人造成二次傷害。全省未檢部門幾乎都與該地區法律援助中心、司法社工、專業心理疏導隊伍建立起長效溝通機制,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為未成年被害人開闢出救助、維權的“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吉林省檢察機關也對“臨界”未成年人和“問題青少年”推行“辦案+矯正+幫教”工作模式,堅持“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嚴格落實法律援助、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參與訊問、親情會見、犯罪記錄封存等未成年人司法辦案特殊制度,並在案件辦理後幫助涉罪未成年人協調解決求學、就業等問題,以促使涉罪未成年人知錯、自省、改過,幫助他們順利迴歸社會、走上正途。


據瞭解,2019年高考季,在全省三級檢察院共同努力下,27名涉罪未成年人考入大學,其中本科10人、專科17人,另有1名未成年被害人通過幫扶順利考上本科大學。2016年以來,吉林省已開展法律援助838人次、心理干預159人次、司法救助21人次、親情會見561人次,全方位地幫助涉案未成年人恢復身心健康,迴歸家庭和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